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身边的人开始为了女孩打架、哭泣、抽烟、忧郁时,开始谈论一些是喜欢有漂亮脸蛋儿的女孩还是喜欢有曼妙身材的女孩时,谈论将来如何赚大钱,是买宝马还是保时捷时,怎样玩乐时,谈论谁老子有钱有势,谁有社会关系,谁吃得开诸如此类的话题时,自己亦多少参与其中,但一方面又觉得无聊至极。更加困苦不堪的是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考不上大学,曾经也下决心好好学习,但无论怎样总是听不懂、学不下去、上课打瞌睡等等,甚至有时候用针扎自己,用小刀割自己,提醒自己好好学习,好好听课,但没有用。离考本科的要求,越来越远,于是心灰意冷,彻底放弃。紧接着就是昏天黑地的上课睡觉,无休止的闲聊,看无意义的小说,翻墙上网玩游戏、打台球。生活毫无希望,整天混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当知道学美术可以考大学的时候,一下有了希望。这希望就如漫天黑夜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又如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这巨大生的希望,让我怎能轻言放弃!在这巨大生的希望中,包含了一种不考上大学,就无法向父母交代的迫切心情。 那无数不眠的夜,那条件艰苦的冬日,那吃不好睡不好不讲穿无心玩的奋斗的日子里,留下的是一个年轻人刻苦的身影。然而那苦,现在想来,全不是苦。曾经奋斗过,曾经付出过,最终收获了。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全部化成甜美的回忆,那引以为豪的过往。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自己满是欢喜与欣慰。然而还有一种冲动,复课的冲动,那时候自己满脑子想的是人大、清华和国美,以为只有考上这些名牌大学,才能带给父母无比的喜悦。其实父亲见到 Q大的录取通知书,我感受到父亲内心的快乐,比起自己的快乐不知要超出多少倍。不忍父母继续操劳与担心,也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迎向Q大的怀抱。 象牙塔里的生活轻松而安逸,人在里面慢慢就会没了斗志,没了上进的精神。周围的人很少有学习的,上网、玩游戏、谈恋爱、抽烟喝酒下馆子、KTV,无所顾及的疯玩。女孩子从大二开始几乎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妖里妖气,更有甚者傍大款、当小三。宿舍里的人连续几天上网玩游戏,渴了喝点矿泉水,饿了啃点方便面,困了倒头睡,醒来继续玩,一天两包烟,有时候整个宿舍烟雾缭绕像个馒头作坊,打够级一星期打坏两套牌,一部无聊的电影一天放好几遍,周星驰的电影台词有人倒背如流,一字不差。稍微有点追求的出去打工,挣钱买高档手机、MP4、电脑,或者和女朋友出去同居。 这就是大学生活吗?这就是人生吗?这就是将来的生活吗?这就是人活一辈子不懈的追求,不停的努力的方向吗?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时常背着背包去学校后面的浮山上,一待就是一天,在山顶上可以眺望辽阔的大海;时常在喧闹的街头,寂静的山路漫无目的的走,一走几十公里,从白天走到黑夜;时常坐在大海边的岩石上,一坐几小时。有太多太多的困惑解不开,身的彷徨,心的挣扎。人生就是享乐?身边为什么没有哪怕一个人追求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进步? 大三时曾经一度想过退学,到北京的古老四合院里,或者厦门的海边安静的生活,写小说、画漫画。Q大这样糟糕透顶的生活完全不属于我,但人怎能逃出现实的束缚。 直到大学毕业,到了北京,开始学佛,不安的心才找到安慰,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从大学混乱的生活,到学佛后心灵的安稳,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中间经历了太大的改变。我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用文字描述这种天翻地覆的转变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但儿子想说的是,现在儿子非常的好。心完全不再感受痛苦,生活也变得十分规律,心中充满了力量,对于未来也有很明确的目标。 吃得好,睡得香,每天学习,劳动,有很多书可以看,这里就像一个研究生院一样,大家在这里学习,生活。我这样描述父母一定觉得很奇怪,不可想象,但这就是事实,儿子没有必要欺骗你们。这和你们想象中的寺院不同,电影里,电视剧里看到的全是假的,不符合事实的影像。我现在在一个班级里生活和学习,这个班和高中、大学里的班级没有什么区别。这个班一共二十四个人,最大的三十六岁,最小的十一岁,超过三十岁的只有三个人,其余二十来个全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其中有四个还是十几岁的小孩,父母送过来出家的。这些同学们中不乏名校的毕业生,有三个北大毕业的,其中一个是专业八级的高级英语翻译人才,另一个是毕业一年身价就达百万的金融天才,还有一个是今年刚毕业的世界奥林匹克数学冠军,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来寺院出家,轰动全国。其他还有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还有澳洲留洋硕士,我这个Q大毕业的都排不上号呢。僧团里已经是法师的有好几个是清华北大的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也有,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海外放弃优越的条件回来的留学生、北航的第一个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被称为“北航第一才子”的“神舟”五号的工程师、当过大学老师的、做过公司老总的、导演兼作家等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放弃优越的条件来寺院里出家,难道他们全都有病?全都不正常了?全都想不开了?全都被人忽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