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佛教动态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古刹成会所 京文物局执法队负责人辩解更雷人

2013-07-23 11:12:43  来源:新闻晨报

智珠寺变身高档餐饮会所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级文保单位嵩祝寺及智珠寺半年前被指变身高档餐饮会所,令人意外的是从此再也没有声音,半年之后的今天,寺庙佛堂之内依然灯红酒绿。

  嵩祝寺及智珠寺这两座大寺庙虽然现在不大有人知道,但当年却是与雍和宫齐名,藏在距故宫东北角楼仅500米的一条胡同深处。现如今寺庙外墙上,清晰可见两块牌子,一块是白底绿字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嵩祝寺及智珠寺”,还有一块则是锈迹斑斑的“TRB”牌子,即TempleRestaurantBeijing(北京古寺餐厅)。如果把着两块牌子连成一个谜面,打一俗语,唯一合适的谜底大概就是“酒肉和尚”,确实叫人大跌眼镜。

  智珠寺保持了建筑的外貌,东面僧人宿舍改为画廊,西面厢房成了酒店客房,红墙大殿改建为酒吧及等候区,几百年的石门槛上,现有玻璃门在自动感应着食客的进出,偏殿和后殿陈列着现代油画作品和艺术品。要说这是“文物‘绣花枕头’之内的现代商业‘一包草’”,正是恰如其分。

  不过话要说回来,在商业开发之前,两座寺庙已经像其600多岁的年纪一样,垂垂老矣,原先位于其东边的法渊寺,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如此比较,好像“古寺餐厅”多少还保留了些许尊重,毕竟外墙还在,没有将智珠寺彻底夷平,只当块地皮用用。

  商业开发者当然会为自己辩解:耗资巨大、认真修复、精细施工等等,不会都是假话,但动机中保护和开发到底哪个更多些,就不可全信了。想想也是,如果全北京的文物,特别是故宫,都允许如此保护,估摸着全世界高档酒店都得关门,因为企业家都上这里来“保护文物”了。

  文物保护搞成这摸样,有关部门总该有点“不好意思”吧?休想。北京市文物局执法队负责人面对媒体,少不了先叹苦经,“文物修缮费用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公众对商业涉足文保的反感,一方面是文保资金的短板”,两座600年古刹因此成为一个尴尬样本。

  更雷人的是随后的种种辩解,给人的感觉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首先,“两座寺庙内的确有部分区域被用作餐饮场所,但并没有发现使用明火等违反文物法律法规的行为”。文物局摇身一变成了消防队,只要不失火,没把古寺烧没了,文物局就没有执法的理由。

  其次,“对于拥有合法经营资质的餐饮单位是否能够继续经营,并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摇身再一变,文物局变成了工商局和食品药监局,好像古寺是一块飞地,谁都可以拿去到其他部门申请开业,唯独不需要经过文物局同意。如此不问世事的文物局,究竟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再次,“目前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而且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文物法》中只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用作博物馆、保管所或参观游览场所,但并没有明确哪些用途是禁止的”。这一变,大权在握的部门变成了一个“法盲”。法律从来都是对公民“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法未允许即不可为”。《文物法》只给了文物局同意文保单位用作博物馆等的权限,没有授权文物局准许开餐馆,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执法队长都不知道?知法违法,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吗?

  最后,“嵩祝寺和智珠寺曾经长期被用作厂房,甚至有居民居住,现在用作餐馆,其实算不上改变原有用途”。这个终极的变化,几乎与文盲无异了——所谓“文物保护”就包括让不当使用的文物回归其文物的地位。如果说,过去古寺被滥用是不当的,现在被滥用同样是不当的,怎么能以过去的滥用来为今日的滥用辩护?无论面对的是过去还是今日的滥用而无所作为,都可以说是文物局的失职。

  北京以古都著称于世,拿得出手的文物均有历史的沉淀,不抓紧保护这些宝贵财富,后人将对此作何评说?

相关阅读:
北京两座600年古刹变会所 被曝光半年仍在营业

责任编辑: 储外明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