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当国王来访 佛陀告诉他爱的真谛

\
国王皈依三宝

  波斯匿王单独前往拜会佛陀,完全没有守卫陪同。他只吩咐车夫把马车在精舍的闸外停下,让他自己进去。佛陀在他茅房的门前接会大王。互相作礼后,大王对佛陀坦诚地说:“乔答摩导师,人人都称颂你为佛陀,一个证得圆满觉悟的人。但我总是觉得,以你这般年纪而有此成就,实令人难以置信。就是比你年长很多的耆老大师,如富楼那迦叶、末迦利瞿舍梨子、尼乾陀若提子和删阇耶毗罗胝子,他们都未敢自认证得圆满的觉行。就连阿耆多枳舍钦婆罗和迦罗拘陀迦栴延也不例外。你认识这些大师吗?”

  佛陀答道:“陛下,我听过他们所有的大名,更与其中数位相识。精神境界的证悟不是受年龄影响的。岁月并不是得道的保证。有几样东西是不容低估的,年幼的太子、小蛇、一点火花、和年少的僧人。太子虽仍年幼,但他具备了一个国君的宿命条件。一条小毒蛇,能在一瞬间致人于死地。所谓星星这火,可以燎原;一点火花便足以把整个城市化为灰尽。而年少的僧人,更可成就无上正觉!陛下,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永远不会小觑小太子、小蛇、小火花和小沙弥的。”

  波斯匿王望着佛陀。他非常欣赏佛陀所说的。佛陀说得那么气定神闲,而内容却精简深奥。大王觉得佛陀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他接着便发问最使他焦虑的问题了。

  “乔答摩导师,一些人说你教他们不要去爱。他们说,是你告诉他们越是爱得深,痛苦忧恼便也越多。虽然我可以看到这里面的一点道理,但我对这个看法,总是觉得有点不安。没有爱,生命便似乎再没什么意义了。请替我解决这个问题吧。”

  佛陀亲切的望着大王。“陛下,你问得很多。很多人都会因你这个提问而得益。爱有很多种。我们先要细心认识每一种的爱。生命里很需要有爱的存在,但并非那种甚于色欲、情欲、执迷、有分别心和偏见的爱。陛下,有另一种爱,是生命里极之需要的。这种爱包含着慈爱和悲悯心,或叫大兹和悲。”

  “一般人所说的爱,只限于父母子女、夫妇、家属、宗亲、和国民的互爱。这种爱的性质,都是依着‘我’和‘我的’的观念而产生,因而是仍然纠缠于执着和分别心之内。人人都只想爱他们的父母、配偶、子女、孙儿、亲属和国民。就是因为被困于执着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事故发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忧虑意外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当意外真的发生时,他们便会大受打击,伤痛至极。至于有分别心的爱,则会产生偏见。人们对于他们圈子之外的人,可以变得毫不关心甚或歧视排斥。执着与分别心,都是导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陛下,所有人真正渴望着的爱,是慈爱和悲心。大慈或慈爱,是替别人带来欢乐的心量。大悲或悲心,则是替别人解除苦难的胸怀。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报的。慈爱和悲心亦不限于对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家属、宗亲和国民。这种爱,是遍及所有人和众生的。在大慈和大悲里,没有丝毫的分别、‘我的’或‘非我的’的成份。正是因为没有分别,因此也就没有执着。大慈和大悲只会导致快乐和减轻痛苦。它们并不会带来忧伤苦恼。没有这种爱,生命便真如你说的,没有意义了。有了慈爱和悲心,生命必会充满平和、喜悦和满足。陛下,你是一国之君。假若你实行慈爱和悲心,你的人民必定受惠。”

\
一行禅师(资料图)

  大王低头深思。他再抬起头来问佛陀:“我有家庭和国家要照顾。如果我不爱我的家庭和国家,那我怎能照顾它们呢?请替我阐明这点。”

  “你当然应该爱你的家庭和百姓。但你的爱是可以伸展到他们之外的。你爱你的太子和公主,但这并不是说你便不能关心你国家里所有的年青男女。如果你这样做,你现时有限的爱心,便可以变为全面包容的爱心,而全国的青年人就将成为你的儿女。这就是慈悲心的真义。这并不是空谈理想。这是实际做得到的,尤其像你所居之位,就更加轻而易举了。”

  “那别国的青年又如何?”

  “虽然他们不在你国土之内,但这也阻碍不了你对他国的青年像你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啊。你爱你的子民,并不应该构成你不能爱别国子民的理由啊。”

  “但当他们不在我的管辖之下,我又怎能表示对他们的爱护呢?”

  佛陀望着大王。“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安全,不应该是因为别国的衰弱和动乱而得来的。陛下,持久的太平盛世,是有赖所有国家的合作,同步迈向以大众利益为首要的目标。如果你想憍萨罗能永享太平,又不希望你国内的年青人战死沙场,你便一定要帮助其他国家保持安定。要真正和平,外交和经济政策必要依从慈悲的路线。在爱护你自己的子民之余,你也要同时爱护和关心其他的王国,如摩揭陀、伽尸、毗提诃、释迦国和拘利耶。

  “陛下,我前一年回释迦国探亲,曾在喜马拉雅山下住上数天。在那里,我曾深省思索赔一引起以非暴力为原则的政制。我发觉到一个国家,是可以不靠如监禁或死刑等武力来维持治安的。我曾与我的父亲净饭王商谈过。我现在也藉此机会与你分享这些意念。一个培育慈悲心的君主,是不需要倚赖武力政策的。”

  大王惊叹:“妙!妙极!你的说话至为感人!你无疑是真正的开悟者!我答应你一定会对你所说的话详加思虑。我将会透切地领会你教诲内的智慧。但现在,请许我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般的爱,都含有分别、欲念和执着。依你所说,这些都会带来忧悲苦恼。但一个人又怎可以无欲无执的去爱?我对子女的爱,应该怎样才可避免忧虑和痛苦?”

  佛陀答道:“我们得先看爱的性质。我们的爱,是应该给我们所有爱的人带来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们的爱存有占有的私的心,我们便没可能给他们平和快乐。相反的,我们只会令他们感觉被困。这种爱不外是一种牢狱。当我们所爱的人再无法觉得快乐时,他们便会想办法释放自己,以能重狱自由。他们不会接受牢狱的爱。这种爱亦会因而逐渐变为愤恨。

  陛下,你有听闻十日前在舍卫城因为私爱而导致的悲剧吗?当儿子要结婚的时候,这个母亲认为是被人抛弃。她不以儿子娶妻为多得一个女儿,反而觉得失去了儿子和被出卖。她因此由爱此恨,在这对年青的夫妇食物中下毒,把他们杀死。

  陛下!依觉悟之道,没有了解便没可能有爱。爱就是了解。你不了解便不能去爱。彼此不了解夫妇,是不会相爱的。不了解的兄弟姊妹也是不会互相相爱护。父母子女没有彼此了解,也很难互爱。假使你想你所爱的人快乐,你一定要学习去了解他们的苦恼与期望。当你了解他们,你便可以帮助他们舒解苦恼和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如果你单是要他们跟随你的意愿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便决不是真爱。这只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需要的错误途径。

  陛下!憍萨罗的人民都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如果你能了解这些,你便是真的爱护他们。朝廷里百官也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你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愿望的话,便可带给他们欢乐。为此,他们便会一生都忠心于你。王后、太子和公主都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你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愿望的话,便一定可以令他们快乐。当每人都享受着平和、幸福和喜悦的时候,你自己也就会知道什么是平和、幸福和喜悦。这就是醒觉之道上,爱的定义了。”

  波斯匿王被深深感动。一向以来,没有一个精神导师或婆罗门教士能打开他的心怀,使他对事理能够有此深入的体会。他想,这们导师的光临,实在是国家的福气。他希望成为佛陀的弟子。过了一会,他抬头对佛陀说:“我很感激你赠给我多方面的至理明言。但我仍有一件事困扰着我。你说基于执欲之爱会带来痛苦烦恼,而基于慈悲之爱可带来平和幸福。我虽然看到慈悲之爱的无私和不自利,但我仍认为它会有痛苦烦恼。我爱我的人民。当他们爱到如风灾火患等天然灾害的摧残时,我也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我相信你也会这样反应。你看到别人生病或死亡时,你一定也感到痛苦。”

  “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你将会更深入的了解慈悲的体性。首先,你应该知道因执欲之爱所带来的痛苦,要比因慈悲带来的痛苦多上千倍。有两种痛苦需要辨别,一种是完全没用并且纷扰身心的;而另一种则是滋长关怀和责任感的。在面对别人受苦的情形时,基于慈悲的爱,可以供给我们作出下面反应的能量。而基于执欲之爱,则只会制造多一些焦虑和痛苦。慈悲实在是最有效救援行动的能源。大王!慈悲是必要的。慈悲心所产生的苦痛,是一种有能力帮助别人的痛苦。任何不能体会他人痛苦的人,根本不屑为人。

  慈悲是了解的果实。修习觉察之道就是要体证生命的实相。这实相就是无常。一切都没有永恒和个别的自体。一切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当一个看清事物的无常之性,他的视线便会变得平静和谐。无常的存在不会为他的身心带来困扰。因此,慈悲所引致的痛苦感觉,没有其他痛苦来得沉重苦涩。慈悲之苦,只会增加一个人的力量。大王!你今天已闻得解脱之道的基本纲领。另一天,我会再和你分享更多的法要。”

  波斯匿王的心里充满谢意。他起来向佛陀鞠躬顶礼。他知道他很快便会要求佛陀纳他为在家弟子。他又知道摩利王后、祗陀太子和跋吉梨公主都已经对佛陀非常敬重。他希望一家人可以同时被接受皈依。他还知道自己的妹妹,憍萨鞞毗,和妹夫频波娑罗王,都已皈依佛陀。

  那天晚上,摩利王后和跋吉梨公主都留意到大王的转变。他似比平时平和意悦。她们知道这必定是与会晤过佛陀有关。虽然她们很想问大王有关他这次与佛陀的会面,但她们又认为等大王自己告诉他们,会更为适当。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