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学佛公园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2014-08-27 10:54:23  来源:明证法师博客

\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就是息灭烦恼,得清净自在

  (二)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我们的思想往往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今天的事很少想,当下的事想得更少,总是在追悔昨天或幻想明天,这就是脱离实际。要知道,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基础,今天是基础。明天你赚一百万,是从今天赚一分钱开始的,如果今天这一分钱你不赚,明天的一百万你别想得到。你说明天我要走多少多少里路,今天我寸步不移,行吗?所以说,抓住当下就是抓住机遇,不晓得抓往当下的人,永远都抓不住机遇!修行也是这样。着力照顾当下的心念,清明自觉,清净无染。分分秒秒如此,心心念念如此。久而久之,就能把握自己,灵明觉照,当下自觉,当下自在。

  我们不是为学佛而学佛,佛法也不是为佛法而佛法,佛法是一种教化,它是希望将众生教而化之,光教了不化没有用。什么是化呢?化就是改变。现在不是在讲什么电器化啦,现代化啦,这个化就是改变旧的面貌,实现新的面貌。化有两重意思,一是动词,一是名词,名词是动词的结果,先“教”而后达到目标,那就是“化”了。“化”要从当下开始,在当下来展现,离开当下去谈“化”,寄希望于将来的“化”,死后的“化”,都是说食不饱的。

  (三)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作为在家学佛的人来说,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佛化的家庭。这里大家别误会了,建立佛化的家庭,并不是说家里供满了菩萨就是佛化家庭,而是在家庭里充满了佛教的精神,有礼让,有关怀,有爱心,这才是佛化家庭的内涵。小孩看到母亲来了,赶快迎上去;母亲看到小孩来了,赶快亲两下,这就是爱心,这就是佛化家庭的精神。看到小孩都不理,“你别打我的闲岔,我正念佛呢。”你看看,这行吗?要有爱心,还要学会用佛法来净化家庭。因为我们的爱心往往是一种很狭隘的情执,你要把这种爱心提升到慈悲的精神上来,把爱心扩展开来,由近及远地扩展到更多的人身上,它就不是情执,而是慈悲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目的,是本当如此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家庭一定不会有矛盾,一定是个团结、和睦、幸福、佛化的家庭。你别看有些人不信佛,家庭生活却非常融洽,那也是在体现一种善的精神,善法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来了。一个佛化的家庭,一定是个非常清净的家庭,一定是妻子守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丈夫守丈夫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子女各尽其责,各得其所,那必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

  作为在家佛弟子,首先自己一家人要生活得和好,你自己家庭生活和好了,才会影响邻里,才有精神和精力去帮助他人,你自己家里都搞不好,成天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的,你去给别人讲佛法,人家说你先讲给自己听吧,你自己做好了再说,必须以身作则。因此,将佛法融化于世间,首先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是世间的一部分,世间是什么?用佛法的眼光看,烦恼就是世间,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就是息灭烦恼,得清净自在。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菩提从哪里来?菩提从烦恼中来,烦恼息灭的当下就是菩提;烦恼炽盛,菩提就没有了,所以菩提就是烦恼的觉悟。我们信佛一定要理性化,要多领会佛法的实质。要知道,离开了烦恼,就没有菩提,离开烦恼到哪儿去找菩提呢?到哪儿去找佛法呢?也可以说,没有世间就不需要佛法了。佛法的作用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沉淀世间的烦恼,能够净化世间的烦恼。如果我们学佛数年,烦恼来了却不能对治,学佛有什么用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我们学佛要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如果以世间的心态来学佛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就是解行相应。行什么呢?行我懂得的那点东西,行我知道的那点东西,如果你知道的那点东西而不去行,那永远都是理论脱离实际。想吃,你不去动嘴,你肚子永远是空的,你说这个茶好啊!好啊!就是不去喝,你总是干渴的!

  (四)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最后一点,就是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讲这句话,几个字脱口而出,很容易,但是落实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不能完全做到,也只是高山仰止,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已!这是很难的事情。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就是要时时刻刻知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没有一分一秒、一呼一吸的时间离开了大众,离开了社会。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尽那么一点点责任,那么其它种种责任靠谁去尽呢?比如说,我们的车一出门就有一条路,走到哪里都有路,谁给我们创造的呢?是大众!什么事情都由我们自己去做行不行呢?不行!社会是整体的、互相依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滴水难成河,独木难成林,这是个简单的道理,认真体会落实就不简单了。

  那么,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精神是什么?就是时时刻刻对大众怀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心。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都对我有恩,我都要对他们感恩。我们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我执太重。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越是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而那些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往往是没有力量的人,因为没有力量才会装得自己有力量。什么人有力量呢?就是能够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能够真正走群众路线的人。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时时不要脱离众生。佛陀曾讲过:佛在僧数,佛是大众的一分子。为什么我在柏林寺特别强调,要每个僧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养成僧格,要融入僧团?因为佛陀都要融入僧团,我们每一个初出家的人,更应该融入僧团,这是日后将佛法融入世间的开始。

  前面讲的四句话,把佛教的一切修行都包括进去了。这四句从原则上讲,出家人、在家人都通用,但在具体操作上,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操作方法,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操作方法,但是其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责任编辑: 胡月冉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