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功德(图片来源:资料)
1、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2、守戒不是执著“戒相”,把自己绑得紧紧的,与大众格格不入,看这样不行,看那样也不行,结果反而心生烦恼。而是要把握到戒的精神,身、口、意三业清净才是最重要;也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慈悲、方便,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条若照顾好,就比较不会犯戒。
3、受戒是在受持“忍辱”,如果耳朵听到别人骂你、刺激你,你能不起烦恼,不犯过失,那就是戒。
4、受戒是在戒自己的心,不是戒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种在我们八识田中这个无色相的戒体,会浮现来而发挥作用,制止我们不可以违犯戒律;所以要“以戒为师”,持戒庄严才能与般若相应。
5、受戒是要戒自己的行为,不是受那几个戒疤后,以戒的尺度去指摘别人的过错;否则自己造口业,反而先犯戒了。
6、受了戒之后,才是真正学习修行的开始。要“以戒为师”,实地去行。
7、如果六根不净,妄念尚存,无明未破,便无法开悟,像禅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无明。所以要收摄六根,让身、口、意住于清净无染。因为戒行清净,六根不染六尘,是入禅的第一基础。
8、受了戒就应当和未受戒前不一样,更应做苦行,把习气改掉、坏念头去掉,以戒为师。
9、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简单、方便就好,不要和人家计较分别床位的大小,吃的好坏。受戒是去学威仪规矩,不是去四处攀缘,论是非造口业的。
10、持戒是持什么?戒就是“起心动念”,一切戒都是对治我们的心,对治众生的烦恼等等。因为“戒”是佛祖的行为,“定”是佛祖的心,一个修行人如果持戒清净,身、口、意三业不犯,则心清净,正定自然现前,佛智即生。所以“戒为菩提本”,有戒才能定,因定而生慧,“戒、定、慧”三学是一体而离不开的。有戒的规范,才不会毁犯戒律,落入因果轮回,因此持戒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
11、五戒里面已杀生和妄语较容易犯,其中这个妄语戒就要小心!一句话讲出去可以成就别人,也可以害人。讲好话别人听了会高兴,讲坏话别人听了会生气;这边讲来那边讲去,都是造口业;与人争论吵架也会使人散乱心,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修行人在这“因”的方面要用心去体会。像事情未做以前,菩萨就知道什么情况下会造什么“因”,所得的“果”又是什么,因此绝不会去犯。但芸芸众生就不一样了,总是说:“唉!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去做!”等你知道已经太迟了。所以佛陀所制的戒律、经典也是在这因果道理上指导我们去修行,修得这……(原书不全)
12、在家人追求名利,仍在娑婆世界中轮回,而出家人修戒、定、慧是为了“了脱生死”。
13、受戒回来要遵守戒律,努力修持。若能守戒,持戒庄严,并吃苦耐劳,戒、定、慧具足了,一句话说出来能度众,鬼神听了也能“出苦”,就是“自度度他”。这样韦驮护法会拥护你。
14、出家人要“以戒为师”,也就是修到使人见了你如见佛般生欢喜,自然起敬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