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六个方面,是长老复兴祖庭、弘法利生时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对虚云和尚“四根一本一枢纽”思想的具体落实和发扬。 作为一名从充满战乱和苦难的旧中国走过来的老一辈出家人,长老对中国佛教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正是在这种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驱使下,1988年长老甘愿放弃了北京优裕的工作环境,应邀来到河北主持佛教工作,并负责修复赵州祖庭。白手起家,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个中的甘苦自不待言,而长老却泰然处之。长老多次讲,赵州祖庭是一块“试验田”,他来河北就是为了种好这块“试验田”。长老所说的“试验田”,就是想通过落实“生活禅”理念,来建设一个高素质的清净僧团,为中国佛教探索出一条全面振兴的路子。经过十多年的惨淡经营,柏林禅寺现在已经全面修复,并成为我国北方对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内外、海内外佛教信众和有识之士前来参学。长老到黄梅之后,亦将赵州祖庭的复兴经验,熟练地运用于黄梅禅的振兴当中。经过十年的努力,长老之门下,现已形成了“北有赵州,南有黄梅”、南北呼应、资源共享、相辅相成的健康发展格局。 长老为人谦和,忍辱负重,广结善缘。无论是在中国佛教协,还是在赵州柏林禅寺、黄梅四祖寺、邢台玉泉寺,他所接触人物的范围很广,所应对的事务头绪繁复,但他都能从容应对,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长老对待上级不卑不亢,接待外宾彬彬有礼,对待尊长恭敬有加,对待后学热情关怀,对待同事团结合作,对待下级不摆架子,对待名人和财主不失本分,对待基层信众亦方便接待,平易近人,对于误解、仇视和攻击自己的人亦不失礼节,乃至以德报怨。无论是在中国佛教协会,在《法音》杂志社,还是在河北、湖北,长老之所以能够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事业干得比较顺利和成功,跟长老心量广阔、处事圆融有极大的关系。 在祖师和长老的道德感召之下,每年慕名前来赵州黄梅,礼祖、参学、访问、视察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现在的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据初步统计,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平均每年接待海内外各类参访团有三十多个,除国内和港奥台之外,还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四十多个国家。 在热情接待来海内外来访的同时,长老亦充分利用一切善缘,主动走出国门,把中国佛教的优秀思想和传统传播到国外,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扩大了中国佛教在海外的影响,同时也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几次是: 1992年9月26日至10月3日,在纪念“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之际,以长老为代表的河北省佛教协会友好代表团,应日中友好临黄协会之邀请,对日本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访问,受到日中友好临黄协会事务局局长有马赖底长老的热烈欢迎。 199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受法国潮州会馆和巴黎《欧洲时报》的邀请,长老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中国佛教文化展”,盛况空前,反响热烈。访问结束后,明海大和尚将此次文化展和访问,整理出版了《花都法雨》一书。那是一次八九年中断后的中法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 1996年7月26日,长老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邀请,赴新加坡弘法,在新加坡居士林作《六祖坛经》系列讲座,从7月27日开始至8月2日结束,后由明尧居士整理成《坛经一滴》公开出版。讲座期间,有七十位居士在长老的证明下,皈依了佛教。讲座结束后,8月4日,又在居士林举行“一日禅修”,对于居士林来说,这是有史一来的第一次禅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