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文化 > 正文

热闻

  • 图片

藏传佛像收藏:文化与信仰带来巨大潜力

2013-11-12 17:06:17  来源:中国民族报

\

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中,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以1.259亿港元的天价拍出。 资料图片

\

15世纪铸造的莲花生佛像于2013年6月以89.7万元拍卖成交。莲花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祖师。 资料图片 

  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唯独收藏佛像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请”。从2006年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在香港拍出1.2359亿港元开始,这个特殊的收藏门类就一直保持着稳步升值的步伐,收藏人群不断扩大。而其中,相对汉传佛像而言,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更为丰富的藏传佛像,在市面上流通更多,也更受藏家的青睐。

  一个没有炒作的收藏门类

  2012年下半年,佛教艺术品在中外收藏市场上掀起了一轮久违的热潮。北京、西藏、大理、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区的展览、拍卖、论坛活动层出不穷,为佛教艺术品的收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被誉为“佛教艺术品收藏年”。

  2012年9月,北京瀚海在四季拍卖中将佛教艺术品设为常规专场,首场94件拍出63.83%,成交额达1158.49万元。12月,北京瀚海秋拍中两场佛教艺术品专拍成交额为5260万元。其中,35件比利时私人珍藏佛像悉数拍出,成交额达3381.92万元。原属清宫六品佛楼供奉的清乾隆铜泥金白救度佛母像以1012万元成交。同时,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公司去年也再次启动了佛教艺术品的专场拍卖。

  在国外,巴黎秋拍上苏富比、佳士得所拍的佛教艺术品行情大涨。佳士得上拍一件高175厘米的13世纪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估价20万至30万欧元,最终拍至902.5万欧元,创中国木雕佛像的最高成交纪录。

  “中国内地的佛像收藏市场起步较晚。我记得最早应该是1998年,内地就有拍卖行设立佛像拍卖专场了。但佛像市场开始升温,是从2004年中国嘉德和北京瀚海推出佛像专场开始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介绍,如果以2004年的佛像专拍为起点进行行情考察,9年来佛教艺术品行情经历了2006年至2007年的高涨期,也经历了2008年至2010年的平缓调整期,2012年至今则是全面恢复上涨期。

  我国的佛像收藏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一直稳步向前,价格表现平稳,很少大起大落。经过拍卖实践,中国佛教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基础逐渐被夯实。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调整,加上藏家对佛像收藏认识的逐渐深入,近两年来,佛像艺术品的价格普遍一年即翻番,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佛像收藏市场之所以表现得很平稳,是因为佛像是极少数没有艺术基金入场炒作的收藏门类之一。”黄春和说,佛像自身承载的文化分量比较厚重,需要藏家有较系统的知识储备,所以收藏门槛相对较高,炒作起来不太容易。另外,从宗教信仰层面来讲,一些炒家可能对通过炒作佛像来获利的行为还是有所忌讳。

  从青睐宫廷造像到考量综合艺术性

  佛像大致可分为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两大类,藏传佛教雕塑种类繁多,质地不仅有金、银、铜、合金等各种金属雕塑,同时还有泥塑、木雕、石刻、酥油花等各种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作品。其中,泥塑、金属雕塑和石刻最为常见。黄春和建议说,收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以纵向、时间的脉络,或者以某一题材譬如度母系列进行收藏,也可以收藏每个时代的精品。

  之前,工艺性和历史综合价值较高的宫廷造像比较受藏家的喜爱。但这几年,藏家对于藏传佛像的收藏认识有一个变化。藏传佛像的收藏正朝着一个多面方向发展。 宫廷造像可能已经不再是藏家考虑的首要因素。造型是否优美、铸造工艺是否精细、品相是否完整,成为关键考量因素。收藏者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切入,收藏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藏传佛像。

  现在市场上唐代吐蕃时期的藏传佛像已经很少见,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保存流传下来的比较多一些。年代是佛像价值判断的因素之一,一尊20厘米高、品相较好的宋代藏传佛像可能要500万元左右,明清的就达不到这个价格。虽然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藏传佛像一般以清代的居多,但价格也不菲。据业内人士介绍,清代的小佛像最便宜的也要五六万元,而在2004年时只卖几千元。这样的价格,不是每一个收藏者都能承受的。刚入门的收藏者最好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并通过正常途径,比如各大拍卖会,或者到北京、西藏、成都的正规的古玩市场等去收藏藏传佛像艺术品。

  鉴别:内在历史、文化的拿捏

  同其他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样,藏传佛像收藏市场同样面临着一个鉴别的问题。“理论加实践是鉴别藏传佛像的关键。”黄春和说,首先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藏传佛教的历史、思想、每个时期的造像题材、特点等。因为藏传佛像收藏的门槛较高,且其雕塑工艺比较复杂,与冶炼、铸造、雕刻等技术密切相关,而且佛像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佛教知识,也不是马上能够参透的。因此,入门者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在此基础上,就要亲身实践——多看、多赏、多摸。除了经常去一些古玩市场、各大博物馆观赏藏传佛像艺术品之外,黄春和建议收藏爱好者可以多去一些佛像专场拍卖会,亲自摸一摸艺术品。“光用眼睛看,和放在手上品鉴的感觉完全不同,那个质感只有放在手上才有,这是增强鉴赏能力的好方法。”黄春和说。

  对于藏传佛像年代的判断,黄春和认为像碳十四检测这样的科技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现在有一些造假者用古代的金、铜熔铸仿制佛像,或者用一个清代的佛像主尊配上一个元代的底座,这些用科技手段都可能检测不出真正的年代。判断佛像的年代主要还是看造像风格和艺术气韵,比如唐代、明代的藏传佛像造型古朴,艺术气韵足一些,佛像的肌肉线条流畅有力、莲花底座的花瓣会更为饱满、装饰性更强等。而清代藏传佛像的造型比较规范,线条比较呆板僵硬,相应表现出来的艺术气韵就弱一些。“如果你能靠观察一个佛像的手指或者肌肉线条就能辨别其塑造年代,那就算过关了。”黄春和说。

  “藏传佛像的鉴定主要靠眼力,可以从外在的造型特征,结合内在的历史、文化内涵作出综合的判断,但有一些东西只能心领神会,没有固定的推理,没有固定的分析,没有可以拿捏的步骤,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眼力。”黄春和说,古人制作的佛像,今人即使仿得一模一样,也不可能仿出一样的感觉。比如,现在市场上的鎏金佛像以明代永乐时期的最佳,当时是由宫廷和尼泊尔、西藏等地的工匠共同雕造的。清代“康乾盛世”之时,虽文艺繁荣、科技进步,但也难以复制明代宫廷造像,这不仅仅是雕刻技术问题,主要是时代不同,人们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已不可能雕造出体现前朝艺术风格的作品来。

  记者 钱丽花

  相关阅读:

  雪域瑰宝——藏地面具和擦擦(组图)

  西藏雪域瑰宝——唐卡(组图)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组图)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造像(组图)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