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先生曾说:“二三千年来,佛教与吾国的绘画,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的。”诚然,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过许多擅画的高僧,如清初大画家石涛。纯一法师以禅思入画,在技法和表现方式上大胆创新,其画作亦自成一派。以下是三篇对其艺术创作进行品评的较有代表性的自述和他述文章,如下: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佛教谓“法”(梵语是达磨Dharma)为“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世界既多彩,又多元——有四序更替,风雨雷电,有湖光山色,莺飞鱼游。多姿多彩,尽显众生相。而世界亦有时云蒸霞蔚,有时河清海晏,扑离迁变,气象万千,令人遐思。
然相有千差万别,其性则一也。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吾向爱观察,寻思其理,为大千世界之壮观而倾心,为其凄美而忧思,为其变幻而参究。冀用诗歌表达,用画笔描绘,用音乐咏唱,用书法诠释。而笔墨无疑是最好之途径,工写率顺自然。谁言无师?天地造化是吾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谁言无技?审美之心即吾技。古德遗范细叩问,时贤画风亦观摩。自心自性自做主,自书自画自甘饴,然则山水人物皆入画,花鸟昆虫亦可移。吾自画吾喜,吾自写吾心。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于书道,我偏爱晋唐,作品追求书卷气、金石气与人品气,以为圭臬。书道理论以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揖》为基;于绘画,则主遵八大与赵无极,或纸质或瓷板,或釉上或釉下,悉听吾心。玄关独叩山前雨,寂照能涵陌上春。“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经初参,越熟参,至透参,拟或称之曰:禅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吾将禅意栖居于广袤大地,任笔墨挥洒于佛性之天空!
是为序。
纯一法师诗作录
2017年3月2日,纯一法师在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圆满结束对孟加拉访问后,从达卡启程返回北京首都机场。登机前,纯一法师触景生情,作汉俳十首,以为赞颂。
一
和平交流年
中孟群贤汇堂前
心愿数代圆
二
访孟龙抬头
两邦兄弟乘
法舟千载乐悠悠
三
金色孟加拉
求法高僧耀中华
千载传佳话
四
阐教花甲年
菩提灯论启群贤
格鲁花儿妍
五
峡师慧灯传
孟加拉湾拥睡莲
纪念堂续缘
六
舍利供塔间
回首西藏云接天
悲智满人间
七
不朽阿底峡
西藏后弘大灯塔
破暗朗达玛
八
悲智满人间
山高路遥只等闲
风月享同天
九
朴老履诺诚
峡师舍利故里供
千秋耀明灯
十
三访孟加拉
反哺故里阿底峡
共培金莲花
纯一本事诗
——读《虚云老和尚年谱》
末世陵夷赖铁肩,
灵山乍衍火中莲。
苍茫大地花开后,
络绎天香梦醒前。
竖拂何关皈八部,
扬眉顿可尽三千。
娑婆愿已恒沙满,
无量法雨一味禅。
云居山栖
山居无底事,
夜夜月华生。
佛火明前殿,
霜枝立小岼。
梵声如吹籁,
衲子且餐英。
弹指出长定,
人天一榻冰。
咏曼殊大师
纯 一
鹫岭迢迢许旧盟,
鲛人吹笛到蓬瀛。
梵心未舍如来愿,
铁板须敲侠客行。
数部烟花销绮语,
一天霜雪按孤筝。
青绡写得三摩地,
海上涛痕陌上樱。
诗心·画意·禅思
——纯一法师画作读后
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东言系教授 湛如
艺术门类,林林总总,门类众多。有的给人以喜悦欢心,有的给人以凝思遐想,有的给人以启发与智慧。书法与绘画辉映并与瓷版画融合,此类作品的高妙与精妙,技术与艺术浑然一体,飘逸与深远同在,超越与澄明共存。能将多元融合与提炼升华者,在艺术名家中,纯一法师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纯一法师者,心灯传正脉,法缘承高德。长年沉潜笃实,情怀远迈,习书道,朝夕精进,善行草及写经,绘丹青,日夜泼墨,擅山水与写意。悠悠岁月,画意诗心。
而诗意高古,是法师艺术成就的起步,画意深邃,是法师大作的旨趣,写意无尽是法师无我随缘生活的真实写照。
是禅者,运水搬柴 ,花开花落都是禅机,是书家,挥洒自如,纵横舒卷无非是道。是诗者,青山满目,玄关独叩皆为上乘。
纯一法师还尤擅哲思与哲学,多年的积淀与探索,独特的治学方式,师从名师,唯识无境,用心西哲,中外贯通,这是开阔,更是艺术远行的思想支撑,有思想才能走远,有新意才会共鸣。
愿法师的大作,清凉无上,祈大德的尊品,惠泽十方。
金屑眼中翳 衣珠法上尘
——纯一法师的作品
文|职业书画家 汪为新
李方叔词《虞美人》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的境界,当然更是绘画之境。
纯一法师素以书画(瓷)面世,或罗汉或花鸟或山水,并不是常人眼中的萧条淡泊,而是意料之外的“事外有远致”:诙谐有趣且伸手可及,往往自成境界。我不知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是不是指向的这种境界。但纯一法师的精神状态是丛林兰若,是弥满的“自远”。
“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见仁见智,知者赏者近观者请吃茶,不知者浑然不知者敬请吃茶,没有分别之心,只有呈露于前。
艺术世界的构成有一种精神是“梦”,纯一法师梦的前身或是菩提,或得无量三味,而笔下斑斓世界更像是梦境,随意组合:一个智者的境界,一个现实世界常人无法触及的世界一一也是丰实并有热情化为虚实的艺术之境。
中国画家常常于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得萧肃之气,而纯一法师意态忽忽,笔下时有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展于斯,野逸之景甚备。看似繁枝,得空疏,没有悲诧之意,反有温暖笼罩之感。
倘若空灵之境是“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纯一法师笔下则是阿罗汉,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故法师作品有内心观照,时如长空皓月,也应得一切世间诸人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