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玄奘与兴教寺灵骨之谜 分置几处安奉

2013-04-16 16:33: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解密玄奘与兴教寺灵骨之谜
 

       兴教寺与玄奘有着怎样的关系?

  玄奘灵骨现状如何?———

  近日,为配合西安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有关部门开始着手拆除千年古寺兴教寺内部分建筑,因兴教寺内玄奘塔,是玄奘灵骨奉安之所。因此一时间有关唐玄奘与兴教寺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历史上的玄奘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兴教寺又与玄奘有着怎样的关系?众人关注的玄奘灵骨现状到底如何呢?

  玄奘身世

  史载,玄奘本洛阳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市)人。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续高僧传·玄奘传》所述,他俗姓陈名祎,出身于儒学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年十三,依兄长捷出家于洛。”

  玄奘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下简称《摄论》),达六年之久。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与兄长捷离开洛阳往长安,接着又赴四川,在空、景(慧景,摄论学者)两法师处学习。次年,玄奘到成都听宝暹讲《摄论》,又跟道基学“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论》,接着在道振处学习《发智论》。

  为寻原典发足西行

  在四五年里,通过众多名师的指授,玄奘对“大小乘经论”,“南北地论”、“摄论学说”等均有了甚深的见地,闻名蜀中。但他并没有满足,武德七年(624年)到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中西部),相州是当时摄论学的中心,玄奘从慧休学《杂心论》,又到赵州(今河北省赵县境内),随道深学《成实论》,再回长安从道岳听受《俱舍论》,并向武德年间来华的中印度波罗颇迦罗密多罗(以下简称“波颇”)咨询佛法。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成实》、《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

  武德九年(626年),由中印度那烂陀寺来我国传授那寺学说的高僧波颇到达长安,在善兴寺译《大庄严经论》,传播戒贤的学说。这年,玄奘正在长安大觉寺,想必是受到波颇的启发,得知印度有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和佛学大师戒贤在那里讲授《瑜伽师地论》的信息,因而决心西行,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发足西行。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回到长安,结束了十七年的游学生涯,可谓满载而归。此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于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译经。在此期间,他“专精夙夜,不堕寸阴”。译经之外,“每日斋讫,黄昏二时讲新经论,及诸州听学僧等,恒来决疑请义”。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

  兴教寺几度枯荣

  唐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史载,其灵骨初葬长安附近的白鹿原,当时朝野送葬者达百余万人。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为之改葬“大唐护国兴教寺”(即兴教寺)。唐肃宗还为舍利塔亲题写塔额“兴教”二字。

  但之后千余年间,兴教寺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唐中期开始,兴教寺已逐渐没落。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唐政府鉴于寺塔损毁严重,曾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兴教寺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几成废墟。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关键字: 解密 玄奘 之谜
责任编辑: 王丽君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