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亦称“念佛珠”,又名珠数、诵珠、咒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吉祥、圆满的表征。佛教徒为除去烦恼、安定心念,或称颂西方阿弥陀佛,用念珠诵念佛号。 念珠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 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而为之;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以一百零八颗为基本,另有五十四颗、二十七颗、十四颗、也有四十二颗、二十一颗的,更有一千零八十颗为最上品的。珠数的多少是有意义的:一〇八颗表示一〇八个烦恼;一〇八〇颗表示金刚界的一〇八尊;五十四颗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四善根因地的五十四位;四十二颗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四十二位;二十七颗表示十八学人与九无学;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以及佛果的二十一位;十四颗表示观音的十四无畏;十八颗的意义与一百零八颗相同,为便于携带,遂六分之为十八,也有谓“十八”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最初念珠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佛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教他用木槵子树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消除烦恼。《木槵子经》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念珠的材料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天台菩提、仿菩提、草菩提、檀香、仿大理石、珊瑚、玛瑙、玉、水晶、琥珀、凤眼菩提、金刚菩提、星月菩提等。念珠常附加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若以一百零八颗串成之念珠而言,所附加之母珠有一颗及两颗两种,母珠又称达磨珠。数取又称四天珠,乃附加于一百零八颗中间之四颗小隔珠。密教之念珠,通常于第七颗(自母珠开始算)与第二十一颗之后插入数取。记子又称弟子珠,一般有十颗、二十颗,或四十颗,系串于母珠之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蜜,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遍时即拨动一记子以为计数。若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则称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之珠。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载,诸珠表示观音,母珠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时,不得越过,须逆向而还,否则即犯越法罪。 佛经记载掐捻念珠而诵咒念佛,能产生诸种功德。如《木槵子经》云:“若念诵佛陀、达磨、僧伽之名,满二十万遍,而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则命终之后,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而得,常安乐行”。另据《陀罗尼集经》卷二《作数珠法相品》载:“若以金、银、赤铜、水晶等诸宝物所成之念珠,掐之诵咒、诵经、念佛,当得十种波罗蜜之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经文还记所用念珠材料之不同,所获功德亦有异。如《陀罗尼集经》谓各种念珠中,以水晶之功德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则谓:“香木之念珠,得一分之福;俞石、铜、铁等,得二分福;水晶、真珠,得一俱胝分;莲花子、金刚子,得二俱胝分;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念珠,于诸功德中最为殊胜,得无量无边不可说之福德”。《守护经》、《数珠功德经》、《瑜伽念珠经》等亦皆以菩提子之功德为最殊胜。 所谓人心如野马,四方奔跑、杂念纷飞、刹那不停,念珠就如正法之引导束缚,修行者手掐念珠以遏制妄念。手持念珠,念诵佛号,修炼定力、生长智慧。一串珠子也算是个提醒,念佛持咒时专注去念,一切放下,修得身心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