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先生190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诞生于山水秀丽的安徽省太湖县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与笔者之母为同乡。他的祖父、曾祖父均系清代进士。在清代,太湖县仅出了两科状元,其一即赵朴初之先祖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为嘉庆元年(1796)丙辰恩科状元,状元府第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棉鞋营。赵朴初幼承庭训,聪颖过人,熟读经史子集,古典文学功底深厚。青年时代考入美国教会办的私立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攻读,他酷爱文史哲,精通英语,并对佛教经典和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开始实践佛教徒立身处世的准则。大学毕业后,经亲戚关绸之介绍,他作为一个在家居士进入设在上海的中国佛教会工作,担任主任秘书,从此与佛教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3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赵朴初先生,曾四度来峨眉山视察。同时,他又是一位被国人誉为“词仙书圣”的杰出学者,四游峨眉的过程中,留下了七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章,传诵一时。其娟秀而不失刚健、潇洒而不失严谨的墨迹,被峨眉、乐山、成都等地的古刹奉为至宝。笔者为一信佛多年的文史哲工作者,屡次有幸见到赵朴初先生。承蒙峨眉山佛教协会一些担任领导工作的师友们的鼓励并提供部分鲜为人知的史料,笔者乃不揣浅陋,爰成拙文。
初登峨眉 “天下秀,低首让峨眉”
1960年11月,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赵朴初先生,偕同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来到成都,旋由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熊扬(1915-1982年)等人陪同,乘车前往峨眉视察。到峨眉后,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普超法师(1902-1982年)、县委统战部部长梁月澄等人负责接待工作。一行人先后去了报国寺、万年寺、清音阁、洪椿坪等中低山寺庙,了解古刹管理、佛教活动和僧尼生活诸方面的情况。作为著名国务活动家的赵朴初先生再三强调:峨眉山是佛教圣地,又是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对东南亚各国和西藏佛教徒的影响很大,前来朝山进香、游览参观的人很多,一定要保护好、管理好。并对寺院的接待服务、僧尼的生产劳动、经济管理和分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勉励全山僧尼认真贯彻“以山养山,靠山养庙”的方针,努力工作,做爱国爱教的佛门弟子。
在这次视察中,赵朴初先生对峨眉山佛教工作和旅游事业的现状甚为满意,对这座天下名山雄秀奇险、气象万千的景色倍加赞誉。在前往万年寺的路途中,他诗兴大发,吟《忆江南》一首:
“危磴上,步步入云峰。山色千重眉鬓绿,鸟声一路管弦同,真到画图中。”
在“峨眉第一胜景”——“双桥清音”处,又吟一阕:
“来寻处,不见抱琴僧。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拄杖仰停云”。
由此而上,至海拨710米的黑龙江栈道,又吟道:
“疑无路,飞栈绝岩悬。上有青冥窥一线,下临白浪吼千川,屏息对奇观”。
登至海拔1120米的洪椿坪,感受古“峨眉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奇观,口占一首:
“洪崖去,犹有树留坪。雨过千枝争滴翠,云飞群岭为摇青,仙境自多情。”
最后,以一词作结:
“天下秀,低首让峨眉。极处赵州登不到,我今亦复半山回,此意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