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中国佛教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

640.webp (3).jpg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于2017年3月21日在什刹海书院举办“佛教与中国文化”专题讲座。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田青教授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佛教文化的界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问题进行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广化寺住持、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怡学法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圣凯法师,广化寺监院、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定明法师,中国佛教协会于长青、澄龙法师,中国佛教图文馆法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法师及居士到场听讲。

  田青教授在强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近日发文“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国家大事来推动”(详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他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重要的。他反对将“传统文化”等同于“国学”,将“国学”等同于“儒学”。真正的“国学”,除了汉族文化之外,还应该包括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国学的范围不应该是狭隘的。无论是宗教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都应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三根柱子两层楼”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三根柱子”分别指儒、释、道;两层楼的上层,是指以文字为载体的精英文化。汉字在国家统一、文化融合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经史子集、唐宋诗词、元杂剧等中华文化都非常了不起。楼下则是指以口头传承为主要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具有广大性、丰富性、精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口口相传,不便于保护和传承。

  田教授讲到:关于佛教是文化的界定,来源于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会长。赵朴老曾经明确提出:佛教是文化,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在社会文化快速发展、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以新的方式、新的视角弘扬佛教文化,他认为: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强有力的支柱,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项目遗失严重,必须继承下来、保护好、弘扬开,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恰逢其时。

  田教授指出:要加强对佛教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佛教界应将“浴佛节、腊八节、过堂”等佛教活动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他强调说:现在的青年不应该只知道圣诞,也应该知道“佛诞”。“佛诞日”等其它和宗教有关的许多节日都应该成为现代社会广受重视的节日,像其它非遗项目一样进行申报,以便得到弘扬和保护。佛教当中的腊八节和浴佛节,与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一样,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即使出家人习以为常的过堂,这样一个再日常不过的仪式,因其丰富的内涵完全有可能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人事的变迁而消失殆尽。所以,佛教文化的保护应该引起佛教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批的佛教文化项目,可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保护,甚至进入世界级的文化保护,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田教授认为,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厚重,具有传承性,可惜仍只在庙堂之中。如果能把佛教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令大众有更为方便的途径正确认识佛教、了解佛教,进而受益于佛教。这不仅是出家人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来源:师道大学堂)

责任编辑:yanniwu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