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相亲的僧侣 (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日本僧侣可以食肉娶妻,对于习惯了“青灯古佛”形象出家人的我们,可能对此都会感到很惊讶为何日本僧人的戒律如此“不严”呢?其实,很长时间以来,日本僧人中也只有净土真宗一派是允许结婚的,直到明治维新,僧人结婚的风气才在日本其他各宗派中流行起来,并一度播及到当时的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时至今日,日本僧人除极少数例外,大都娶妻生子,不戒酒肉。但尼僧不得结婚。
据外媒报道,日本首都东京,佛教僧侣们正在参加一系列相亲活动。在日本僧侣是可以结婚组成家庭的。一些没有明确男性继承人的寺庙主人也让尚未婚配的女儿来参加相亲会,看看能不能遇到合适的僧侣丈夫。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等问题加剧,再加上僧人们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日本僧侣们开始担心寺庙的继承问题。这些因素促使日莲宗(注:日本佛教宗派)的总部咨询办公室在最近组织了这样一场相亲盛事。日莲宗的发言人告诉《每日电讯》的记者说希望能为僧侣们觅得良缘提供机会。“这种相亲会的对象主要是寺庙主人的第二或第三位男性继承人,外来僧侣,以及为了下一代能继承寺庙而需要跟僧人结婚的寺庙主人的女儿们。愿意与僧侣结婚的信徒们也可以参加。”
日本的僧侣可以相亲结婚吗?这难道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吗?
实际上,鉴真东渡日本时,日本僧人也是独身的,情况发生改变,是在佛教完全“日本化”后,12世纪日本出现了净土真宗,净土真宗的僧侣开始允许娶妻。净土真宗信仰生前念佛,死后靠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据说,当时摄政王关白的女儿,爱上了亲鸾,关白为了成全女儿,便找来亲鸾的师父法然上人,关白问法然上人:“我今在家,上人出家,我们同是念佛,是否功德同等——同生西方,同了生死?”法然上人回答说:“是一样的”。关白便抓住这句话,既然出家在家念佛同等,那么就请上人命令高足亲鸾与小女结婚。这个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大概意思就是如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说明日本净土真宗的和尚为什么可以结婚的缘由。
很长时间以来,日本僧人中也只有净土真宗一派是允许结婚的,直到明治维新,僧人结婚的风气才在日本其他各宗派中流行起来,并一度播及到当时的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时至今日,日本僧人除极少数例外,大都娶妻生子,不戒酒肉。但尼僧不得结婚。
日本僧人被称为“坊主”,主要负责寺院附近信徒的宗教生活,特别是靠行葬礼(日本人也有举行佛教仪式婚礼的)和墓地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安定的生活。日本和尚可以公开结婚,一般是长子承继父亲衣钵,日语称作“后继”;长子以下诸子(次男、三男等),都会进入社会谋生,自由选择职业,也有在家中(即寺院)同长兄同做和尚的情形。如果和尚没有儿子,其子或由于疾病等原因不能或不愿做和尚的,常常为长女招婿入赘,继承父亲的和尚衣钵。
日本僧人一般都有高等学历,日本佛教大学很大,不少学生就是将来要做“坊主”的和尚之子,也有将来打算做尼僧的女子入学。当然佛教大学也收非僧人出身的学生,和尚之子也不一定非在佛教大学中读书,而且佛教大学除了佛教以外,也开设其他许多科目,跟世俗大学没有太大区别。在佛教大学中,学生可以选修“教职课程”,毕业后可以获得“免许状”,这样他们就有资格在学校以及少年感化院、监狱等地,当教员或教官。所以,日本和尚大多可以从事社会工作。
日本僧人在明治维新之后,普遍娶妻,这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由于近代欧洲著名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基督新教教职人员打破天主教的惯例,开始允许结婚;所以晚清以来,不少受到欧风美雨影响的中国人,常常将欧洲宗教改革也套用到佛教革新运动上来,常常期待中国佛教也出现马丁·路德式的人物,将僧侣结婚视为改革的必由之路,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将欧洲或日本的改革经验,脱离具体历史环境地强加到中国身上,难免以偏概全,削足适履。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日本僧人娶妻,就将其视为异类,或认为日本佛教只有佛、法二宝,没有僧宝。事实上日本“坊主”确实是在做着弘扬佛教的工作,他们绝不是白衣信徒,普通信徒的佛教生活是在他们引领之下的。
因此,我们对日本僧侣娶妻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态度,既不能盲目羡慕、跟从,也不能一概否定,鄙视、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