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文化改善企业管理的对策思考

2013-06-06 11:50:04  来源:《禅》

  三、以禅文化改善企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以“普度众生”思想明确企业战略定位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企业战略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战略管理观念的企业比不采用战略管理观念的企业成功率更高,有高达80%的企业依靠改变战略方向来提高盈利能力。战略管理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从现实来看,企业家发展或追求财富最大化,或追求员工利益最大化,或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或追求公司规模或发展速度,不一而足。从本质来看,创造财富是企业的首要目标,但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如何分配这些财富决定了企业发展境界的高低,而发展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绩效。广东商人有一句口头禅:“赚十万是自己的;赚一百万是家庭的;赚一千万是社会的。”只有将创造的财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才会促进企业的持久繁荣。禅宗倡导“普度众生”的价值追求,创造财富并用以帮助众生,“为众生故,求以弘利”,“凡利世间事我皆应作”[11],使得禅式管理下的企业发展成为改善众生福利的事业,使得企业发展更为稳健、可持续。

  香港旭日集团主席杨钊曾说:“一个现代企业,创造了大量财富以后,解决了公司、员工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后,它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呢?如果再找不到奋斗目标,企业就会泄气。”基于“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思想,旭日确立了“务求令顾客满意、员工有机会发挥所长、股东获取合理回报、合作伙伴同步成长”的企业使命,使得旭日的发展蒸蒸日上。海航董事长陈峰喜欢阅读佛家经典,企业宗旨“精进人生,造福众生”就是从佛典中演绎而来,使得海航创立仅仅12年就从1千多万元资产发展到400多亿元,成长为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创造了“海航奇迹”。

  第二,以“众生平等”思想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打造一个团结高效的员工团队,是决定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但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迷信经验,凡事亲力亲为,忽视人才;任人唯亲,排斥人才;缺乏信任,边缘化人才;缺失激励,留不住人才等问题。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接近30%,而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应在15%左右。禅学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员工关系方面具有高超的管理智慧,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其核心管理手段包括“六和敬”、“礼六方法”、“四摄法”等。

  “六和敬”是数千年来保持佛教僧团和谐的指导精神,对于企业团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其核心思想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12],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从员工的行为仪表、语言表达、情感态度、规章制度、理想见解、自身利益等角度入手。“礼六方法”处理主仆关系的思想中,则蕴含了对待员工的智慧:主人要“随能使役”,即按僮仆的能力来使用他,“病与医药”、“纵其休假”两条即关心和爱护僮仆。现实中,企业要改善员工待遇,完善员工薪酬和社保福利;要“随能使役”,并加强员工培训,拓宽其发展前途;要秉承“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理念,信任员工、平等对待员工,打破管理者和员工的界限,用“圆融无碍”的思想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四摄”思想蕴含了企业家对待员工的具体措施,包括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即在物质、学识和精神上帮助员工;爱语(慰谓语、庆悦语、胜益语),即通过宽慰、赞美、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员工;利行,即帮助员工成事;同事,即同甘共苦,共担责任。如旭日集团总裁杨钊说,“在管理人中,我一向取菩萨精神的包容态度”,使得企业劳资关系和谐,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加努力工作。

  第三,以“自利利他”思想善待消费者。

  逐利是企业的天性和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向消费者出售产品或服务,并获取利润。而企业的利润来源于消费者所支付的成本,二者之间存在天然的利益冲突。现实中,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侵害消费者权益,出现了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现象,最终也难逃法律和市场制裁。经营企业需要借鉴佛教“自利利他、自济济人”的智慧,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利益,需要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别人,才能使大家互利共济。佛教禅学不反对追求财富,如《大智度论》中说“贫穷故,自不能利益,何能利他”,但要求如法求财,如《优婆塞戒经》要求“贩卖市易,教令依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13]。对于消费者来说,创造并以合理的价格满足其消费需要是最大的“利”,包含着合理价格、优秀产品或服务两个内容。只有在满足消费者需要、让消费者得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创造消费者剩余,企业自身的利润追求才可能实现,只有先实现“他利”才能保障“自利”,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忠诚,也才能“久利”。因此,在企业经营中要善待消费者,这也与“顾客是上帝”的西方经营思想不谋而合。

  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以“利他”的禅文化经营思想,先后白手起家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通讯,在最成功时又剃度出家。他曾经说过:“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14]只有利他才能自利,利他才能久利。双星总裁兼党委书记汪海以“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来引导员工树立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对提高产品质量并保护消费者权益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以“诸行无常”思想参与竞争。

  市场经济的三大运行规律是:竞争规律、供需规律和价值规律。竞争是企业面临的永远课题,但每一次竞争又永远不同。企业如何看待市场竞争,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则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巨大。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正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思想,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不住相”(不为外界所迷惑)、“破我执”(破除自大、自卑、贪婪等个人性格缺点)。因此,企业需要看淡竞争结果,参与竞争不在于追求一时胜利,需要以变求变、以变制变,保持创新的文化。另一方面,万事万物都是随因缘组合条件变化而变化,“缘聚则生,缘散而灭”,“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成功离不开合作者,参与竞争永远需要创造善因善缘,这样才会结善果。

  因为“诸行无常”,所以需要企业看淡结果,以变应变;“诸行无常”背后的“缘聚缘散”则需要企业重视合作,重视善因善缘。首先,要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策略参与竞争,永远采取正当、合理的竞争手段,不在乎一时之得失而选取违规违法手段。其次,要以“诸法无我”看淡竞争、重视工作,从“单打独斗”的无序竞争逐步向“合作共赢”的联盟竞合转变,推动战略联盟和集群发展。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和成本分担、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进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企业要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形式。也可以通过加入产业集群,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再次,要以“禅修反省”策略对治企业“没有求变创新”问题[15]。借鉴禅修的“闻思修”策略,先“闻”,做好市场调研;再“思”,做好相对应的研发、生产、营销思考;最后“修”,落实到实际中去,从而使企业密切联系市场、不断推动创新。禅宗开悟的心态是“不著相”、“空诸所有”,从而实现思想、心灵的无拘无束,这种禅修方式对于技术人员独辟蹊径的创新作用极大。

  第五,培育企业管理“禅化”的氛围。

  任何思想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落实。企业需要借鉴日本企业管理引入禅文化的策略,通过建设“禅化”基础设施建设、仪式规范和相应支持政策,来形成企业管理的“禅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公司员工。如日本许多企业在年初举行集体参拜,在员工培训中有寺庙坐禅修行的内容。松下企业的制度中就有一条规定“新员工一律先到寺院中打坐和抄写佛经”。首先,可以建设基本的“禅化”基础设施。双星集团和海航集团的总部大楼里都树了一尊巨大弥勒佛像,陈晓旭生前在公司大门上挂佛像、印“阿弥陀佛”。企业可以借鉴方太集团建“孔子堂”的经验,在企业内建设禅堂,建设小型佛经图书阅览室、诵经室等。其次,企业可以在进修培训中,引入禅文化学习内容,提倡“日日是好日”、“平常心是道”思想。《瑜伽师地论》中特别的“办事禅”,能让员工对普通、乏味的工作更加敬业。再次,要建立一定的支持政策,鼓励读经、坐禅等。如在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陈峰不仅自己“白天入世,晚上出世”,每夜参禅打坐,也要求管理层人员必须有计划地阅读佛教经典,每季度得手写一篇学习心得,陈峰亲自批改判分[16]。

  四、结论

  禅文化是人心的学问,企业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人的管理其实就是人心的管理,禅文化引入企业管理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尤其在当前提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背景下,“众生平等”有利于构建一种平等团结友爱的企业文化。“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提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修行,“处处是道场”使得工作即是修行,企业即是道场。禅式管理,不仅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更是提升企业家智慧、培育员工良好心态的重要途径。禅文化的引入,关键在于企业家,企业家要通过以“普度众生”思想明确企业战略定位、以“众生平等”思想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以“自利利他”思想善待消费者、以“诸行无常”思想参与竞争,并努力培育企业管理“禅化”的氛围,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管理绩效。
  (作者:杨威 彭泽星)

  注释:

  [1]方立天:《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哲学研究》1995年第3期,第66-70页。

  [2]龙洋:《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佛教信仰与企业家精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2009年3月28日。

  [3]张著名:《犹太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略论马克斯·韦伯的犹太教观》,《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第34-36页。

  [4]余勇:《德日两国企业文化里的宗教取向》,《现代班组》2008年第12期,第31页。

  [5]圆持:《佛教商业伦理思想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2009年3月31日。

  [6]方笑一:《原始佛教经典中的管理思想述评》,《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第140-144页。

  [7]吴甘霖:《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页。

  [8]张正军:《日本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以企业人士的宗教信仰为中心》,《宁波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67-72页。

  [9]王永会:《佛教管理学初探》,《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2期,第102-105页。

  [10]刘爱莲、林宇晖:《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宗教信仰状况分析——以南京地区的抽样调查为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第92-96页。

  [11]慧曼:《为何千年寺庙常有,百年企业难得》,《佛门管理》,2010年6月29日。

  [12]彭万:《“六和敬”思想与现代企业团队建设》,《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4期,第220页。

  [13]龙洋:《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佛教信仰与企业家精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2009年3月28日。

  [14]钟放:《稻盛和夫的佛教商业道德准则》,《中国民族报》,2010年12月14日。

  [15]陈建仁:《佛法矫正当代台湾企业弊端之研究》,[台湾] 国立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6]林立强:《民营企业家的宗教信仰与企业文化建设》,《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第86-91页。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