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佛殿」,与百多年前的老照片几乎完全一致 (摄影:司徒一凡)
从千佛塔顶俯瞰天童寺全貌 (摄影:司徒一凡)
二○一一年七月,笔者到天童禅寺参拜游览,获益良多,遂有以下文字及图片之记录,与读者分享。
天童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天童乡太白山麓,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中国重要禅宗祖师道场,係歷史上着名的五山十刹之一。寺庙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叁○○年),歷经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兴衰更替,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二○○六年六月被国务院列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天童寺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説: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至此,因爱其山水,遂结茅修持、开山搭庐,兴建寺院。惟在渺无人烟的山中,每日有一童子给他送斋送水。最终寺院建成时,童子告知义兴和尚:「我是太白金星,因爲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身爲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便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作山名,以「天童」为寺名。
至唐代,当时的住持宗弼禅师感到塬址地狭谷浅,于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将寺院迁至距义兴和尚开山处仅一公里之遥的太白峰下(即天童寺现址),而塬址现名则为「古天童」。「山外青山翠满峰,丛林禅院九州同。楼堂仙阁难相数,广厦千间是天童。」正是对天童寺最好的描述。
寺院现有规模基本上保持明崇祯四年(一六叁一年)重建后的格局,全寺占地面积七万六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叁十余处计九百九十九间。其规模宏伟,建筑华丽,佛像高大,爲国内罕见。整个建筑群呈梯级布置,沿中轴綫由南向北依次爲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佛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爲重檐歇山屋顶,筒瓦骑缝,幷饰以鸱尾嵴兽。两侧配置偏殿,左爲鐘楼、新新堂、伽兰殿、云水堂、玉佛殿、御书楼、御碑亭等;右爲大鉴堂、库房、禅堂、面壁居、方丈殿等。所有殿堂楼阁均以长廊连接,只有一进入寺门,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走湿路,便可到达寺内任何一处,可见建造者之匠心独具。
现存佛殿爲明崇祯八年(一六叁五年)所建,係寺内最古老建筑,殿高二十余米,宽叁十六米,深二十七米,殿内叁世佛坐像叁尊,总高十叁米余。佛殿前有清顺治皇帝书「敬佛」碑、康熙皇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皇帝书「慈云密布」匾。法堂改建于一九叁一年,上爲藏经楼。天王殿重建于一九叁六年,高十九米余,宽近叁十二米,深二十叁米余,殿内左右两旁供列神态威严的四大天王,总高近八米。殿门前石柱镌刻一副楹联,上联爲:「溯晋代开山歷唐宋年元明清太白法灯辉海外」,下联爲「从佛门稽古汉满蒙回天童僧史耀人间」,言简意赅道出了天童禅寺的歷史及其在佛教界的地位。罗汉堂共计十九间,内有一九一八年刻製的十八罗汉石刻像,係摹自五代前蜀书家、诗僧贯休《十六罗汉图》,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寺内还有宋、元、明、清碑刻叁十余方。
新中国成立后,天童禅寺得到政府保护,僧衆殿堂功课,威仪整肃,参禅修持,不废古规。「文革」期间,寺院被挪作它用,未能幸免,佛像尽毁。一九七九年经国务院批准幷拨款进行修復,古寺重辉,法炬复燃。
天童禅风还远播海外,在日本和东南亚皆有相当大的影响。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的曹洞宗尊天童禅寺爲其祖庭。宋嘉定十六年(一二二叁年),日本京都建仁寺僧人道元抵明州(今宁波)参学,首登天童见无际禅师,后歷游阿育王寺、余杭径山等名山大刹。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年)五月,道元闻宗门名匠、曹洞宗第十叁代祖如净和尚应诏住持天童禅寺,遂返来喜而随侍,从如净大师习曹洞禅,服勤数载,尽得曹洞之道。道元于宝庆叁年(一二二七年)八月回到日本,弘扬曹洞禅旨,并在福井县吉田郡创建永平寺,开创日本佛教曹洞宗,其禅林轨则,皆取法天童。如今,日本曹洞宗拥有寺庙一万五千座,信徒八百万之众,成爲日本佛教第一大宗派。他们追怀源流,尊天童禅寺爲祖庭,不断远涉登山而来,专诚礼祖以示报德之意。这正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曹洞宗风一脉相承。
天童禅寺一九七九年开始复修时,爲追怀先德,日本朋友发心在天童禅寺爲道元禅师建碑,以纪念其在如净禅师座下得法的因缘,遂有《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绩碑》于翌年在寺内云水堂后院落成。碑正面镌刻着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碑额及碑颂。碑颂曰:「卓卓禅师,法海神龙。早参尊宿,禅教兼通。梯杭入宋,访道天童。身心脱落,得法长翁。传衣太白,建刹伞松。正法眼藏,演义开宗。七百年后,德泽弥隆。云仍聊袂,来礼遗踪。立碑建献颂,永仰高风。」碑背面则镌刻日本曹洞宗管长、永平寺贯首秦慧玉所撰碑铭:「……净祖若非付法于高祖,今日安得吾宗?日本古来即由中国传受无量文化,报恩谢德,实爲佛教之家常也。吾等愈精进佛道,以期圆成中日友好。至祝至祝祷,聊勤此石,以留后来。」
行文至此,想起一桩往事:一九八八年十月,笔者到日本永平寺参访,前来接待的一位年轻僧人会说普通话,并告知他刚从天童寺禅修归来。由此亦可印证天童禅寺与日本曹洞宗源远流长的法缘关係。
在天童禅寺东南方的青龙岗上,近年新建起一座千佛塔。该塔七层八面,建筑总高度约五十六米,总建筑面积一千二百余平方米,塔内安放一千尊佛像,耗资一千五百万元,歷时两年建成。据《天童寺志》记载,南宋绍熙四年(一一九叁年),日本僧人千光荣西爲报天童寺虚庵禅师「摄受之恩」,从日本选「百围巨木」运抵明州,建起「千佛阁」。「阁七间,高叁层。栋横十有四丈,上层又高七丈,举千佛供之,大庄严」。如今千佛阁已不復存在,而千佛塔则作爲歷史的传承展现在世人面前。登临塔顶,可一览天童寺宏伟建筑群的全貌。
需特别一提的是,笔者拍摄的一幅天童寺佛殿照片,居然与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几乎完全一致,令人沉浸于时空倒转的迷醉之中。这幅题爲「天童寺佛殿外观」的老照片,是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一八七叁年至一九四九年)于一九零六至一九零九年间在天童寺拍摄的。他同时拍摄的还有另外叁幅照片,分别标示为「天童寺佛殿内部装设」、「天童寺和尚列队去念经的路上」和「天童寺的住持高僧」。柏石曼并未提到照片中的住持高僧是谁,笔者爲此查閲了文献资料,确认中间那位正是当时天童寺住持寄禅敬安禅师(一八五一年至一九一二年),他因断二指燃灯供佛而获「八指头陀」之称,着有《八指头陀诗文集》行世。这四幅展现百多年前歷史风貌的老照片似应作爲重要史料而收录在天童寺的官方网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