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 核心提示: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研讨会从5月24日的净慧长老追思座谈会揭幕,5月25日上午论坛正式开幕,从25日下午开始,与会学者分为“净慧长老佛学思想与生活禅、北朝佛教、北方禅宗与寺院”三个分论坛,共举行9场专题报告开展学术交流。整个研讨主题分为:深切悼念净慧长老圆寂、生活禅研究、北朝佛教研究、北方禅宗研究、北方寺院研究以及其他部分。李向平做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信仰思潮——以佛教禅宗文化的兴盛为例 ”的论文报告,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百馀年前,华夏大地正处乱世危局之际,而作为四民社会之首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则以其敏锐的先觉意识与沉郁的忧患意识,在民族危机与文化挑战波涛汹涌地席卷而来的时候,在早已内化了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的激励之下,勃然兴焉,昂然立于潮头,引领时代的潮流。彼时的知识人围绕着"中国应该走向何方",这一历史中心问题,在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 这一历史画卷,虽几经潮涨潮落,然确乎波澜壮阔。在这诸多的文化思潮中,就有异彩丰呈的近代佛教复兴思潮,其于救世与救心之际,而显得蔚为大观。 在近代佛教复兴思潮中,康南海、梁新会、曼殊和尚等广东籍人士皆可谓思起潮涌之时的"碧海掣鲸手".尽管"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是以唯识宗的发展为其主要内容及运动过程";尽管其后"潮去奔雷又寂然" ;但是其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刻痕依然是明显的,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康南海、梁新会、曼殊和尚等广东籍的佛学家与法师,于此亦功莫大焉。 特别是这三十馀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整体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的中华禅宗与禅宗文化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可以说,当代中国禅宗与禅宗文化的新发展、新进程是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基本象征和新的发展的里程碑。 迄今为止,中国佛教禅宗已有现代禅、生活禅、正念禅、安详禅等流派,活跃在中国佛教与社会各个相关领域之中,同时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禅宗修习班、研习营等。这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不仅仅是生活的智慧,更是一种社会化、公民化的信仰方式。它出自于佛教,却又超越了宗教,成为当代很多中国人修养身心的共同宝典。因此,目下讨论禅宗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信仰之关系,对于中国人间佛教的实践与发展,对于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与更新,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而禅宗文化作为一种当代社会文化思潮,则非常值得梳理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