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格的女性出家众也可以称为“和尚” (图片来源:资料图)
坊间常流传著一些与“和尚”有关的话语,例如“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打完斋唔要和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俗语;亦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也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的歇后语,可以想见“和尚”二字早已深人中国人民生活之中。但是,“和尚”一词在以上这些文句之中所隐含的意思都是指“男性的出家人”。其实这可以算是中国人对佛教中人一个天大的误会!
原意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ādhyāya一字而来,有亲教师、依学、大众之师等等之意。而且,和尚是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因此,在近世佛教之中,对于“和尚”的广义理解为:德高望重之出家人,又或者是有堪为人师的资格,才能被称为“和尚”,而不是任何人都能被称为“和尚”的。
然而,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有资格的女性出家众也可以称为“和尚”,但一般都会称为“和尚尼”或“尼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和尚”这词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资格
在佛教的戒律制度之中有规定,出家之后,受了“具足戒”或称“比丘(尼)戒”十年或以上才可作“和尚”。
初出家的男性,叫做“沙弥”(意译作“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又初出家的女性则被称呼为“沙弥尼”。当“沙弥”年满二十岁,则可受“具足戒”或称“比丘戒”而成“比丘”。“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化众生。但有某些中国人误传“比丘”的意思为“德比孔丘”,那也真是一个颇美丽的误会。而女性的成年出家人受了“具足戒”或称“比丘尼戒”之后,则被称为“比丘尼”。
另外,受了“具足戒”的五年之内(女众六年内),不得为人师。若五年之后(女众六年后),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阇梨”(ācārya),受人依止,教人习诵。当到了受戒十年之后,则可作亲教师(即“和尚”);到了二十年之后,就被称为“上座”;到了受戒五十年以上,则被尊为“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