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北幽居寺的北齐时期释迦牟尼像佛身与50余件佛造像文物,5日在北京完成清点交付后,即将启程赴台湾佛光山,与上个世纪90年代被盗、已失踪18年的佛首完成身首合璧。
据悉,星云大师痛心于佛像身首分离,发愿将佛首无偿捐回大陆,在台湾合璧展出后,佛首佛身将于明年春一起返回。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佛光山将流失海外近20年的文物捐赠大陆,促成国家珍贵文物的回归与合璧,是两岸文物交流的积极成果,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真实反映,也是两岸同胞共同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发端于1992年的两岸文物交流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的传承与保护,在两岸同胞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在点交现场看到,释迦牟尼佛身被安置在一木制箱内,板壁间都用硬泡沫来做隔层以防颠簸。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展览交流处处长赵古山介绍,佛身重约1.2吨,因为佛身有修补过的裂纹,所以在运输的时候不是用一般货车而是专门的减震车,海关也会积极配合文物运输的要求,来到现场勘验。“经过我们点交重新检查包装,相关鉴定人员鉴别无误为可处境文物,以及报送海关之后,预计这批文物将于5月15日运至台北桃园机场。”
这尊释迦牟尼佛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赵郡王高叡为其亡伯(献武皇帝高欢)、亡兄(文襄皇帝高澄)所造,所用工匠当为国内或宫廷中的雕塑高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建华表示,这座释迦牟尼佛是目前所见北齐时期雕刻最为细致精美的圆雕作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佛首被盗之前,刘建华就曾到实地进行过考察;在佛首被盗之后她于1999年在《文物》杂志专门撰文论述“北齐赵郡王高叡造像及相关文物遗存”的价值。
“(这尊)佛像面相浑圆,细眉,长眼,双目垂睑下视。身着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贴体。衣纹稀疏作双阴线,线条细而流畅。身体健壮、丰满的雕刻手法,受南朝流行的张僧繇画风的影响,张僧繇人称‘张得其肉’,在中国古代画坛独树一帜,追求人的身体健壮、肌肉美。佛像薄衣贴体,好像从水里出来,则是曹仲达‘曹衣出水’的画风。”
刘建华特别指出,最为难得的是佛像底座上还有题记,既有确切纪年,又有造像者及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职,还有所造佛像的佛名,这是现存的一个孤例,也是研究北齐政治、军事、官制、佛法、书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前专程前往河北省博物院造访的高雄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对中新社记者表示,2014年一位信徒提出要把一尊北齐的释迦牟尼佛佛首捐献给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对此表态说,这不是佛光山可以收藏的,佛教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产,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应该让它回到原本的位置。”在查阅相关资料后,他们认为这尊高47厘米、重达80公斤的佛首,很像1996年河北灵寿幽居寺的被盗文物,遂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取得联系,表示一旦确认佛首确实是河北幽居寺被盗文物,愿意将其捐回河北博物院。
“看到佛首的一刹那,心中一块石头才算落地。”刘建华如是形容她见到佛首实物的心情。去年6月,作为亲自赴高雄鉴定的大陆专家之一,虽然之前看过照片已经比较肯定是被盗佛首,但是她心中仍不禁惴惴。“当年得知被盗非常痛心,现在又见到感觉像做梦一样。”
根据两岸相关部门协商,今年5月23日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揭幕的“河北省佛教文物展”,将展出包括这尊北齐释迦牟尼佛在内的54件套共77件文物,佛首佛身正式合璧。展览开幕式上还将举办捐赠仪式,展览结束后这尊北齐释迦牟尼佛将回到内地,并先后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举办佛首回归仪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