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观
    12 大公佛教出品

盛世菩提路 | 不能忘却的记忆——2015大公佛教年度镜头

    导语

    大公佛教精心制作年度策划专题《盛世菩提路——2015大公年度佛教新闻盘点》,将陆续为您推出:2015大公年度佛教声音、2015大公年度佛教人物、2015大公年度佛教事件、2015大公年度佛教镜头、2015大公年度佛教图书,讲述2015最震撼、最温暖、最智慧、最庄严、最清净的佛门故事。观照生命的圆融真谛,传递智慧的庄严浩瀚。

    《清净·供养》“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释迦初生,九龙灌浴,今者释迦佛诞,佛子一心,以净水供养如来,天雨花香,因缘殊胜。今天的我们,感念净饭王的太子出现在娑婆世界,在那一夜乘着白马离开宫廷,在菩提树下彻悟实相,教授了解脱的智慧。悉达多太子是我们众生的福德所感,人们都说,若非因为他,至今我还不明了我是一个飘泊的人。(摄影:姚勇)
    《盛世·菩提》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4月19日在北京开幕,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向来自全国的代表致以问候,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满怀喜悦地注视着老人,此时,中国梦正从辉煌走向辉煌,中国的佛教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中国人满怀信心!(摄影:姚勇)
    《大悲·默然》9月4日,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在北京龙泉寺隆重举行。《中国宗教界和平文告》在这里发声,回顾70余年前席卷全球的硝烟,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系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肩头,以出世之智慧入世间之战火,以对国家、文明的责任心走向大无畏的战场。今天的我们唯有默然纪念,愿每个人内心慈爱,愿大千世界和平。(摄影:姚勇)
    《发心·圆满》为了祈福香港、祝福中国,由《大公报》等单位举办的中国佛教三大语系携手祈福香港和谐大典2月5日隆重举行,大典以“同发菩提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邀请中国佛教三大语系近百名高僧大德,虔心唱诵《炉香赞》、《心经》、《吉祥偈》等佛教经典,祈请诸佛菩萨加被香江、护佑众生,并举行了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鉴盛典。一念起,慈悲生;一缘起,菩提喜……伴随着一首空灵清寂的《慈愿》,现场高僧大德登台合影留念,为本次活动回向圆满,祈愿世界和平、正法久住。(摄影:姚勇)
    《无畏·布施》尼泊尔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4月25日发生的重大地震引发了全球人民,尤其是广大佛弟子的广泛关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广大佛教徒的坚定信念。佛弟子视一切众生为父母,对众生的各种苦难,感同身受,誓愿救拔。面对中尼两国的地震灾民,全球佛子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广作布施,并祈愿佛力加被,龙天护佑,逝者往生,生者安宁。(摄影:王冠)
    《青年·希望》一袭庄重的藏传佛教僧衣、两颊淡淡的慈悲微笑,班禅大师顿时成为会场的焦点,瞬间点亮全场嘉宾的眼睛;参与互动交流时,班禅大师深刻独到的见解、不蔓不枝的讲演,即刻点亮了全场嘉宾的心灵,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便是每一位嘉宾内心深处歇斯底里的回应。10月25日,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佛教青年论坛,班禅大师拿起话筒淡淡微笑的脸上显得格外清净,犹如晨曦中的太湖,澄澈洞明。(摄影:姚勇)
    《慈悲·共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彼此互融共进,互相尊重,合作无间。鉴于现时社会政见分歧,人心不安,香港儒、释、道三教为缔造社会安定和谐,导人向善之心,连续两日共同举办“2015首届观音文化日”,宾主为观音文化论坛进行剪彩,二千名善信,共弘观音菩萨“慈悲”精神,期化戾气为祥和,转烦恼为喜悦,重新唤起香港人守望相助、和衷共济之精神。(摄影:姚勇)
    《农禅·文禅》从宜黄城出发,穿过一路碧绿的田野,随着蜿蜒绵长的公路,在苍翠青山的怀抱里兜兜转转,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走进了这座古刹,走进千年的记忆和古朴的气息。曹洞宗祖师本寂禅师在曹山“法席大兴,学者云萃,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创曹洞宗之名,名扬四海,曹山宝积寺也成为“曹洞宗”的祖庭。王作安来到这里,感慨万千,他一直在思考山林寺院自养的途径,这次到宝积寺让他眼前一亮,宝积寺在农产品方面的探索与创新,赋予山林佛教“农禅并重”新的内涵,实现了寺院、信众和普通大众的多赢局面,值得赞叹。(摄影:姚勇)
    《寂灭·自在》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八十三载菩提善缘,末后一着,洒脱自在。在一片佛号声中,伴随着漫天的菊花,觉真长老法体荼毗。长老弟子曙明法师感于恩师觉真长老戒定慧功德,不胜悲恸。(摄影:王丽君)
    《扫洒·禅修》在出坡作务中,扫除外在的尘垢,安住当下的行持,涤滤自心烦恼垢,一位青年比丘正在扫地除尘。在这里,不仅留下了历史苔绿色的印记、参学者经行的足迹、守塔僧清扫的痕迹,还有你我在当下这一刻的清净、喜悦。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摄影:姚勇)
    《法喜·萌芽》小喇嘛从小就生活在寺里,跟随着僧众闻思修、观看年长的比丘讲辩,沉浸在法的喜悦中。年纪虽小,可是日日诵经、辩论、实修,清净的善法在心中萌芽。(摄影:姚勇)
    《先驱·遗志》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茫茫戈壁,黄沙四起,没有向导的引领,这一路,玄奘法师遭受刀逼喉颈的威胁、箭几射膝的危险、沙漠中迷路缺水的艰险,甚至一度其西行求法的意志都面对着残酷的考验,但他都坚持下来,到达那烂陀寺学习修行,德昭五印。这条路上,曾经走过了无数的佛法先驱,今天的人,还在这条路上前行——(摄影:姚勇)
    《温馨·明澈》 2015初夏,北京雨过天晴,大公佛教一行拜访一诚长老,举眼仰望耄耋之年,笑容可掬的长老,我们感到一种难得惬意,涌上心头,犹如迎面扑来的明月清风,让人顿生清净…… 我们和长老一起,在雨后夏天的广济寺院内散步,雨后那一丝丝清凉,雨后树木被雨水洗涤过后的清新,雨后小草被雨水清洗过后,发出那淡淡的清香。我们在院子里和长老转啊转,时而可以听到鸟儿高声歌唱,当看到清澈见人,鱼缸里的花草小鱼时,长老驻足观察它们的世界。 那一份温馨慈悲的画面,暖在我们的心头。(摄影:姚勇)
    《期许·坚守》 在勐海许多人还记得,每逢赶摆,就有一个骑永久牌自行车的和尚,到处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正确的佛教知识、宣传要上学的道理,更新鲜的是,曼垒佛寺开设了汉语文和尚班,为和尚扫盲,如今的祜巴龙庄勐长老更是重视教育,在他眼中,佛教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时代要发展,民族也要发展。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我们也一样要跟上”。(摄影:姚勇)
    《宏愿·慈心》 在幽静的武昌莲溪寺,九十多岁的慈学老法师仍然每天读经念佛,关心时事。这位亲近过虚云长老、太虚大师,创办过武昌佛学院爱道培训班的“佛教黄埔生”,现被尊选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可她还是那样的谦逊,慈祥、开朗、平等,还是那样充满天真的笑容。她一生的修行,像是落叶顺着流水划过的痕迹,是一种只能谦卑的用心体会的柔和。 愿您长久住世,慈泽苍生。(摄影:徐上杰)
    《虔诚·祝福》 放眼望去,美丽宽广的草原就像块柔软的绿色地毯铺在梦幻的大地上,快乐的牦牛,投出善良的眼光,道一声:欢迎,空旷的草原,人迹罕至,空气稀薄,但这里有着最虔诚的信仰,为了亲近上师,他们风雨兼程,在大卡车上颠簸了三个日夜。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神秘而古朴的藏传佛教僧人,成为藏民最坚实的依怙,弟子们说:上师真实修证,慈悲无量,这个仁波切不一样。(摄影:姚勇)
    《传承·笃定》 唱赞、拈香、礼佛、升座、盘腿、缘念……在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生课程上,贤空法师沿用古大德讲经方式授课:集中时间学习《瑜伽师地论》,每天学习两小时、静坐两小时,闻思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倍受研究生们的喜爱。法师每天上午讲课两小时,下午备课,晚上静坐。每周日给居士班讲《优婆塞戒经》,这种为法精进,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师生。而他笃定、踏实的行持,更折服了每一个人。(摄影:姚勇)
    《长者·功德》“现长者身,作如来使,兴实业于香江,富甲桑梓;展鸿图于北国,誉满商林。法门外护,圣教功臣。建法幢于处处,安僧办道;布慈云于朝朝,助教济贫。功高山岳,非笔墨所能罄书;德配江河,岂口舌所能尽赞。”杨钊居士实实在在的善举、实实在在的爱心让佛门内外看到了当代给孤独长者的身影,建学校、助残疾、扶贫困、救灾民,支持祖国的科学文化及相关事业,他提出的“将西方科技和东方智慧结合起来解决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问题”的哲理命题已产生广泛影响,尤其将东方智慧引入企业文化中更是一种创造。(摄影:姚勇)
    《大愿·圆满》慈光精舍——药师文化中心是红尘外的一个清净的人文世界,来来往往的游客和行人,能找到一个心灵归依处,读一本好书,喝一杯清茶,品味内在的祥和宁静。各建筑之间廊径相连,山石流瀑景观预置,奇花异草相依,处处呈现禅意用心,点点展示菩萨心肠。在这里,信仰是有温度的,智慧是有内涵的,周末来这里禅修,享受当下的清净、安详、无忧……(摄影:吴建新)
    《机锋·一乘》以相见相,众生一样;见相非相,佛祖惆怅;离相见相,多一层障;无相不相,乃名实相。祖德巍巍,祖貌堂堂,踞法王座,号狮子王,婆心苦口,慈悲无上,为万世师,曷尽赞扬。黄檗希运禅师,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虚空中,光明照耀,净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运念即乖,然后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可谓相濡以沫之论断。(摄影:姚勇)
    《彼岸·妙法》 彼岸花,又名曼珠沙华,出自法华经,是开在天界之红花,盛开在七月,花语是“悲伤的回忆”。传说此花是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彼岸花, 开一千年 落一千年, 花叶永不相见。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永远相识相知却不能相恋。 在此生无法触及的彼岸, 卸下所有记忆, 花为黄泉。(姚勇 摄于石巩寺)
已浏览全部图片!
如是观
大公佛教二维码

扫二维码关注大公网佛教

制作团队 出品人:林学飞 总监制:王文韬 总策划:史利伟 主 编 : 王丽君 编 辑:胡月冉 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