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在世界佛教论坛谈论生命的美

\
李宁(图片来源:资料图)

  出生于1963年3月10日的广西柳州体操王子李宁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男子自由体操、男子鞍马、男子吊环冠军,拿下三金二银一铜,从此享誉国际体坛。享受完王者归来的巅峰体验,他转身从商,为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董事长。

  2007年胡润百富榜上,李宁以110亿人民币的个人身价排在第65位。他曾是万众瞩目的民族英雄,他是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他还是一个佛教徒。或许,浮浮沉沉大半生之后,他需要寻找某种安身立命的信仰。但他明白,自己只是一名佛教徒,不会成为高僧大德。

  一家杂志社采访李宁时曾问他有宗教信仰吗?李宁告诉记者:“我很信佛,是受家庭影响,但我还没参透人生轮回是怎么样、前生后世是怎么样。我对生活还是很热爱,很积极。我还是俗人,还面对着世俗的很多压力、责任,还没能完全跳出来。但是确实,我们能看到接触到的都是过眼云烟,对此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不能完全都是贪婪的欲望。”“我只是一个佛教徒,不会成为高僧大德。”

  李宁很尊敬佛教的教义,从中汲取了一些精华指导自己为人处世,正如其北大本科班同学高广彬介绍的那样:“他把我们当成了真正的同学,平易近人,非常有礼貌。”正因如此,虽然有年龄上的差异,李宁很快就与年轻人打成一片。踢足球的王波和练田径的高广彬,是李宁在北大里无所不谈的要好哥们儿。

  事实上,李宁在生活中也真的在实践佛家的“修广大布施”。他与蔡振华(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主任)、李永波(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许海峰(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及击剑管理中心副主任)等前世界冠军发起成立的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2004年正式运作,李宁担任主席、并且每年向基金会捐款10万美元;他在自己的家乡广西成立了以助学为主的“广西李宁基金会”。但从他的名片上却得不到任何这方面的信息。有时候,他也以公司名义捐款。“慈善应该建立在爱心基础上,如果只是施舍,不会真正实现人类的互爱互助。”他这样说道。

  2009年,李宁、李连杰、六小龄童、潘石屹等名流现身在江苏无锡灵山梵宫开幕的世界佛教论坛,李宁在会上与大众分享了这篇《精进与超越——试析佛教思想与体育精神的融通》的心得,这可谓是他学佛多年、转战体育界、商界的人生心得精髓的汇总。体育和佛教,看似相隔遥远的两个领域,在李宁的体验与分享中,融为了一体,敬请欣赏李宁的演讲:

  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与大家一块分享参加本次佛教论坛的欢喜之情。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精进与超越——试析佛教思想与体育精神的融通》。佛教思想与体育精神这个论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牵强,体育怎么就跟佛教思想联系在一起了呢?佛教认为生命是无常的,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反对人们对身体过分执著和贪恋,而体育运动从表面上看讲究身体和力量的锻炼。两者看上去是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转换一下视角。

  一方面,佛教也认为人的身体很难得,应该加以珍惜;另一方面,佛教强调精神修道,而体育运动并不是执着于身体,体育运动,本质上是通过身体的形式,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让人建立生命的自信,把运动精神融入生活,激发超越自我的力量。在很多方面,体育运动可以从佛教思想中得到珍贵的启示。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运动追求不断进取和超越。但体育竞技的这种超越,离不开年复一年持之以恒的训练,这是人类追求卓越的表现,它也是一种生命的修行与锤炼。佛教认为众生皆都有佛性,“勇猛精进”,努力修行可以转迷成悟并最终成佛。“精进”是一心一意、锲而不舍的向道精神,这也是竞技体育的精神。一心一意、锲而不舍这八个字,我从事运动和商业这么多年,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企业管理者,都是很难做到。我想,克服懈怠、推延、畏难和急功近利,就是一种“精进”,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佛陀说连最小的虫蚁都有佛性,只要肯努力精进,一样可以成佛,体育运动也是这样,体育就是我们的“修身”,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到更好,都成为自己的最佳。

  体育带有崇高精神的人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金牌至上,取胜第一并不是体育运动的本质,体育运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和谐,一方面是运动员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和谐,另一方面是比赛过程的和谐,也就是竞争的和谐。体育比赛过程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没有半点雕琢,人在运动过程中,是无我的,是超越个人意志的,进入一种空灵的忘我境界。

  什么是生命的美,也许无我忘我就是生命之美的最高体现。这种无我、忘我境界正如佛法启示“无我”。佛教中的“无我”,强调的是人的自我解脱和自作主宰,认为我们日常的活动和言行,在“自我”笼罩下,常常作茧自缚。 “无我”是恢复人本来的样子,宽容无争,让自然循因缘而演进,回归本来之无我。这种无我,就是运动给观众展示生命的自然之美,体育的美,生命的美。当我们领悟了体育的本质,就更能成为为一个身心和谐,充满喜悦,活在当下,体现真正自我的人。

  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座右铭:“志当存高远,心不外平常”,佛教里禅宗认为人们要认识自我,自悟自性,需要“平常心”来面对种种境遇,去掉偏执恢复清净本性。平常心,并不是指一般认为的不重成败,它更体现出的是一种真实、单纯和自然的心态。竞技体育的平常心,就是回归到体育的本质,用单纯而宁静的心投入和享受体育。

  平常心便是懂得珍惜当下,珍视人间万物,从容面对风雨,无忧无惧,无悔无怨。有句话说,“学问深时意自平”,竞技体育也一样,“练到深时意自平”,这时候,走进赛场,无论多重要的比赛多大的场面,都能做到赵朴初老先生说的“安得心如大海,能风能浪空灵。”

  去年奥运前夕国家宗教局有关领导在奥运祈福法会指出,“佛教的慈悲、和谐、和平等许多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是互融互通的”。从体育“修身”中“勇猛精进”,到运动员比赛时的“无我”,再到“安得心如大海,能风能浪空灵”的平常心,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思想对竞技体育的启示。

  如果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哲学,它所提倡宽容、包容、和谐,它所倡导的尊重多元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佛教哲学与思想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可以说,建设一个和平、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是奥林匹克的目标,也是佛教的目标。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