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 (图片来源:资料图)
当我们在业界之内遍寻榜样,寻找“新型教师”可以学习的典型人物时,我在《传灯——星云大师传》一书中,看到了星云大师的感人事迹,觉得他是我们每一位立志做“新型教师”的人学习的典范。
星云大师12岁时在南京栖霞寺出家,因为能吃苦,肯钻研,18岁时考入了焦山佛学院学习。继焦山佛学院之后,他开始广泛涉猎佛门各派经典,逐渐构筑起了扎实的佛学根基。1949年,他22岁时到达台湾,开始了中国佛教传灯彼岸的慧命之旅。凭着自己的大愿大行,他让佛教在台湾大兴,并成为将佛法传遍世界五大洲的高人。
而能让他开创这么大基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他一生勤俭节约,从不胡乱花费徒众供奉的钱财。但他“一有钱就买书,宁愿少吃一顿饭,少乘一趟车,也不能不买书”。因为他觉得,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心跳感应世界的脉搏,中外同在眼前,古今一体悉闻。他勤奋读书的习惯,一直持续到80高龄之后,依然没有停止。
说实话,他有繁重的弘法、应酬工作要做,可他又能够忙里偷闲,在书海中徜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要把“忙”再当做借口了。
现在,你只要走进任何一家正规书店,都会在书架上看到星云大师的著作。尽管星云大师的书是宗教书籍,可因为融合了佛法与生活的智慧,在社会上很畅销。《佛光菜根谭》《星云禅话》等80本专著,见证了星云大师的人生历程、弘法足迹和阅世经验,也证明了一个人要想积攒自己的思想,离开笔头,是不可能的事。
大师的著作量之大,令他的弟子惊叹:“我们读书还没有他写书快!”这足以证明,一有灵感就随时记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重要性。而作为一名“新型教师”,如果不善于“用笔头记下自己走过的路”,你就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因为教师的专业写作,每一篇都是对自己工作反思、工作状态的记录。这些文章不但能促进你改进自己,还可以长久指导你的前行步伐。可以说,能不能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得失,反思自我,就是“新型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分水岭”。而勇敢超越这座看似高不可攀的“分水岭”,你就能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启自己新的生活。
说到“弘扬佛法”,大家能想到的肯定是高僧坐于讲坛之上,为众多的僧人讲经的场面吧?和我们教师平常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滔滔不绝好像一个样。其实,那样的“法会宣讲”只是“弘法”形式之一。佛教更讲究对症下药,相机而教,其教化人、点化信众的方式也不是单调乏味的。
比如,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初创佛学院时,沙弥学院的小孩年幼调皮,纠察老师准备依照大陆丛林方法,罚他们跪香、拜佛。星云大师却让老师们罚捣蛋的沙弥们睡觉,不准他们随众参加早晚课诵。当捣蛋的沙弥们领悟到“睡觉是一种处罚,拜佛是一种光荣”后,都变得自动自发、认真勤奋起来。
我们平常总爱把“因材施教”挂在嘴上,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而想要做“新型教师”,就得像星云大师一样善于对症下药、相机而教才行。而这样做是需要智慧的。所以,我们每个“新型教师”都应该在不断学习、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人生层次。
以下为星云大师《为教师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弟子来到您的座前,特别向您报告我们对老师的感谢。
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劳教导,我才能够获得学问技能;因为有了他们的指引诱导,我才能够长养知识智能。
我要在此发愿:
我要努力向上,我要精进不懈,来报答老师的苦心;我要尽己之力,我要奉献社会,来回馈老师的恩德。
慈悲伟大的佛陀!
所有的老师都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像莲花一样,吐露芬芳,嘉惠学子。
他们将学生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荣耀;他们将学生的贡献,看成是自己的骄傲;他们将学生的上进,看成是自己的喜悦;他们将学生的奋发,看成是自己的动力。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告诉我:
浩浩师恩,何以为报? 巍巍师道,何以为谢?
只有祈求佛陀您慈悲地允诺我,如果我有点滴的成就,请都回向给我的老师与父母,愿他们生者一切自在,万事如意;愿他们逝者增添功德,往生佛国。
如果我有些许的作为,无论老师与父母在天涯海角,希望他们都能够知道,好让他们感到欣喜安慰。
慈悲伟大的佛陀!
教育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教育是建设社会的根本。
祈求您能加被所有的老师,让他们能拥有您观机逗教的智能,让他们能拥有您行解并重的理念,让他们能拥有您不舍一人的慈悲,让他们能拥有您师徒同尊的胸襟。
希望他们都能了解:
众生所需要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瓦砾,而是学问的堡垒;不是教条的枯藤,而是生命的花园;不是装饰的花鬘,而是深邃的内涵;不是溺爱的礼物,而是真理的泉源。
慈悲伟大的佛陀!
再一次请求您加被所有的老师,让他们都能拥有作育英才的抱负,让他们都能实践诲人不倦的精神。
祈愿在健全的教育下,人才能够广被天下,社会能够祥和安乐。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求您接受我至诚的祈愿,请求您接受我至诚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