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莲池大师
养生之道 莫先于食
翻开所有的养生书,一定都会提到饮食。所谓“养生之道,莫先于食”,以及“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都是在强调: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食物不只是供应身体能量,也同时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现代人有数不完的文明病,不论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归根究底都与饮食问题有关。调食确实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环。
饮食影响生活质量
根据阿苏吠陀养生法指出,我们所吃到的食物不只造就了我们的身体,也呈现出生命的质量。高生命质量的人总是常与平静喜乐同在,不生各种妄想、邪念、脾气;相反的,低生命质量的人总是处于烦恼、愤怒、躁郁之中,贪婪地追求欲望的满足,身心乌烟瘴气。
看看厨房里放着什么食物?用什么方式烹调食物?每天花多少时间用餐?往往就能看出一个人健康与否,生活质量又是如何。至于厨房过分干净的,大概就是备而不用,吃的都是外面中央厨房的快餐,这些“老外”族的健康,更值得担忧。
阿苏吠陀认为食物可以粗分为两种,一种是悦性食物,一种是惰性食物。悦性食物就是良性属性的食物。
悦性食物描述的是平静、纯净和平衡的属性,能生成最高生命能量,这种力量会让心灵表现出稳定、平静、宽恕。有营养的,味道不会太辛辣,略带甜味,这类食物进入人体之后,极易消化,不易堆积尿酸和毒素,所以长期食用悦性食物的人,通常都会长寿,不易衰老,有充沛的活力,很少罹患疾病,并且心情经常保持愉快、祥和,不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悦性食物包括所有水果、谷类、豆类、坚果类和大部分的蔬菜(除了洋葱、蒜、葱、韭、菇类以外)。
另一种是惰性食物,是宇宙中代表迟钝、腐败、堕落、衰退,甚至于死亡的力量,当这种力量完全支配心灵时,就会表现出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忧郁不安、粗鲁、仇恨、欲望难耐的情绪,身体机能也会开始衰退,经常容易生病。
惰性食物包括肉类、海鲜类、蛋、香肠、腌制品、受到污染不纯净的食物,如加工食品、过期的食物等。
大凡残害其他生命而取得的食物都是属于惰性食物,如肉类、鱼虾等,这些食物通常不利于消化,又容易腐败,很容易在体内产生酸性毒素,并让心灵受累,表现出焦躁不安、没耐心、充满负面思考的特质。
为了身心灵的平衡,日常饮食最好多吃悦性食物,少吃惰性食物,这个意思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吃素。虽然从阿苏吠陀的养生观念来看,吃素是最健康、最营养的饮食方法,但吃素该是自己愿意且乐意去做的选择,不需要勉强,也不必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就要放弃所有的惰性食物,这样反而会造成压力,让吃饭变成一件难过的事。
毕竟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长久养成的,也受到周遭影响,要一下改变很困难,建议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增加悦性食物的比例,减少摄取惰性食物,然后自己去感觉身体的变化,当可以感觉到悦性食物带给身体的能量时,自然就会知道要如何取舍。
好的食物也要适量
我们把食物吃到肚子里面,就是意味着接受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有一句话说:“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吃到好的食物,身体、性情就会好;吃到不好的食物,身体、性情就不好,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呢?
西方人有一句谚语说:“一个人的美酒,是另一个人的毒药。”食物的好与不好,不是绝对的,而是依个人的体质而定,身体需要的食物,就是好的食物。而就算是好的食物,也要适量食用,摄取过量,好也会变成不好。
最终还是回到“平衡”这个最高指导原则,能量与营养是人体需要的,缺少了会让人生病,但也不是愈多愈好,过多的营养同样会成为身体的负担。
不当饮食戕害健康
适当饮食,从积极面来说是要促进身心灵的平衡,从消极面来看,则是一种练习不伤害身体的方式。一般人嘴巴会说要爱惜身体、要保护身体,别人要来伤害我们时,也会奋力抵抗。可是,自己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伤害身体的行为,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例如:抽烟、喝酒、熬夜、吃炸鸡薯条、喝可乐汽水等,都是在慢性戕害身心健康。当人们用不当饮食伤害身体时,身体会采取必要措施来抵抗,就是生病,所以生病的积极意义就是在提醒人们,要学习选择、摄取对健康有帮助的食物,不要再继续伤害下去,否则身体可就要罢工了。
愈麻烦的料理方式,往往也愈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偶尔吃一次满足口腹之欲是无妨,但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味蕾刺激,就跟健康说掰掰,以免得不偿失。
悦性食物吃出好运
如果怕忘记,可以做一张健康烹调饮食的海报,贴在冰箱上,时时提醒自己,不要使用不当的烹调方式,如高温、油炸或煎炒,造成体内的毒害。
事实上,长期食用悦性食物的人,通常都会长寿,有充沛的活力,很少罹患疾病,并且心情常保愉快,不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原因是,在物质界中,有一种“物以类聚”的特性,长期食用具有良性属性的食物,会让身体、心念、气场,成为良性属性的因子,也就会吸引让身心健康长寿的好运,以及真正的吉祥,这是再高明的风水师都没办法帮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