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法师:佛教的和平理念的当代实践

\
觉醒法师

  佛法贵在实践,佛法的实践在于将深奥的佛理化为生活的指南。当我们了解并领悟了佛教的和平理念之后,我们需要将其付诸于生活实际,行之于寻常日用。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民族、宗教、社会矛盾叠加,各类纷争此起彼伏之际,大力倡导并践行佛教的和平理念,显得尤为迫切,意义也更为深远。为此,我们倡导:

  (一)立足平等谋求和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众生平等”的主张,乃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其超越阶级偏见、重视道德提升、强调四姓平等的精神,为佛教赢得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各种族以及各个文化价值体系之间,不能达成彼此平等的人类社会共识,便很难获致世界的和平。只有胸怀慈悲心,以平等观念对待世界上的一切,才能够彻底摒弃自私和执著,平等共荣;只有秉持人我互易、设身处地的平等方式,才能够共存共容、同体共生,从而在人我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不同的宗教之间,再现和平和谐的希望。

  (二)依托智慧创造和平。

  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是能够思想的特殊的生命存在。人类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以及欲望的方法,既可以带来和谐与平静,同样也可能因思想的偏激或极端,导致行为的激进或暴力冲突。因此,智慧的和谐,实质上也是心灵和谐的重要层面。佛教的和谐思想充满着智慧的特性,以智悲圆满、信行一体为基础,通过现实内心的转变,实现缘起性空的“和谐”与“和合”本质,佛教以智慧为依托的和平精神,才会因此而显扬出真正的社会价值。

  (三)力行慈悲呵护和平。

  人类进入廿一世纪,科技文明呈现出高度发达的态势,但是人类社会却因此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与物质文明、科技进步相比,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更为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佛教倡导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法”,能够为此开拓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方法,启迪人们以“四摄法”来施行慈悲、实践慈悲,并用慈悲的眼光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用慈悲的语言、慈悲的面容、慈悲的音声化导有情,从而让慈悲精神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注入社会和国家的肌体之中,扎扎实实地构筑起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四)着眼全球维护和平。

  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恶性攫取日益严重,生态平衡受到极大破坏,成千上万的动植物惨遭灭顶之灾。工业社会的日益繁荣给人类带来的污染更是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由关注人类自身逐步过渡到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佛教的缘起理论及戒杀实践对当今的生态及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佛教徒可以通过大力弘扬佛教中一切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思想,诸如:从缘起缘生的角度提醒人们,在开发环境、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可能充分考虑到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慈悲济世、戒杀护生的角度,宣扬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从少欲知足的角度,劝导人们爱惜生灵、保护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示范,带动全社会共建健康有序的文明世界,从而以全球为着眼点构筑起社会和睦、生态和谐、世界和平的大厦。

  (五)合作发展推动和平。

  根据佛教的缘起法则,宇宙间的一切万有,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还是属于生命界的,都无一例外地由种种关系结合而成,离开了各个结合的关系,事物或现象将无法生成。所以佛教在解释世间万法的产生原因时,提出了“诸法因缘生”的概念,“诸法因缘生”的概念告诉我们:凡是从因缘生起的万事万物,彼此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都是互为条件的相互依存体,通俗地讲就是“谁也离不开谁”,无论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必须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共同进步,也只有在相互尊重、彼此支持的前提下,才能确保世界的和平发展。就当今中国佛教而言,积极支持并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是佛教界为世界和平事业贡献力量的最佳契入点。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设想,到现在已经得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正日益突显。“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贸易之路,也是宗教文化交流的信仰之路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路。文化走出去,宗教可先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素有“佛教之路”的美誉。如今,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相呼应,佛教同样可以在这一宏伟战略实施中发挥出自身的文化推动作用,为社会和谐发展和各民族友好交往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冠
相了关阅读: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