太虚大师:《药师本愿经》讲记

2012-12-12 10:54  来源:大公网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二  释名题

  甲  分释

  1.药师  药师者,即吾人日常所诵之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乃梵音“裨杀社窭噜”之义译,亦可称为大医王佛。所谓佛为无上医王,拔除众苦,善疗诸病,故以药师为喻。药乃世间治病之物,例如药店中所陈列之药品。但以佛法言之,不惟人于得病时方吃药,凡世界众生无时不浸在惑业苦之病中,身心充满诸病。若身病,则有世俗药物可治;若心病,则须以法药对治之。在药之意义上说,药是治病之物,若无病则非药,故从无病非药之反面,而显有种种治病之药。然亦不外二种:一、治身病之物药,二、治心病之法药。

  物药者,即世间治身病之药。中国自神农尝百草制药以来,为物药之发源。但物药非唯草木等植物,即金土炭石等矿物,飞禽走兽等动物,皆为制药之原料。吾人试检店中所制之药,其要素原料皆不外乎此矿物、植物、动物之三种。但依药病之本义言之,则唯病时为病,药时为药,此属狭义。若广义言之,则寒而需衣,饿而需食,倦而需住,困而需行,乃至旅行惫倦以舟车代步,睡眠来时以床座歇息;此饥、寒、困、倦等无非是病,此衣、食、住、行等无非是药。总之,人生之有需要,无非是病;所需要者,无非是药。故众生充满诸病,宇宙万物莫非药也。此以普贤菩萨与善财童子之一段问答因缘,更可显明药与非药之义意:一日,普贤命善财入山采药,凡能为药之草木,皆可采来。而善财踏遍山岩,徒手而归。询之,则言满山皆药,无从采起。普贤又命入山,将非药者采来。善财依然空手而归。再诘之,则见满山,又皆非药,亦无从采起也。此其从是药之心视之,故满山皆药;从非药之意看之,故满山皆非药。是知药与非药,全在医生之得当与否,得当则砒霜亦可为药,不得当则人参亦能死人。故从广义言药,虽宇宙万物皆可为药之原料;若不经医生配制,矿植等物又皆非药。药须经医生制方配成,方可治病。又药中复有丸、散、膏、丹等已制成之药,此即所谓“祖传秘方”,“配时虽无人识,良心自有天知”,随时可以治病者。综上而知物药不外三种:即有矿、植、动物等为药之原料;以之有按方制配之药;有丸、散、膏、丹等已成之药。

  法药亦有三种:一、经律论,二、五乘、三乘、一乘,三、陀罗尼。佛依众生而施设经律,皆为对治众生身心之病。众生堕无明惑,得业报身,充满诸病,佛说诸经、诸律广为医治;乃至菩萨、声闻结集经律,造论申义,真理重重,法门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亦犹充满宇宙间之矿植等物,皆为药之原料。虽然、众生有八万四千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机施药,方能治病,故有五乘、三乘、一乘之教法。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为人乘,则施五戒,十善之法,对治五逆,十恶之病;为天乘则施四禅、八定等法,对治散心位中诸病。此二为出世三乘之基础,是必经之阶梯,故亦说为五乘共法。推而上之,复说出世三乘共法,使声闻、缘觉,依四谛、十二因缘等教法,灭除三毒烦恼,解脱生死病苦。声闻等所行四谛等法,虽属二乘,而为大乘之所共行,故亦曰三乘共法。又为一类发菩提心修大乘行之机,遂直施一乘不共之教。佛对众生之根性差别,而施五乘、三乘、一乘之法药,亦犹世俗医师,对病人而制方配药也。陀罗尼者,此云总持,总持无量教法;亦云遮持,遮一切恶病持一切善法。此能治一切病,亦犹物药中之丸、散、膏、丹为祖传秘方,不可示人。盖总持咒语,义不可解,且亦无须推寻其义;若能依之修持,身密结印,口密持咒,意密观想,三密相应,便得遂愿所求,解除生死,消灭过患,得大妙用。如此经中之药师咒,若能依之诵持,亦可消灾获福,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也。综上药与非药,列表于下:

  ┌矿、植、动物

  ┌物药─┤制方配药

  药─┤      └丸、散、膏、丹

  │  │      ┌经、律、论

  │  └法药─┤五乘、三乘、一乘

  │          └陀罗尼

  非药────○○○

责任编辑: 谭雪叶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