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菩提迦耶,经尼连禅那河,到牧羊女塔。似乎为我们展示着佛陀成道的诸多因缘。
走在尼连禅那河上,河床上依稀能看出水流过的痕迹。流水也会干枯,却永远不会停下来,仿佛永远不知道厌倦,它那种活泼的生机永恒不变。这是佛陀当年苦行六年的地方,佛陀成道前在河中沐浴的情景依稀浮现在眼前。
尼连禅那河的对岸便是牧羊女的村落,后人为了纪念牧羊女供养佛陀乳糜的事情,而在这个村庄里建了牧羊女的纪念塔。依玄奘法师的记载,有关牧羊女的塔有三个:一、牧羊女的故宅,二、牧羊女煮糜处,三、如来受糜处。直到十几年前,人们才将眼前这沉睡千年的古塔挖掘出来,这里没有什么所谓的舍利,这些垒砌的砖石告诉着世人:这里是牧羊女的故乡。
茅舍村庄怡然自得,阳光明耀,天空如碧。看着这里的村民在草垛中忙碌着,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这座塔的意义,牧羊女的家乡早已忘记了她,这里的人们每天看着来来去去的朝圣者们在这里转塔诵经,也许早已习以为常。
我走进院内,向这座塔恭敬礼拜,我对牧羊女充满着感激之心,如果没有她,那位名悉达多的修行者又会如何?如果没有她,佛法又会如何?我们又会如何?佛陀曾说:“有两餐供养得福甚大,一个是其成道前的最后一餐的供养,一个是涅槃前的最后一餐供养。”可对佛陀的弟子来说,成道前的最后一餐供养意义是不是更大呢?
她不是佛陀的师长,她也并没有传授佛陀任何的修行经验。可佛陀在她的一餐饮食中发现了中道之理。她的供养是这世间最大的供养,是最有意义的供养。每位佛陀弟子对她又怎能没有感激之心呢?在她的面前,我深刻认识了供养的意义。
在塔的后面,我打坐了片刻,我想到这里是佛陀苦行六年的地方,他也曾在这里禅坐多年,我如今在这里禅坐,似乎是试图接近悉达多当时的心。在这里,隐约感觉到地下有一股暗流在涌动,此刻自己身心是如此的寂静。
离开这座塔,再次路过尼连禅那河,想到不远处的岸边就是牧羊女供养佛陀的地方,当初的某个时刻,就在那个地方,发生了影响世间千万年的事,而慈悲的牧羊女则是这件事中不可或缺的因缘。(文/净信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