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青年人是佛教发展的希望。近来各大寺院也为青年人广开大门,从禅修营,夏令营到短期出家,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层出不穷。那么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对于佛教到底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请看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佛教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它包含精致的哲学思辨和丰富的修行活动,无论对于文人学士还是广大百姓来说,这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信众构成了佛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受到佛教影响的人群与信众共同构成了佛教形象的评判者。虽然,不同的人对佛教形象的判断有不同的标准,但佛教与社会各个层面的联系真切地将佛教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为人们对佛教形象进行价值判断提供了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以佛教形象为评判对象意味着,我们在思维上将佛教与社会分离开来。所以,在此意义上的佛教更多的是一种组织,它不仅涉及到佛教自身的凝聚功能,也涉及到佛教的对外调节功能。佛教的公众形象是佛教存在的显现形式,是影响佛教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具体地考察佛教的公众形象,笔者以西安西北大学的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法为基本方法,考察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中国佛教形象,以此作为了解佛教公众形象的一个窗口。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题)考查了佛教理论形象;第二部分(5-8题)考查了佛教僧众形象;第三部分(9-12题)考查了佛教场所形象。计分标准:选A计5分;B计4分;C计3分;D计2分;E计1分。
从西北大学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了140人,男女各半,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一定的访谈。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其中男62人,女51人。
对问卷进行简单的量化分析,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成绩如表1所示:
表1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平均分)
表1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平均分) |
|||||
人数 | 佛教形象 | 佛教理论形象 | 佛教僧众形象 | 佛教场所形象 | |
113 | 34.9 | 11.9 | 10.4 | 12.5 |
注:总分<36说明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偏低,单项得分<12说明了大学生对某一具体佛教形象评价较低(下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一般偏低。在三种具体佛教形象中,僧众形象在大学生心目中最低。
问卷设计时,考虑到大学生对佛教是否有所了解,考察了对佛教有所了解与不了解这两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对这两部分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对佛教了解与不了解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平均分)
表2对佛教了解与不了解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平均分) |
|||||
了解与否 | 人数 | 佛教形象 | 佛教理论形象 | 佛教僧众形象 | 佛教场所形象 |
了解 | 53 | 35.6 | 11.9 | 10.9 | 12.8 |
不了解 | 60 | 34.5 | 11.9 | 10.3 | 12.2 |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佛教有所了解与不了解的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没有差异。
进一步考察性别的影响,对男女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进行一定的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男女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比较(平均分)
表3男女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比较(平均分) |
|||||
性别 | 人数 | 佛教形象 | 佛教理论形象 | 佛教僧众形象 | 佛教场所形象 |
男 | 62 | 35 | 11.7 | 10.3 | 12.9 |
女 | 51 | 34.8 | 12.1 | 11.1 | 12.2 |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男女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没有差异。
进一步对佛教的三种形象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大学生心目中三种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
表4大学生心目中三种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 |
||
平均分 | 所占百分比 | |
佛教理论形象 | 11.9 | 34% |
佛教僧众形象 | 10.4 | 30% |
佛教场所形象 | 12.5 | 36%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佛教形象相比,对于大学生而言,僧众形象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