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皇方济各谈佛教:鼓起勇气投入生命的“苦”

\
方济各与佛教的友好交流(资料图)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日前访问美国期间,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及四位具影响力的美国人,分别是前总统林肯、民运领袖马丁路德金、著名记者兼社运领袖黛伊(Dorothy Day),以及天主教修士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前三者均容易为人理解, 但默顿是何许人物,竟得教宗青睐?

  乐于接纳其他宗教思想

  默顿是肯塔基州乡郊一所熙笃会修道院的修士(Trappist monk)。教宗方济各在演说中说道:“默顿是个虔诚的信徒,是个敢于挑战时代信念、并开拓人类心灵的新视野思想家。他并致力开启不同民族与宗教之间的对话,促进彼此和平共处。”

  一行禅师是我的弟兄

  教宗提到默顿时,似乎是向佛教徒、以至世界各地的修道者说话。默顿曾与多位佛教导师和一行禅师交往,对于佛教,特别是禅学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发挥过很大作用。他勇于抛开个人和宗教的成见,像天主教一样,弘扬他所尊崇的其他宗教传统。

  默顿于1939年皈依天主教,但他对东方的信仰一直感兴趣。他与铃木大拙结交后,合作出版了 《禅与欲》 (Zen and the Birds of Appetite, 1968)一书 。其他横跨不同信仰的著作还有《庄子之道》(The Way of Chuang Tzu, 1965)和《神秘主义者与禅师》(Mystics and Zen Masters, 1967)。这些著作把佛学带给西方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

  默顿强烈批评越战,与同样反对战争的一行禅师很快成为好友。默顿发表过一篇题为〈一行是我弟兄〉(Nhat Hanh Is My Brother)的文章, 道出二人之间虽有不同宗教背景,但同样追求和平:“我与一行的共同点,比我与很多美国人更多,而看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共同点是一种新的团结力量,能够跨越政治、宗教和文化的藩篱,凝聚青年男女,比任何理想和政治纲领都稳固。”

  默顿在1968年来到亚洲,与丘阳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会面,也见了许多高僧,彼此讨论怎样在西方社会追求灵性生活,以及僧侣怎样在现代西方社会生活。默顿也利用亚洲之行增进对其他宗教传统的认识,可惜在这次旅程期间,因意外死于曼谷,终年仅五十三岁。

  教宗方济各在结束演说时,引述了默顿在《禅与欲》中的著名段落:“基督教教义与佛教教义,都把‘苦’视作不可解释的。人只是尝试用解释来逃避,或以为解释即可逃避。苦并不是我们可以置身其外、并且将之操控和解决的‘难题’。基督教和佛教从不同的观点,视苦为人类的自我身份和实际经验。唯有鼓起勇气投入矛盾和混乱之中,方可大死一番,再活现成。”

  默顿逝世后,位于美国匹兹堡的默顿中心继承了他的遗志,致力倡导减少化石燃料消耗,以及终止使用无人战机,继续为世界和平出一分力。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