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清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演讲

\

  台湾黄国清应邀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作专题讲座

\

  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台湾宗教学会理事黄国清副教授作讲座

  2014年11月27日晚,中国佛学院普陀山院特邀请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台湾宗教学会理事、台湾印度学会理事黄国清副教授,作《佛典中观音形象的转变》专题讲座。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率全院师生、居士共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普陀山学院教务长能进法师主持。

  黄国清教授首先讲解了自己作为一个佛教信徒研究佛学的缘起,说明了梵文和巴利文对于佛学研究的重要性,讲解了自己研究佛学的四个方法:梵文研读、汉典训读、原典训练、义理精读,目的是为了解明佛教义,达到的愿望是实现学术和信仰的结合。接着黄教授从十一部典籍中,分别就观音的最初形象、观音的悲愿显现、观音的名号力量、观音修法之净土行和十一面观音形象、观音类经典的流传等五个方面对观音的形象转变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指出,通过十一部经典的解读,我们得出先有“观音”、“观世音”(光世音),即是菩萨的名号和力量的显现;后才有“观自在”,即是菩萨度众生的方便,先有力量后才有度众生的方便。

  讲座结束后,会闲法师、能进法师等,在参学会馆茶室与黄国清教授及台湾南华大学师生十余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办学经验、师资培训、研究生培养、各学科研究、观音学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张晓琳老师、赵东明老师等参加了座谈会。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