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学佛公园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济群法师:持戒要立足于解脱的高度来理解

2013-09-25 10:48:00  来源:峨眉山佛教网

\

  佛陀所说持戒的十种利益可概括为“三个要领,一个目标”。三个要领:一、个人体验;二、僧团管理;三、社会教化。一个目标:正法久住。

  在个人体验上,戒律的目的就是让人过简单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问题都是出自于复杂、混乱的生活方式,过度的消费使人和自然都过渡透支,使人的心理变得非常脆弱。现代人的生存成本很高,幸福成本很高,欲望过多难以知足,人想要过的幸福就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出家修行的僧人就是要过简单的生活,不去贪着。而没有贪着便是解脱,一般减少贪着的方式有远离和超越两种。而戒律就是通过一些规则、制度来防非止恶,禁止邪法从而达到远离贪欲执着,以获得解脱为目的。

  在僧团管理上,佛教的三纲制度有其独特之处。“寺主”、“上座”、“维那”三个职位分别独立的担当着僧团的事务处理、道德教化、公正监督三方面内容,同时又可以相互监督制约,类似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佛陀制定的戒律在僧团中成为共同遵守的制度,起到了维护僧团秩序、利益和清净的作用。

  僧人通过持守戒律实现了解脱的“个人体验”和有序的“僧团管理”之后、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接纳和尊重,进而才可以去教化众生、教化社会。戒律在这些教化过程中起到了防非止恶、和谐清净的作用,若没有实现前面的两个作用,那么在社会教化上,戒律只能沦为简单的理论说教,没有说服力,很难发生作用。

  在对戒律的认识和遵守方面,我们僧人为戒的精神要立足于解脱的高度来理解戒律、要立足于僧团建设的高度来理解戒律,这样,戒律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而菩提戒的的持守是要在菩提心树立的基础之上来实现的,不然就会很艰难。只有升起了利他的菩提心,我执才会减轻,戒律才会被持守,这种利他的过程即是破我执的过程,也是成就慈悲智慧的过程。所以当把自我修行看作是为了利他的时候,戒律就只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作者:济群法师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