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相大和尚禅修班开示:善用其心 见取真精

\
栖霞古寺隆相大和尚

  —— “禅修不是练腿子!”“学佛要愈简单愈好!”“好事情,只有把它做好才是好事情!”2015年元旦禅修班结营之际,栖霞古寺隆相大和尚特为200多名营员作现场开示。在一个多小时内,法师除大略讲解禅修要点之外,把更多时间留给大众提问。现场互动不断,无论是刚接触佛法,还是修学多年的营员都颇受法益。

  善用其心是禅修关键

  “禅坐不是练腿子,很多营员在禅坐中会把关注点放在盘腿上,却忽视了禅修的要义。”在开示中,隆相大和尚开门见山的指出很多营员存在的问题。因为对于日常生活中没有长期禅修的营员而言,这几天的集中禅修下来,会出现腰酸背痛,腿子很难盘起来等诸多情况,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营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有一些营员拼命去盘腿子,几天下来很是痛苦。针对这种情况,隆相法师提醒营员,以后在做禅坐的过程中,尽量把注意力放在心念上,如果盘腿不适,甚至可以散放或者坐着禅修。“禅修重在调心,保持身心的舒坦,不适也同样能够达到禅修效果么?”

  “禅修是一个‘长跑’的过程,拼的不是爆发力,如果身心不舒坦,要入定当然也是不可能的。”隆相法师告诉营员,在禅修中,除了“禅坐”需要掌握要领之外,“经行”也需要掌握要领。与汉传一些寺院“跑香”有别的是,“经行”贵在慢。跑香是强调动作要快,让人快的来不及妄想,而经行则从慢中达到状态。形式有别,但都强调一点,那就是要“善用其心”。

  摄受身心靠良好氛围

  “大家共同禅修的氛围,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量场。”隆相法师告诫营员,要维护好这个能量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止语、禁用手机 等,都是促进道场和谐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维系,每个禅修的学员都有责任为这个“能量场”贡献“正能量”。

  “懈怠掉举是禅修过程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有的法师在巡视过程中会予以善意的提醒。汉传禅堂里,看到瞌睡的现象就会直接一香板下去,赶走瞌睡虫。无论是友好的提醒还是直接打香板,都是一种慈悲。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摄受身心。”

  在禅修过程中,有的营员会担心身体受凉,因此会把身体裹得过于严实。隆相法师指出,虽然禅修中要特别注意保暖问题,但同时也要知道,人的身体会有自我调节功能。身体调整好以后,用毯子盖起来,达到一种适合的状态就可以了。如果考虑的太多,那么心理负担也就愈大,对禅修而言反倒是一种累赘。

  营员提问环节:

  营员一:是物质世界形成在前,还是佛形成在前?

  答:此问题是自寻烦恼,犹如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回答此问题之后,又会衍伸出新问题,比如谁是先佛,谁是后佛等等,徒劳。

  营员二:皈依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有何差别?可否多次皈依拜师?

  答:皈依是皈依三宝,非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师父,皈依师只是代表。皈依如同在学校里注册,有档案可查,需要有个规范的仪式。有人说,那干脆不要这个仪式,心中有佛就行。而要做到心中有佛,这可不是一般境界能达到的。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一般人能过的了?做不到还动不动说“酒肉穿肠过”,那岂不是大妄语。所以,一般人还是要老实一些,按照规范来。至于拜几个师父,那就要看缘分和自己的发心了。有的居士热衷于拜师,只要有名气的都是他师父,一提起某某法师,就以自己是其弟子而得意洋洋。佛教认为,这是攀缘,皈依是对的,是好的,但是攀缘就错了。

  营员三:师父对财富、人生、感情怎么看?

  答:看似多个问题,实则一个字可概括,苦!

  营员四:刚接触佛教应该如何选择?选择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呢?

  答:看是佛学还是学佛,如果从学术研究角度,则各宗各派都可以涉猎。而如果是爱好佛教,想进一步深入,则可根据师父来选择,根据缘分来确定。至于探究南北传,汉藏等内在差别,需要花功夫。而我们现在只是禅修,不讲话,讲话就成了讲习班。真正禅修不需要太多想法,就是体验,越简单约好。学佛关键是让自己内心清净下来,“学佛”要愈简单愈好,而“佛学”则要博览群书。

  营员五:师父对素食的看法?

  答:寺院素食传统是汉传佛教所特有的,以后传到各地,仍然以素食为特色。素食有其大乘经典的依据,也有环境条件的许可。唐朝以后,寺院有了自己的斋堂,具备了素食的条件。而南传托钵乞食制,缺乏选择的余地。一切规范都依因缘和条件而设置。佛教传到汉地本土化后,托钵乞食制取消,另从慈悲众生的角度出发,就不再食荤食。而从养生和健康的角度考虑,素食也是有益的,现在国外也都开始盛行素食养生。据说素食者分泌出的体味,以至心性、耐力都会与非素食者有显著差别。

  营员六:人们的“现代病”太多了,那法师们是否也有三高呢?素食觉得身心健康,感觉很好,是否有其科学依据?而佛教据说又能消除业债,那我想了解一下,素食的养生与佛法结合起来,是不是会更好?这是我几天禅修下来一直比较好奇的。

  答:如同本次禅修活动一样,寺院只是提供了平台,让大家感受与体验。说一下子就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不现实。佛教是研究心的,向内看,如果是禅修,那么不应该去本末倒置去研究科学。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当下的事情。在我心目中,佛法是圆融而一致的,人为分开也就罢了,还要分出优劣来,那就要出问题了。如果不具备智慧去检测对错的话,那么还是要保守些看问题比较好。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可以了。

  营员七:“有所求”是否与佛教有冲突?

  答: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佛?当然要以有目标的心态去学佛!要有目的,有方向!说无、说空,那是很高的境界。如果没达到相应境界之前,还是要从有、从求出发。有所求不见得不好,看求什么,求生净土不好么?总而言之,有信仰比没信仰好,正信比邪信要好,我们要从目标中选择好的来追随,那“有所求”就是有益的。

  营员八:以后栖霞古寺是否会有更多的禅修活动呢?能否招收更多的学员,让大众有更多机会来体验呢?

  答:以后寺里的禅修活动会愈来愈多,我们发心是让大众多一个平台去了解佛法,体验佛教生活。当然作为道场,寺院除了举办禅修活动之外,还有诵经、念佛等多种弘道内容。道场,为有道者居之。当然,彼此之道要相互和谐,和者来。几年前我在佛光山亲近星云大师,大师问我,佛光山是谁建的?我说不是您老人家么。他却说,是“玉琳国师”!原来他是用写作《玉琳国师》这本书的稿费来建的。后来又问我,大雄宝殿是谁盖的?我道是谁呢?大师说是释迦摩尼佛自己盖的!原来他是用写作《释迦摩尼佛》的稿费,盖的大雄宝殿。大师不愧为大师,体现在心量的差别上。作为道场,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心量,和而不同,包罗万象。

  营员九:因果病与业障病有何表现?与一般病的区别何在?现在人们的怪病、业障病愈来愈多,如何去改变现状呢?

  答:从佛教观点看,为善为恶而种下的种子不会消失,因缘而生。故修行需要增加“善能量”,“善能量”强则先感召善报,“恶能量”强则先感召恶果。此是真实不虚的,故须靠修行来规范,加强自我约束。现在社会存在道德滑坡现象,很多人失去了善恶标准,人们对道德漠不关心,故有些人敢为所欲为,就连颠倒的想法都出来了,而且还习以为常。比如,有的人对宠物的爱胜过对父母的爱,岂不是人不如牲畜了?及此种种恶行与颠倒想,也感召一些难以检测或治疗的疾病,即称之为“业障病”,从原理上可以这样去理解。

  对于改变现状,我们当然希望通过大声疾呼,来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让人们去谨慎对待一些不好的行为。也希望通过合理的去整合社会资源,集思广益,来解决一些难以改变的现状。当然,好事情需要靠智慧来做——好事情,只有把它做好才是好事情!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