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过后的感动不走心?别让祈祷变了味儿

\
天津爆炸现场图(图片来源:资料图)

  文/王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我们度过灾难的力量,也是我们面对灾难时闪耀的人性光辉。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时,“中国人”成为了感动和坚强的代名词。此后的天灾人祸中,我们总能看到那次“中国人”的影子。

  2015年8月12日,天津塘沽发生爆炸,笔者拨通了天津朋友的电话,确认他的安全后和往常一样在网络上看看新的动态,准确来说,社交网络比媒体带来的信息更多一些。这一次,“爱心”和“蜡烛”依旧来得很快,对“感动”的质疑与嘲讽来得比往常更早一些。

  灾难过后,当我们关注着密集的伤亡和救援信息之时,不免为一个个枯萎的生命和无私的灵魂生起强烈的恻隐之心,按下一个代表着关注和感动的表情并转发微博,几秒钟,传递了我们此刻的心情。

  这原本是人心中最值得呵护的善念,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变味了,我们身边的人,看看他的社交网络,以为他已经哭晕在了床上,可是没想到他竟然转过身该吃喝玩乐就吃喝玩乐。诚然,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存在着差异,这些都是我们那一刻的心念所造就的,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而“变脸”如此之快,却招来了另一些朋友的质疑。一边泛滥廉价的感动,一边是对真实的质疑,我们被网络世界再度撕裂。

  说起故作矫情的网络表达,“空间体”、“校内体”、“微博体”、“朋友圈体”不一而足,灾难过后廉价的感动也只是其中“心碎”的一支。社会感染爆发性强,传播极为迅速,在灾难发生后有着强大生命力,作为“正能量”存在的感动情绪,大大支持了我们脆弱的世界。

  看似有爱的自我感动其实许多时候并不走心,急于表态、展示良善的立场诚然让我们在“价值正确”的原始兴奋中刷了一把存在感,可是过于短暂甚至是虚伪的情绪,却把我们困在了“表达”的牢笼里。实话说,再微小的善念也是走向光明的种子,相信点蜡转发的朋友们确实触动了心底的柔软,只不过这种爱心被一贯的散乱和庞杂的信息迅速冲走,祈祷和帮助不免流于空洞。

  但毕竟并非毫无意义,《俱舍论》云“世别由业生”,外在世界的优劣取决于众生的业行,而我们业行的善恶取决与我们的意识。外在世界与我们的内心世界互相影响,所以扭转染污的心念为净善的心念,是改变世界环境的第一步。灾难的发生是众生贪嗔痴共业所感召的不幸果报,而一点一滴的善念积累,就可以慢慢净化我们的内在心灵和外在环境。愿我们珍视每一分善的种子,给它们浇水,当清净良善的花草逐渐成长起来,杂草自然就缺少了生长的土壤。

  让我们的感动和祈祷更有力些吧!我们的祈愿,可以少一些“杂毒”,多一分“力量”,在世界上不同的宗教里,有不同祈愿的法门,如佛教的诵经、念佛……这些具体的行动就是将我们的愿望化为力量的一种实践。或许现在的人很多都难以去相信这样的宗教力量,但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如果愿意并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留心捐赠的渠道并奉献一份爱心,选择吃素几天来为消防员和受灾群众祈福……

  如果我们能持续善心善念,拔出善行中掺杂的种种“杂毒”,世界一定会慢慢受到这种力量的影响,正如那首歌里所唱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每个人把“一点爱”点亮,不就变成了“一股爱的暖流”吗?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