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文化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大日如来与蛮暗之美:一切形象都是象征

2013-08-27 09:41:00  来源:大公网综合

\
 

  密宗的最高本尊名摩河毗卢遮那,“摩诃”,为大;“毗”,为遍;“卢遮那”即光明朗照。所以,意译“大日如来”,又称“遍照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的最高太阳神。据《大日疏经》: 

  梵音毗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遍明之义也。然世间日则别方所,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一边不至一边,又唯在昼光不烛夜。如来智慧日光则不如是,遍一切处作大照明矣,无有内外、方所昼夜之别……世间之日不可为喻,但取是少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日摩诃毗卢遮那也。

  意思是说,世间的太阳只照外不照内,只照白天不照黑夜,照亮一面必然照不到另一面。但佛教的太阳神则完全不受内外、方所、昼夜的限制,它的光辉“遍一切处作大照明”,所以名为“大日”或“遍照”。 

  而受大日如来教令现忿怒身相、降伏邪魔的护法诸神,也因分得了最高太阳神的一部分光辉被称为“明王”。如以不动明王为中心的五大明王,便是金刚界大日如来以下五智如来的教令轮身。据《真.伪杂记》:明者光明义,即像智慧。所谓忿怒身,以智慧摧破烦恼障之主,故云明王。

  所谓“摧破烦恼业障”,也就是以智慧摧破“无明”的黑暗,使大日如来佛性的光辉得以“遍一切处作大照明”。

  密宗美术中,蛮暗恐怖、阴森狞厉的本尊造像之多,令人有压抑之感,似乎与大日如来的光明普照格格不入。其实,这正是所谓“黎明前的黑暗”,人在获得解脱前与自身业障邪魔的交争。如果从藏密艺术的象征性去理解的话,就会发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宗教一审美涵义。

  为什么在密乘中有如此之多的怒相本尊,而善相本尊的数量并不那么多呢?扎雅活佛在《西藏宗教艺术》中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他说,佛陀的教义的实质在于训导众生破除自身的无明,而大多数众生常将其他有情当做自己的敌人,但在密乘教法中,自身的烦恼亦被看作是一种敌人。为了使修行者的意念能迅速地捕捉引起烦恼的邪魔,所以常常把这些烦恼邪魔描绘成可怖的形象。 

  举例来说,烦恼可能由一个被踩在神灵脚下衰竭待毙的魔怪形象来表示。 

  观众应该这样理解:踩在神灵脚下非人形的魔怪就是烦恼。同样,密乘中的神灵也被描绘成戴着可怕的、令人生厌的怖物,或在神灵身上挂上诸如砍。下的头颅、脑盖骨、人的心脏、肠子等等作为饰物。……但无论如何,这些饰品或装饰物都不能将其看作是为了上述目的而真从杀死的人身上获取的。它们仅仅表示个人之敌一烦恼所假设的实物形体,使用肉、血等恐怖物也仅仅是象征烦恼的厌恶与可憎。

  释迦牟尼佛解释密乘教法时,用那些狂怒的形象作为激发信徒对烦恼产生憎恶的工具。这种狂暴的憎恶本身恰好是灭除烦恼邪魔的工具。因而怒相本尊令人恐怖的形貌表情是展现了本尊对烦恼的憎恶。 

  这样就决定藏密艺术的象征性,一切形象都是一种象征,形象本身已失去了实际意义,所要表现的真实意图是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暗寓义。

  比如,藏密艺术中的。“菩提心”是用月亮座表示;“一切皆空”用太阳座表示,“厌离心”用莲花座表示。

  支撑法座的狮子象征“四无畏”,有时用白象表示弃除自身的污垢。象,代表力量,白色象征纯洁。

  靠背上六种不同的装饰代表“六度”。

  无量寿佛的造像,其支撑法座的动物是孔雀。藏族认为它是一种毒鸟,不能被毒死,故而孔雀象征长寿。

  大威德怖畏金刚,其形象狰狞可怕,身色青黑,水牛头,阴阳二体交接,具9面34臂、16足,手持各种法器,足踏各种魔物。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这仍然要从密宗艺术的象征意义方面去寻找答案。大威德怖畏金刚是密宗的本尊,各部分的具体形象都有内在含义。9面象征“大乘九部经”,二角象征“二谛”,34手加身语意合37象征“菩提三十七法”,l6足象征“十六空”,阴阳二体交接象征“大安乐”。右八足所踏人等八物,象征“八成就v,左八足所踏鹫等八禽象征“八自在”。裸形涅架象征“不染障碍”,怒发上冲象征“妙道”。总之,通过种种形象的象征性来解说“九部经义”,使人观形鉴貌,引起相关联想,在护法神的威慑下清心洗欲,消除一切尘世烦恼,最后进入涅磐境界。

  那么密教造像,不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不再属于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宗教功用的实际意义。 

  根据藏族人的观点,人类所有的知识可以分为五类,称为五明。五明包括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和内明。身之工巧所做的佛教造像、雕塑与绘画被认为是所有工艺品中最上等的艺术品。这些宗教艺术雕像主要用来供信徒崇拜,艺僧们也可以通过宗教艺术造像而进入善业功德之中。因此,一件不成比例或制作粗糙的宗教艺术品,不仅会削弱崇拜者对佛法的忠诚,还会使崇拜者不能获得佛法“神灵”的佑护。因为佛教神灵对崇拜者的佑护是与崇拜者对佛法神灵的忠诚程度相互对应的。只有对佛陀的教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观众才能正确地理解象征佛法的宗教艺术品的真正内涵。

  观形鉴貌,借谛观画像进行修炼,只是一种修炼的途径。诸多密宗艺术形象,都是密宗行者调心的工具,体现某种喻义的符号,培植佛性的机缘,因为“清心洗欲”是佛门各派的最后归宿。观像调心,实际上是一种意志磨练。面对眼前的画像,引起感官刺激,一种意识流通全身,渐渐从调息到调心,分别之心自然消除,声色等相全不现起,唯现内心清净安乐之相。再说,谛观神、佛像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获取善业功德的途径。这就是宗教艺术品与单纯的艺术品的不同之处。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