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惊现唐园林遗址 疑为千年古刹万佛寺园林

  水渠蜿蜒曲折线条灵动、一汪池塘大小适中、塘边水井花纹砖砌无比精致,藏在唐代地层中的一处成都园林今夏露出了一角。7月12日,成都市考古队公布最新考古发现,今年3月至7月,在成都通锦路一处施工工地,发现了一处唐代园林,疑为成都千年古刹万佛寺的园林。

  惊艳

  精巧的水渠工程自九里堤取水

  通锦路新发现的这处唐代园林遗址,以其精巧让人惊叹。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发掘的园林遗址包括水渠、池塘、水井以及地面建筑部分。最吸引人的当属长达90米的唐代砖砌水渠:水从西侧进入园林之后,分岔为两路,一支向南回旋呈“山”字形曲折,另一支缓缓流向东北。

  考古现场领队易立介绍,水渠最宽处6米,最窄处不足1米,建造非常精致,将上千平方米的园林三面环绕。更让人赞叹的是,为防流水无休止地流进园林池塘,水渠西南段与池塘相接处,还有一条暗沟穿过水堤与池塘相连,形成溢洪道。如此一来,水盈至暗沟处,池塘水满不再入水;不足,则渠水持续注入。精巧的水渠工程,从流经的城市渠道九里堤中自由取水。

  推测

  使用大量朴实瓷器疑为寺院园林

  据考古人员推测,此次发掘的遗址可能是当年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万佛寺的一处寺庙园林。

  在近5个月的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沟渠、池塘的回填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生活用陶瓷器。这些瓷器以碗、盘、盏、罐、壶等为主,主要为本地青羊宫窑、琉璃厂窑和邛窑产品,只有少量外地窑口的青瓷器和三彩釉陶器。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陶、瓷器几乎都粗朴耐用,档次不高。易立介绍:“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重要发展阶段,园林细分为皇家园林、寺院园林和私家园林三个类型。而皇家和私家园林使用的瓷器规格应该更高。”

  推测此处为万佛寺园林的重要依据是所在位置,上世纪50年代,就曾在附近发掘出土200多尊佛像。其中一件经幛上明确记载此处为净众寺,而万佛寺在唐代,就叫净众寺。不仅如此,通锦路的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小部分佛像残件,这些佛像年代从五代到唐代不等,恰好契合了万佛寺有史可考的最早年代:南朝。

  遗憾

  千年古刹清代毁于战乱

  考古发掘中,在明代的堆积层出土了不少残碑。这些残碑均为明朝买地券,分析认为是当时的人们在此购地,用于建造阴宅。易立认为:“遗址由唐代至明代的功能改变,可以看出万佛寺在盛唐时期还有精致园林,到了宋代以后就成为墓葬区。有史料记载,到了明末清初,万佛寺毁于战乱,清代保留的寺院建筑已经相当衰败了。”

  通锦路遗址的发现,可以佐证唐朝时期成都府为中心的园林建筑已很发达,著名的浣花溪草堂、徐卿草堂、朱山人水亭、卢照龄山庄也都在同一时期。同时,对于城市考古中复原唐代成都城的结构布局、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链接

  万佛寺考古发现从清光绪已开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这首诗描绘了南朝寺院林立的盛景。学术界曾经认为,北方石窟艺术在盛唐以后衰落,从此再无佳作。从清光绪年间开始,成都便陆续在万佛寺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佛造像,最早为南朝所建,是江苏南京栖霞山、浙江新昌宝相寺的少量石刻之外,已不多见的南朝造像,填补了中国南朝造像的空白,也暗示着南朝时的成都与当时的建康一样,是一个梵宫琳宇鳞次栉比、塔刹庄严的古都。不仅如此,佛教中的阿育王像,迄今也仅在成都有出土,其中7件就来自万佛寺。(文/吴晓铃)

责任编辑:yanglan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