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刷存在感披上了利益众生的外衣 修行将走向何方

\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就是成功学所推崇的提升自我价值——刷存在感。但是对于修行人而言,正好相反。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证悟二无我,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对的外境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概念,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转化对人我和法我的错误认知。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完全没有为自己刷存在感的动机,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单纯地去给予他人各种利益,这就是一个大乘佛教徒最大的价值。就像我们常说的利他就是最好的自利。法王如意宝也曾经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我觉得有些世间人做慈善,表面上是为了利益他人,但实际上,也许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存在感,觉得自己被别人需要,自己有能力,使自己从一个表面的给予者变成了一个实际的索取者,“需要被需要”可能是这样的行为背后更真实的心态。

  我们刚开始修行的人也可能有这样的心态,但因为我们学了一些利他心、世俗菩提心之类的概念,所以我们甚至可能比不学佛的人伪装得更好一点。以世俗菩提心的名义来刷存在感。比如,放生的时候,也许并没有真正生起特别可怜、同情、希望救度那些无助众生的心,而是刷了一个救世主的存在感,觉得自己救了很多物命,很有功德;还有发心当义工护持道场,有时候也可能不知不觉地就刷了一把存在感,觉得自己牺牲付出很多,道场的繁荣都是自己的功劳;还有些跑跑居士像集邮一样四处求灌顶,与大德合影,表面上看是求法心切,但或许实际的心态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因缘殊胜等等。

  本来佛教所有的训练都是设计来转化我们错误的心态。但我们有时候却很巧妙地利用修行来巩固错误的心态。就像为自己刷存在感,其实就是一种自私的心态,当然也是无明的表现,但当它穿上“利益众生”的外衣以后,也许我们就难以识别,感觉良好地认为自己在修行,结果却修得自我越来越膨胀。

责任编辑:DN019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