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夏年:南海佛教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应是题中应有之议

导语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国佛教是世界佛教中最有特色、最有风格的群体,“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是中国佛教界不可推卸的责任。南海佛教体系含纳东南亚与南亚国家佛教,由此所构成的佛教文化圈,在人数和国家数量上占世界整个世界佛教三分之二以上,其影响是全面的,涵盖整个世界,故对此佛教文化圈的构成不可小看,应引起我们重视。

南海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已纳入国家战略高度

    南海问题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这片广袤的海域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又牵涉到其他诸多国家的领土、资源,已经被纳入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范畴。2014年8月,中国外交部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提出“双轨思路”:有关争议直接由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中国政府希望“双轨思路”能够解决南海问题,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

  据媒体报道,中国同意在多边框架下处理南沙争端,东盟可以在南海争端中发挥适当作用,但坚决反对区域外国家插手南海问题。也就是说,在应对南海争端国际化上,中国的立场调整为:“以有限(或相对可控)的地区化来防范无限(或不可控)的全球化”。表明中国对“南海行为准则”的态度从“合理预期”转向“适当加快”,最终达成“协商一致”。

  南海问题与我国的核心利益相关,表明了它的重要性;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也曾多次强调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习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最近习主席又在博鳌论坛上指出:“‘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的一个朴素的生活道理。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中国已经同8个周边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在商谈签署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愿同所有周边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双边关系发展和地区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显然,对南海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已纳入国家战略高度,无疑属于顶层设计的内容。


南海佛教进入顶层设计应是题中应有之议

  南海佛教是这一地区产生最早、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联结南海各国与各民族的公共信仰。南海的传统佛教也始终是中国在南海沟通交往的主线,已经延续近二千年。南海问题的综合性、多层次顶层设计必然要充分考虑传统的历史文化因素,作为南海地区传统历史文化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南海佛教,进入顶层设计应是题中应有之议。

  顶层设计是最高规格的设计,只有事关最重大的一些问题才会进行。特别是当前中国是大国,任何一项行动都会影响到全世界,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所以做现实与未来相结合、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非常必要。古人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南海问题因为与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密切相关,进入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表示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顶层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是国家工程,又处于高端位置,要求这项工程应该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是综合的,而不是单向的,是短期与长期的结合,学术与现实的结合,历史与现代的结合,灵活与原则的配合,每一步都像棋局一样,要有周密的思考。

  总而言之,顶层设计应是在世界背景下,具有世界眼光和国家视野的战略性规划,牵涉到与之关联的政治、经济、外交、历史、文化等等各个领域,是一项高难度的工程。

南海佛教在“双轨思路”中担当了推动文化交流的重大任务

  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是中国政府诚意的表现,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也是为解决南海问题顶层设计的最高目标。复杂的南海地区有很多想不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时也会有“观水泉之会,疏流决壅,障以陂渠,泻以川浍”之感觉。“双轨思路”在现实情况下可以表现出处理问题的灵活思维,媒体将这一思路解释为在“多边框架”下处理争端。解决南海问题的前提是排除区域外国家插手,中国的立场调整为:“以有限(或相对可控)的地区化来防范无限(或不可控)的全球化”。从整个南海地区大家庭角度看,将南海问题外延固定在某一地域之内,“双轨思路”就变成解决某一范围或地区的国家之内部矛盾,“多边框架”自然也变成以平等为基础的某一范围或地区的内部成员国的事情,可以阻挡其它无干的势力来插手或施加影响。

  当前南海问题的矛盾更多地表现在政治经济与国土安全领域,“双轨思路”和“多边框架”思维是围绕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而设置的,属于顶层设计的中短期方案。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习主席又在博鳌论坛上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

  在坚持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南海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建立“合作共赢”战略。习主席说:“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取得合作共赢,除关注政治、经济和国土安全等重大问题之外,文化软实力也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古人云:“尝谓天下之事不患不可处,而患处之不得其法,化外之民不患不可治,而患治之不得其道,苟处得其法而治得其道,则事妥民安,不虞之祸无自而起矣。”把“双轨思路”延伸到现实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并行的“双轨思路”,把以国家为主体的“多边框架”,发展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并行的“多边框架”,这是“得其法”;发挥传统历史文化的作用,这是“得其道”,扩大了解决南海问题思路,促进顶层设计短中期方案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习主席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拓宽“双轨思路”、发展“多边框架”,发挥的是文化软实力和地域文化圈内的文化纽带作用。南海佛教在“双轨思路”中担当了推动文化交流的重大任务,在“多边框架”里则是发挥诸多元素组成的南海文化里最大文化载体与信仰群体的公共信仰,通过文化纽带作用,增进与各国有同一信仰的公民群体之间的联系,形成遍布南海地区的信仰同伴关系网络。


佛教应为我国的特色大国外交做出努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大国必须有大国风范,大国佛教应该发挥千余年来民间外交的传统,为我国的特色大国外交做出自己的努力。中国佛教是世界佛教中最有特色、最有风格的群体,南海佛教里面最主要的是中国佛教,“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是中国佛教界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中国佛教向海外发展提供了机遇,是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应尽之责。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是讲好政治、经济的故事,讲好历史文化故事同样重要。政治与经济搭建的平台,以交换为基础,用实力讲话,利益最大化是首要目标,当达不到这一目标时,可以有限度的后退,双方利益平衡而达成妥协。这是一个有限度的平台,经济诉求和利益追逐成为这个平台的最大特点,情感是放在最后的,通常是外交的补充。

  历史文化平台的最大作用是可以超越因交换而带来的利益分割的矛盾,“‘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是岂有古今之间、远近之殊哉。”情感与文化的沟通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最真实交流,由于文化和信仰的趋同惯性,往往能够把一些复杂问题,或者看似不可调解的矛盾予以化解,而且文化与信仰方面的交流发酵时间更长,影响更深远,许多大国都非常重视文化的渗透力,文化输入与政治经济活动同步,甚而先行进入并在后期跟进成为重要补充。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把情感的交流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文化、信仰元素放在了历史文化平台首位,就是突出大国外交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亲和力与影响力,这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充分利用传统中国文化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对外域的影响,找到共同的话题与共同信仰的契合点,与南海国家的文化传统发生互动,起到“道化翔洽,文教四讫”的作用。


要让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南海产生更大与持续长久影响力

  顶层设计的特点有:眼光放长、视野应宽,布局须广,层次清楚,战略性考虑大于现实诉求,甚至要把今后几十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预估在内,说到底必须得有布局的要求。“以有限(或相对可控)的地区化来防范无限(或不可控)的全球化”之中国立场,其中就包含了以有限短期可控和防范长期无限不可控的顶层设计内容。从大国外交立场考虑,“有限(或相对可控)”的思路是以“双轨思路”和“多边框架”的运作而完成的。在这个思路下,“合作共赢”是当前最可行的办法,也是南海地区的各国都愿意接受的条件。无限(或不可控)是长期的计划,这个“无限”甚至会有几十年,在顶层设计里则是人为可预期的设置,要实现这个预期,必然要有慎密地安排和周到的步骤,古人云:“孔子有变齐鲁说,所以剂姬吕之穷,而善维其化也。譬之地方,棋局也:政事谱也,精于谱者,必不困于今局也。”就是这个道理。

   纵观世界大国的顶层设计,都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长远目标,美国与北约国家搞乱中东,长远目标就是想在这一地区建立新秩序。美国提出“重返亚洲”,其目的是想重新恢复对亚洲地区影响,潜在目标就是要遏制中国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发展战略的公司。例如美国兰德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被称为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被誉为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以及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决策咨询机构。兰德公司许多研究成果都被事实所证明,甚至有的预测性、长远性研究,不少都是当事人根本没想到的,而后经过很长时间才被证实。据说兰德公司正在研究将中国肢解成四块,甚至连三十年后因民族问题分裂的中国地图都画好了。 

南海佛教文化圈的构成不可小看

  我国南海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长期稳定与和平的南海,要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做到“防范无限(或不可控)的全球化”,继续让南海国家分享因中国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红利的“得其法”之外,还应让这一地区的国家人民不断“得其道”,让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在这些国家产生更大与持续长久影响力,在顶层设计中应该给予更重要地位。

   南海佛教进入南海战略的顶层设计的内容之一,是因为中国佛教的历史与现实,以及其所具有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所决定的。南海佛教既是一个地理范围,又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佛教文化圈。历史告诉我们,佛教在中世纪时覆盖了南海周围各国,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上千的僧侣,佛教是这条道路上最值得关注的文化传播活动。简言之,佛教文化交流是南海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活动,由此构筑了一个历史悠久、范围甚广,首站印度,终点中国的一个佛教文化通道。中国佛教类型整齐,传承全面,历史久远,文化独特,信徒众多,寺院分布广,已是世界佛教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南海佛教体系里地位最重要的一方,所以南海佛教文化圈应该以中国为主,含纳东南亚与南亚国家佛教,由此所构成的佛教文化圈,在人数和国家数量上占世界整个世界佛教三分之二以上,其影响是全面的,涵盖整个世界,故对此佛教文化圈的构成不可小看,应引起我们重视。

  习近平主席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南海地区的局部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是并不能解决每个问题。属于南海地区的中国海南省,由于地理特殊性,历史上就一直在进行各种大小战争,历代王朝采取的军事手段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海南社会的安定问题,明代就有人指出海南“外有肩背之忧,内有腹心之患。虽官兵备设,水陆兼防,而鲸浪狼烟未尽平息,屡动军兴,大耗国帑。”由此可见,国家耗费大量的经费,并不能平息鲸浪狼烟。为了海南长治久安,许多人都在思考,有人指出“内治修则文德以来远,既来则安,此圣门一段降夷大策,洵贲育不患,而干羽之风也,又何虑乎山海之间有窃发者。”文治武卫是历代经略国家的方策,“干戈寢息,风化大行”,将出圣人,故古人呼吁治理海南,要“教化形于上,而风俗美于下,梗气迁革,日趋于善而不自知也。”

以南海佛教文化圈为基础形成“南海佛教共同体”

 海南事例告诉我们,从长远来看文德修治必须纳入我们的视野,并成为南海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防范无限(或不可控)的全球化”提示的是长期工程的安排,历史文化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是顶层设计最值得重视的选项之一。政治谈判达成协议签约即可,做贸易可以每做一单立刻完成,效果明显,文化交流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文化传播是长期性的,其中充满了曲折与挑战,这就像一瓶老酒,慢慢发酵挥发,最后完全融入空气里面,为人所感知而了解。古人云:“天有常运,圣有常政,君子道其常而已。”文化交流是“常运”,始终是存在的,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惟风会日漓,物产亦变,则世局不能无古今,元运不能无剥复。”民风与物产可能会变,但是文化的“元运”则不可能变,将历史文化内容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它的发酵渗透与影响力,从深层次去沟通和影响与南海佛教国家的人民,产生亲和力,有助于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拓深友谊,增进感情交流。

   历史上海南之所以不断发生战争,就是因为“同舟而济者,覆于各有一壶之心,何者?失众之形也。”根本原因是众心不齐,南海国家要做到“协商一致”的长期和平稳定局面,就需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共同体”的设计。将南海佛教列入顶层设计,是因为南海佛教文化圈是共同的联系基础,公共的信仰可以将这些国家的佛教织成网络关系,充分发挥佛教的民间外交传统与职能。南海佛教文化圈是南海地区最有影响的宗教文化,佛教在百姓生活与国家政治体制里面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形成“南海佛教共同体”,而且这是南海地区最大的文化共同体,在南海文化体系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吸收海南的历史经验教训,“后居其位者以前人之心为心,犁庭开道寝食在念,则古之书村书峒者,今皆为都为图矣。”将信仰深入社会底层,利用共同的佛教信仰,促进与各国佛教界的文化交流,形成佛教共同体,经过长期发酵,中国的文化的影响力将会最后扎根。

   “董之以威,裁之以权,睽而携之,渐而柔之,申画封疆,时经理之,无逸渠魁,无上首功,舍旧图新,会于大同,斯善变者也。”不做魁首,不争居功,以柔克刚,经理边疆,将南海佛教列入顶层设计,应是题中应有之议。 

    栏目介绍

      门庭施设,尽入漫天花雨的智者之思;灯枼相续,共享圆融无碍的华藏世界。两刃相交不须避,在大公佛教,观照生命的本质困境,传递智慧的庄严浩瀚。

    作者介绍
    黄夏年

    黄夏年,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系,专业宗教学,方向佛教学。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工作,原任副编审、杂志社社长、《世界宗教文化》主编。

    思享家
  • 游祥洲

    世佛联执委 台湾著名佛教文化学者

  • 正慈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黄梅五祖寺方丈、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

    制作团队
  • 出品人:林学飞
  • 总监制:王文韬
  • 总策划:史利伟
  • 主 编: 王丽君
  • 摄 影:姚 勇
  • 编 辑:胡月冉 王 冠
  • 设 计:王 平
  • 技 术:王宇飞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