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佛教要闻 > 正文

热闻

  • 图片

英国学者评佛教:主张非暴力 致力矫正社会弊端

2014-08-07 09:30:51  来源:智悲佛网

  核心提示:英国著名宗教研究专家、社会学家玛丽·帕特·费舍尔在其著作《亲历宗教》一书中这样评价佛教,佛祖从没有发动过任何“圣战”,因为他主张非暴力:恨永远不能消灭恨,只有爱能够消灭它,这是一个永恒的法则。实际上,关于如何矫正社会的弊端,佛祖做过许多论述。因此,佛教徒常常是主张非暴力的社会活动分子,他们主张维护和平,致力于解决不公平、压迫、饥饿、虐待动物、核试验、战争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
佛教主张非暴力 (图片来源:资料图)

  英国著名宗教研究专家、社会学家玛丽·帕特·费舍尔迄今出版了26部有关宗教、女权和种族方面的著作。《亲历宗教》一书出版以来,获得了读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已经再版10次,成为有关宗教的经典著作和畅销书。

  在不同的地区,对佛祖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因此佛教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主要的有两大流派,一个是小乘佛教,或称“长老之路”,它的特点是忠实于据说是佛祖亲传的经文,主要流行于一些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因此,从地理上分类,这一派别称为南方派。另一个主要流派是北方派,主要流行于尼泊尔、中国、朝鲜、蒙古和日本。这一流派被称为大乘佛教,意思是“巨轮”,这一派认为,与刻板的小乘佛教相比,它是一只更大的“救生筏”,能把更多的人带离轮回的苦海,因此这一派也称小乘佛教为“小轮”。两个流派基本上都认同“四谛”、“八正道”以及“业”和“涅槃”等主要教义。

  公元五十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吸收、融合了一些道教的思想,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此后,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公元五世纪,印度高僧达摩来到中国,从南方来到一座北方的寺庙,据说他在那里整整面壁九年进行冥想,最终获得觉醒,创立了佛教的另一个分支:禅。“禅”源自梵语“禅那”,是一种瑜伽冥想的高级状态。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分支的起源和创始人存有争议,认为达摩的故事并没有历史根据。

  今天,大乘佛教常常用“四大誓约”来表达个人献身佛法的决心,它是公元六世纪由中国天台宗的创始人天台大师总结的:

  生命无数,我立誓拯救每一个;

  障碍无数,我立誓清除每一个;

  拯救人的教义无数,我立誓学习每一个;

  佛陀是最高境界,我立誓那是我的惟一目的。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禅宗宣称对佛法要直接体验,心心相授,这样才能保存佛祖教导的本质。它放弃了经文、佛陀和菩萨,主张训练以直接的本性感受佛,即“佛性”或“空”。

  禅宗打坐是修行的主要办法,通过打坐练习直接体验潜在的佛性。禅宗六祖曾这样说过:“坐下,意味着得到绝对的自由,外部的物体不再引起人思索,进行冥想意味着认识一个人最初的本性”。

  如果内心平静,一个人的行动就会变得自然纯粹。禅宗老师教导学生要相信人的自然本性,因为它正是人内在的佛性。据说,两个开悟后的禅宗和尚,曾经裸体在树林里狂奔、在石头上信笔书写,表现出狂喜的神态。

  另外,禅宗所强调的自然也具有控制的一面。在书法艺术中,最完美自然的笔画,是把全身的力量凝于笔端后一气呵成,只有经过数年严格训练的书法家,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每时每刻都做到全心全意,倒茶时只感受到茶,这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但是每个人要经过学习才能达到这种状态,这样不论我们在做什么,画画、倒茶或只是简单的呼吸,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本性”。

  禅宗修炼的目的是开悟体验所有的存在合为一,修炼者会突然认识到世界正是自我,正如一位禅宗大师的诗:

  月亮还是那一个月亮,

  鲜花还是那些鲜花,

  可是,我所见的一切,

  都已在我的本性之中。

  这样,生活的每一刻都是珍贵的,都是空的。

  佛祖关于佛教的教导,远没有他的其他教导那样广为人知,实际上,关于如何矫正社会的弊端,佛祖做过许多论述。他从没有发动过任何“圣战”,因为他主张非暴力:恨永远不能消灭恨,只有爱能够消灭它,这是一个永恒的法则。一个母亲为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对世界要有母亲般无限的爱,让个人的无限之爱遍及世界。

  因此,佛教徒常常是主张非暴力的社会活动分子,他们主张维护和平,致力于解决不公平、压迫、饥饿、虐待动物、核试验、战争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E·F·舒马赫曾经提出“佛教经济”的概念,提供生活简单,人与人真诚、和谐的相处。 

责任编辑: 胡月冉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