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接近尾声,觉真长老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精彩开示,结束演讲! 核心提示:2013年适逢东林念佛堂创立六十周年纪念,又是定西上人(1895~1962)示寂五十周年,由兹纪念东北三老,正当时宜、情至、理然之中。定西上人教演天台,行修净土,尤重律学,他在佛学、禅修、严净毗尼以及国学诸领域,均有极高造诣。《东林小志》一书中,收集了定西上人的文章、诗、楹联、语录和书信、讲话稿等多种歷史资料,记载了定西上人在港弘法成果与感人胜蹟。觉真长老反覆阅读《东林小志》一书,认真学习,品读,被定西上人渊博的学养、佛学的领悟、修持的境界而深深感动。所以,觉真长老以〝华南学佛院师生二十位冠名联〞中的主要数联为例,与我们分享他的心得体会,以纪念定西上人。全文如下: 〝东北三老〞,这一赞颂的称谓,是我到香港后才得听闻,并且也是众多聚会场合,能经常听到的一句教界用语。东北三老,倓虚老法师、定西老法师、乐果老法师,他们于上世纪上半叶,南来粤港,创办华南佛学院,言传身教,开展弘化事业,对上世纪香港佛教的贡献,是有口皆碑,史有定论的。他们的名望德望,在佛教界,在海内外四众弟子中是首屈一指,当之无愧的。 今年适逢东林念佛堂创立六十周年纪念,又是定西上人(1895~1962)示寂五十周年,由兹纪念东北三老,正当时宜、情至、理然之中。定西上人教演天台,行修净土,尤重律学,他在佛学、禅修、严净毗尼以及国学诸领域,均有极高造诣。《东林小志》一书中,收集了定西上人的文章、诗、楹联、语录和书信、讲话稿等多种歷史资料,记载了定西上人在港弘法成果与感人胜蹟。我们这一代人,恐怕已远远跟不上东北叁老了。如果说,要跟上东北三老的那个时代,那种情境,那番艰辛,当然已绝无可能。如果说,要跟上他们的学养,跟上他们〝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精神底蕴与扎实功力,那也恐怕很难很难。那么,我们通过研读定西上人的遗着,涵泳于他的学识、学问、才华三合一的诗、文、联、书牍之中,能把 定西上人读懂,能理解 定西上人的秉持,以及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我想这还是可以的,也是应该做到的。我反复阅读《东林小志》一书,认真学习,品读。 定西上人所撰楹联,就为他渊博的学养、佛学的领悟、修持的境界而深深感动了。这里,我试以〝华南学佛院师生二十位冠名联〞中的主要数联为例,写下我的点滴心得,以纪念定西上人。 定心直向菩提岸 西土常开般若华 此联冠名定西,是自撰联。定心,是精进心,是制心一处之心。直向,目标明确,毫不动摇,勇往直前,足见定力。菩提岸,即是成佛彼岸。西土,名曰极乐,般若华开,即是华开见佛,果结莲成。般若,在西方语言中,没有这个词儿,在华语中,译为智慧。《大智度论》云:〝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等,更无胜者。〞般若波罗蜜多,即为到彼岸,与上联相映相称,相谐相符。联中有佛,有法,有僧,叁宝具足。正法眼藏,于兹毕现。定心对西土,菩提岸对般若华,堪称绝对。 乐而无忧安养国 果然有佛阿弥陀 此联冠名乐果,是为乐果老法师而作。乐而无忧,出离也。出离忧悲苦恼。削发剃染,只是身出家;出离忧悲苦恼,才是真正的心出家。西方极乐世界别名安乐国。《无量寿经》上:〝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安养,则是西方极乐国之异名,《无量寿经》下:〝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义寂疏云:〝安心养身,故曰安养。〞故西方又称安养净土。安养教主,即是阿弥陀如来。语至简,义最深,时刻未忘终极目的,一心在弥陀。这又是制心一处,目标明确,境界在月,不在指也。东林净土,以此为依归。 永念群萌轮苦海 惺缘一相出迷津 这是为今香港菩提学会会长、西方寺法主永惺长老所赠冠名联。佛的心中只有众生。永念群萌,即是佛心。群萌代指群生。草木初发芽为萌,比喻众生仍在蒙昧之状。《法华经.化城喻品》中云:〝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迷〞。《无量寿经》(上)云:〝光阐道教,欲拯群萌〞。世尊,诸佛菩萨,阐道宏教,都是为了救渡众生,出离轮迴苦海。惺即了悟,亦通〝醒〞。醒为不昧,静中不昧,即是了慧。慧在何处?慧在一相。一相是无二之相,无差别诸相,平等一味。所以一相,实际上即是一实之相,亦即真如实相。悟得一相三昧,自然出离迷津了。迷津对苦海,最工。迷津指迷途,但佛教中通常指迷境。谁在迷境?被无明覆盖的一切众生。《大唐西域记序》云:〝廓群迷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 永公上人创立香港菩提学会,再建西方寺净土道场,弘宗演教,法雨普施,正是实践了贯澈了定西上人赠联中的殷切期望与真切祝愿啊。 法门不二听人入 藏海无边有志成 此联赠法藏法师。 佛法是不二之理,众圣由之趣入,故称为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而不二法门,一如一实,在诸法门之上,直见圣道者。《维摩诘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也。〞《十二门论疏》(上)曰:〝净名以理为门,一道清净,故称不二,真极可轨,所以云法。〞佛法是一实之义,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斯谓之不二。寻求至道,这当然是唯一不二之门了。听人,听闻佛法之人,即求法之人,最便捷处当然由不二法门入。藏海,喻如来藏为海,洪大无边。《秘藏宝钥》(下)云:〝藏海息七转之波,蕴落断六贼之害。〞唯有志者才能悉达如来藏海,圆成佛道。此联气魄宏大,用语挥洒通脱,令人叹为观止。 妙法无为合众法 观门有道具诸门 此联赠妙观法师。 观门对妙法,是妙对亦是绝对。台宗立教观二门,以五时八教为教相,以一心三观为观心。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教开义门,观法周遍,因此,教观门户,亦即入道之门。妙法已含尽众法,观门当具诸法门。台宗心谛,一语指出。此联之工,非学问大家不能及此。 智光照了无余事 梵韵清和有妙音 此联为智梵老法师而作。 智光,智慧之光。智能破无明,故以光喻智。智光照彻,当然通明通透,无余无碍。梵韵,即是如来之梵音。《长阿含》(五)《阇尼沙经》中云:〝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妙法是最胜之法,妙音是妙法之韵,所以,《无量寿经》(下)赞曰:〝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以梵音传妙法,当然殊胜不思议,了达普济十方的崇高境界了。 圣性无为修行愿 怀生有术运慈悲 圣性无为,这是法相唯识学中的专用术语。唯识以无漏智之种子为圣性之体。《唯识述记》(九)末曰:〝即依无漏智分别智等俱行五蕴种子为圣性体。〞既生无漏智,当然永断烦恼,这就是圣性。圣性永离凡夫之生,即谓圣性离生。无为,这里不是中国的道家语。无为,在佛教中是真理的另一表述。佛教中的无为法有三种、六种之别。小乘立叁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大乘立六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三无为中的择灭无为,六无为中的真如无为,都是圣智所证之真理。诸如:涅槃、法性、实相、法界、真如、如如,皆是〝无为〞的异名。如何到达圣性无为?修持行愿。行(读heng),苦行,行愿无尽,普贤菩萨十大行愿,有行有愿,修持不懈,自然到达圣性无为。以怀生有术对圣性无为,是妙对,绝对。关怀众生,关怀生命,不是佛陀救生之旨吗?慈悲喜捨,四无量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以众生缘慈悲心,法缘慈悲心,无缘慈悲心,关怀众生,关怀生命,这是六度万行的菩萨行菩萨道啊。于此可见,联中有史,联中有道,联中有胜义谛,联中有如来心。以此勖勉东林念佛堂前任住持圣怀法师,定西上人的高瞻远瞩,感人至深。 定西上人所撰楹联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我不再逐一拈出详作介绍了。作为一代高僧,他的笔墨与诗、文、楹联,都是他立德立言的重要载体。尤其撰联,没有深厚的国学基础,没有一定的文学与文字修养,没有平仄音韵格律的基础知识,是无法写好对联,也难以做到工整、才气纵横的。我读定西上人诗、文、楹联,真有望川兴嘆之感。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真积力久,厚积薄发。没有真积,力何能久?没有厚积,薄发也难。定西上人的楹联,既有我国传统文化的规範,法度,又有甚深佛法义理的準确表达。上面所引仅是七字联,字少,更是一种难度,但上人能够做到精炼,切要,醒豁,通达,这没有扎实的功底是不行的。学问到时功自成。这学个学问,就不是一般的学问了。每读到他联中那朴茂天成,法度自现,清雅雄浑,意境超卓之处,常有春风化雨,洗心荡胸之感,我顿时直觉他不是在做对联,而是藉楹联这一形式,展现了他的学养,展现了他的人格精神,也写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一华一世界,一叶即如来,定西上人的楹联创作,在《东林小志》中虽仅数十联,然而,它却是一座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丰碑。追思无尽,道範常存。在纪念东北叁老的胜缘良时,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后来者--更多的年轻学僧,要多多学习,研读,继承老一辈高僧的多方面的学识学养啊。中国佛教的希望只能是、必然是还在步继东北三老、追尘东北三老的后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