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还给居士们讲解了亲子之道;为人父母者要经常和孩子们沟通,瞭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和他们一起成长,如此才能更好地地帮助他们;同时一定要早一点培养孩子生活生存的能力,提升他们进入社会的知识。法师特别认真地讲解,每一个人一定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社会。
因此,佛教的道理,其实就是教我们如何处世做人──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说到这里,法师特别引用了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一段开示来说明,经文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的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一、是孝;二、是敬;叁、是慈;四、是善。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大根大本,是我们做人的基础。
什么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在经上常说:父母之恩是给予我们肉身,我们这个身体是得之于父母;老师、长辈的恩德是培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是得之于老师、长辈。《法句经》云:“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所以说,师长的恩德与父母是相同的,不能孝亲,就不能敬师,所以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父母关心子女,老师关心学生,没有两样。但是师道在今天已经衰微了,已经看不见了。尊敬师长是为了敬业,是为了敬学,对于自己学业的尊重。所以说“尊师重道”。古今的大德都教给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今天如果不谈孝道,那么师道也就没有了;师道没有了,怎么可能会成就呢?
我们个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什么时候家庭才能真正的圆满?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如果不能恢復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永远没有指望了。所以佛陀为我们讲修学的基础就是“孝亲尊师”,这才是根本。
什么是慈心不杀?《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众生莫不贪生怕死,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长养平等不二的慈悲心,不但不杀生,还要积极地护生、救生,令一切众生皆能远离怖畏,获得安乐。如果我们只有不杀的心心,而没有尽心尽力去做,这个慈心就不圆满,圆满的慈是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什么是十善业呢?
所谓十善业,就是十恶业的相反。首先说身有叁业,身的叁业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在家指邪淫,出家则是指行淫);口有四业,就是妄语、两舌、绮语和恶口;心有叁业,也就是贪、瞋、痴(痴就是无明的意思)。这样总共有十个法相,也就是身叁、口四、意叁业,总共有十个。这十个恶法就是十种恶业的根本,这十个恶业则是一切众罪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