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出土的感应舍利等文物 资料图片 1942年,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发现唐玄奘顶骨。据记载,玄奘顶骨是由北宋金陵(今南京)长干寺住持可政法师得之于长安(今西安),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建塔安葬。2008年,大报恩寺遗址又发现了北宋长干寺地宫圣感舍利宝塔,出土碑文记载此塔也是由可政法师主持修建瘗埋的。 可政法师及其建造的舍利塔 宋僧可政,金陵人,生卒年月不详,主要活动在北宋太宗、真宗、仁宗年间。可政法师早年师从蒋山赞元禅师,曾游学关中,研习戒律。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于长安终南山紫阁寺传得玄奘顶骨,携归金陵天禧寺(旧长干寺);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募资修复杨州栖灵寺多宝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奏请恢复金陵长干寺,诏允重建,主办修建工程,祥符四年(1011年)塔成,御赐“圣感舍利宝塔”;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二月又建白塔遗址一带,瘗葬玄奘顶骨。可政获宋真宗赐“演化大师”号。 1942年,日本侵略军在南京长干里遗址一带盗挖玄奘塔地宫,发现玄奘顶骨石函,铭文记载:“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早因黄巢发塔,今长干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 2008年,长干寺地宫开启,出土圣感舍利宝塔及“藏舍利石函记”碑,叙述演化大师可政建塔瘗藏舍利的事迹。 可政法师所建造的两座舍利塔地宫,在1000年后的60余年间先后被发现,可谓神奇。 长干寺地宫中出土的石函上有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的长篇铭文,记载了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金陵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允许,修建9层宝塔,而塔内地宫中藏有“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长干寺地宫出土的碑铭称“真身塔”,与史志记载的“圣感塔”名称不同。“真身塔”是否是文献记载的“圣感塔”,还存在疑问。不过,我们看到的地宫出土文物完全是北宋可政法师的旧藏。 舍利塔背后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玄奘顶骨是可政法师亲自传得于长安紫阁寺,奉为至宝,秘不示人达39年。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建白塔瘗葬玄奘顶骨时,可政年已垂暮。 玄奘法师自唐麟德元年(664年)二月圆寂,葬于长安白鹿原,至1942年南京发掘出顶骨,前后1278年间凡5次迁骨:唐总章二年(669年)由白鹿原迁葬樊川北原;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发塔”遗骨暴露,迁长安终南山紫阁寺;宋端拱元年(988年),可政于紫阁寺传得部分玄奘顶骨,携归金陵,天圣五年(1027年)修塔葬于天禧寺东冈;元至顺三年(1332年)重建塔葬;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再迁天禧寺南冈。1942年出土后又经历无数曲折,分藏十余处。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玄奘研究高潮,客观地讲,这对于激励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团结亚洲佛教国家、促进世界和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而关于长干寺圣感舍利宝塔,则有更多故事。早在可政建塔的700多年前,有一位叫慧达的僧人寻踪阿育王塔,“见阿育王塔所放光明”,随后发掘出舍利发爪,再建新塔。可政的初衷也是效仿前人寻找传说中阿育王塔地宫的“发爪舍利”,重修“真身舍利塔”。 自佛法东渐,南京长干里一带一直是佛事兴旺之地。传说周敬王时,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其中之一就在这片区域。除了慧达、梁武曾找到过舍利,唐时润州(今镇江)刺史李德裕发掘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称找到了“感应舍利”。 可政在长干寺旧址做过细致的调研,很可能发现了“疑似”地宫,故而宣称“舍利数表见感应”,甚至将“感应”所得“舍利”通过皇帝身边的“中贵”直投宫阙,当时真宗皇帝正有兴趣于神异之迹。可政不像慧达一样幸运,最终没有找到梁武帝重瘗的“发爪舍利”,乃“于先现光之地,选彼名匠,载建砖塔。” 实地考察大报恩寺遗址就会发现:这一片曾被称作“长干里”、“聚宝山”的区域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自吴大帝置建初寺、梁武帝改造阿育王塔等重大佛事延续至今,近1800年间寺塔林立,不可胜数,历代兴废,聚宝山早已面目全非,甚至今“长干”也非昔“长干”了。可政没有找到“发爪舍利”也属正常。然而建塔需要瘗埋舍利,搜集“感应舍利”是必要的。正如碑文所记“舍舍利施护、守正、重航、绍赟、智悟、重霸”,从名字上看似乎有僧有俗,所谓“心诚则灵”,没有必要交待舍利何来——这是那个时代信仰者的普遍价值观。(作者:汪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