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佛协理事性妙大和尚大公访谈实录

\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性妙大和尚接受大公宗教文化事业部执行总裁、大公网副总编辑史利伟独家专访

\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大连圣水寺方丈性妙大和尚

  史利伟: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大公佛教记者史利伟。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中国佛教协会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大连圣水寺方丈性妙大和尚来到我们大公网给我们分享一下学禅智慧、开示佛法精义。

  性妙:谢谢大家,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希望每一位生活在一个祥和的时代,更有一个喜悦的心情对待每一天。

  史利伟:我们是老朋友了,多次听您开示,所以今天特意请您到我们大公网来请教几个问题,请您不吝开示。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更是日新月异,人们所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的物质产品可用极大丰富来形容,人类的精神文明的程度也空前提高。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宗教场所,比如去寺院、去教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性妙:人类的知识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您刚才前面所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登峰造极,其实指的是自然科学,并非社会科学。那么自然科学的功能代替不了社会科学的功能,这两大知识,两大文明带来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缺一不可。那么自然科学的现代化的技术创造的是物质文明,人们在得到了极大的物质满足的同时还需要追求精神文明,这就离不开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包含了宗教学、人的文化、人类的各种文化娱乐,以及哲学。

  性妙:那么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哲学为现代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这就是人们对社会科学孜孜以求的追求而不放松、不放弃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因为有了对社会科学的追求,那么人们才有了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方法论,再指导我们的衣食住行。

  性妙:从人类的文明起源来看,在哲学形成它自己的学术体系之前,起着哲学作用的是宗教。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把哲学从宗教学当中给剥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哲学。那么哲学为人类起的作用无非是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个是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称则宇宙观。

  第二个是人类与大自然怎样相处的世界观。

  第三个就是人生观。

  在哲学没有形成它的体系之前,宗教就在起着这方面的作用,宗教就在解决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作用。即使到今天,哲学从宗教当中剥离出来了,但是最原始的宗教所起的作用哲学是无法替代的,这也就是随着自然科学的高科技无论多么发展,但是人们对这三观的要求是始终不会放松的。

  性妙:从每一个人生下来之后有了一个懵懂的思维就开始想,你是怎么来的?我是怎么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从对这些东西产生疑问,到去思考它,不同的哲学流派,不同的宗教给出的宇宙观是不同的,虽然后天可以搞明白,但是搞明白的东西都是科学或者宗教给我们带来的。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们对社会科学的需求是不可替代的。

  性妙:另外高科技虽然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其实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追求每天都在进步,今天的科学技术之所以称之为登峰造极的,我想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概念。我想可以举个例子给你共享一下:

  性妙:年代我们生产的汽车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那个时候的这些汽车的技术含量跟今天相比较来讲是很粗笨的,但是今天的汽车有的都带有卫星导航,并且有的可以自动泊车等等这样的电子技术在里边,这种高科技的含量再过十年可能又会被淘汰,这就是说虽然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但是它不会是一个登峰造极的产物,是在相对之下的一个高科技的进步。

  性妙:因此我们人类的自然科学技术没有到顶点,大自然当中,宇宙当中没有被人类认知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不能武断地说不能被科学技术认知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认识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也正是因为这样,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宗教信仰始终没有放松,并且是普及到全民的,就是因为对自然科学技术没有一个终极的结论。

  性妙:所以说对宇宙的探索仍需要哲学或者宗教的思想去对它起到一个方法的指导,这样才会使得大多数人更去追求哲学、追求宗教,这就是宗教在今天还那么多人信仰的一个使然,谢谢你。

  史利伟:很感谢您,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宗教文化相当发达,我们走在公众场所,无论是在机场也好、码头也好,随便可以看到们佛教的出家人,当然还有道教的,基督教、天主教更是比较普遍的,大和尚您是佛教的精英,想向您请教一下,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到底有哪些特点,佛教到底是什么?

  性妙:我也谈不上佛教界的精英,只是中国二三十万僧众当中的一员,但是我自己感觉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区别不能用我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现在佛学界有一个评价,他们认为佛教是非神学宗教,是道德宗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佛教在2000多年前传到中国来,经过几百年的本土化的传播和融合的过程,很快就佛教本土化了。

  性妙:在本土化的进程当中,中国禅宗史上的一位高僧,叫六祖慧能大师,他就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分水岭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在六祖之前可能还称作印度佛教,在他之后佛教完全称作中国佛教。所以它本土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崇尚道德,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孔孟之道,到中国的儒家诸贤,提倡的都是在道德之上创造一个祥和的社会,人类对道德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

  性妙:尤其在建国之后,党和政府也发觉到了佛教的和谐因素,所以说在这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佛教在这一个建设和谐社会当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包括佛子舍利出访台湾、香港,包括其他国家都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之下去为人文道德做贡献,为全人类做贡献,不仅仅是为国民做贡献。

  性妙: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您说在很多公众场合会看到一些宗教界的人士,正因为这样一些原因,所以宗教界的人士也在我们国家自由信仰政策的保护之下,可以说也是随处可见。

  史利伟:那么你刚才提到一个问题就是佛教它是一个非神学的宗教,这个非神学是怎么解释呢?

  性妙:这个也是一个哲学定义,非神学的概念也来自于哲学界对宗教的一个定义。我想先跟我们的受众解释一下什么叫宗教。宗教这个词其实本身来自于佛经的翻译,在佛经翻译之前,中国的汉语当中没有“宗教”这个词。随着佛经的翻译,我们的祖先在翻译的时候,印度原来的名词传播到了中国,也创造了这样一个词汇。

  性妙:“宗”和“教”是两个含义,宗是宗旨,教是教育,就是在内心自我改变或者提升为宗旨,用语言影响他人的时候为教育,教育是一个附属产品,它的根本是宗旨,宗旨是自我内心道德的提升,教育是用来影响他人的。所以说一个好的佛教信徒一定是以自律为根本的,没有自律的佛教徒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所以说这也是哲学界赋予佛教一个道德宗教的本质。

  性妙:宗教这个词用佛教原来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在心为宗,在言为教,就是在内心自我为宗旨,用语言来影响别人为教育,这是宗教这个词的基本定义。从这个角度上讲,哲学界对于世界起源有一个造物主,或者多个造物主这样的一种神创世界的理论称作为有神论的宗教,那么对于宇宙是自然产生的,没有造物主的这个宗教就称为无神论的宗教,佛教恰恰是不提倡有造物主的,当然也不反对有造物主的这样一种神创学说,佛教具有包容性。

  性妙: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不去否定和否认其他的宗教的存在和其他宗教的教义。所以佛教在这一方面应该说在所有宗教当中是最具包容性,最有宽容性的,不以其他任何宗教为敌的宗教,正因为佛教有了这样一些道德层面上的含义,所以现今的国际哲学界,还不是中国哲学界,就给了佛教非神学宗教,道德宗教的美誉。

  史利伟:佛教里面的佛,还有菩萨,和神学宗教里面的神有什么区别呢?

  性妙:特别高兴您能问我这样一个既普遍又比较特殊的一个问题。因为佛教里边的佛它的含义不是神的意思,佛教的佛字是印度语佛陀两个字的简称,后来把佛陀音译过来的一个词简称为佛,佛在佛教的辞典里面的解释就是“觉悟”,觉悟的人就是佛,没有觉悟的人就是凡夫。我个人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凡夫跟圣人的差距,没有任何障碍,只是一念之差。

  性妙:比如说我们说凡夫都是感情用事,那么圣人是怎么面对事情呢?就是理智处事,用智慧去处理人生和生活当中的一切事情的时候,那就是圣人;有了智慧去处事,理智去出事就是对生活的觉悟,觉悟的当下你就是佛,所以佛是每一个人做的,而不是说仅仅一个两个,因为这个原因,佛教里的佛也是特别特别多,菩萨也是特别特别多。

  性妙:佛教里边的佛和菩萨都不是神,而是觉悟的境界不同,觉悟最高的就是佛,差一点的就是菩萨,再差一点的就是罗汉,没有觉悟的就是凡夫俗子。所以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刚才您特别巧妙的启发我来讲的这一些,就是佛、菩萨和罗汉在佛教当中是具有什么含义的,其实就是觉悟,觉悟的程度不同,他们的称谓不同而已。

  史利伟:那么您说佛教是非神学的一个佛教,佛、菩萨也不是神,为什么佛教参拜的礼仪当中,比如有什么烧香、礼拜这种形式是不是有神学的这个特色呢?

  性妙: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因为宗教毕竟是一个传统的东西,那么它已经在人类的生活当中传播、生存了2000多年,那么现在我们平常说的公元纪元2013年是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天,耶稣诞生的那年为元年,2013年是基督教的教历,我们的佛历应该是2557年,我们的这个计算方式又跟基督教的不一样,它是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纪元元年,我们是以释伽牟尼佛的涅盘的那一年为元年,2557还要加上80为元年。这2000多年当中佛教走过来,应该说是对人类,对文明的一种促进,是源源不断的。

  史利伟:那么.中国人这种拜佛和礼佛的仪式如何产生的呢?

  性妙:因为它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促进,所以佛教拜佛的方式就是古老印度礼仪的一种延续,过去印度人都是用这种方式跪拜、叩拜去彼此晚辈对长辈,对尊者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这种礼拜。中国过去也是行跪拜之礼的,只是随着中国世俗社会的一些冲击也好,变革也好,慢慢把中国人的跪拜之礼给改革了,现在变成了握手礼了,还有一种点头礼、鞠躬礼,其实这都是古老礼节的一种变革。

  性妙:那么在佛教的礼拜当中还有一种概念就是这样的,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非常伟大的哲人、先人的时候,你自我的渺小是足够让我们感觉到卑微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佛教徒有了自我的一种认识之后,觉得在释伽牟尼佛这样的先哲面前自己很卑微,所以说非常成服的五体投地地跪拜在他的面前,其实也是对自我个性膨胀的反省,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卑微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我们放下身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性妙:你看,佛像为什么要起的那么高大,也是要起到震撼的作用。所以从形式上是跪拜,但是意义更深远、更广博一些。佛教寺院里边每一件法器都是有它自己的寓意的,比如说木鱼,为什么不刻上木狗呀?因为鱼没有眼皮,不分昼夜争着眼睛,我们的祖先在做法器的时候提醒我们,即使是睡着了你也要警觉自己,警笞自己。

  性妙:我自己观察鱼的时候,还发现它死去的时候,一定要找个东西支撑自己的身体,不让身体倒下来,有一种不死的精神,就是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挫折,面对困难的时候都有鱼一样的不死的精神,睡着了还不懈怠这样的精神,那么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不成功的。所以我们每一件法器形式上看流于一种形式,是不可取的,但是它内在的含义是对我们举手投足,一念闪过之后都有一种提醒、促进、警示的作用。所以佛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先人用心良苦,为后人去指引方向和做人的准则的。

  史利伟:刚才您提到佛教与中国的融合,我在想佛教的这些礼仪是不是与中国儒家的礼仪之间也有相互的融合?

  性妙:我感觉您对佛教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刻的,其实作为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需要融入周边的环境的。那么佛教传到中国来2000年,其实在中国就是一个2000年的融合史,在这融合当中,也吸引了很多中华民族优越的东西,那么包括礼仪的形式上的东西很多也是,比如说寺院的建筑规格,还有它的建筑风格,都是中国皇宫的宫廷式的建筑。

  性妙:但是过去由于帝王也在他的权利范围之内也给佛教带来了一些影响,比如说现在我们到寺院里面去,如果遇到非常隆重的大的仪式的时候,方丈出席法会主法的时候要有一个仪仗队,这个仪仗队就是唐朝的时候,皇帝赐给方丈半幅銮驾的原因。

  性妙:过去从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贵族他们封侯、封王什么的也都是以他们享受的祭祀的规矩来决定了他们的官爵的大小的。比如说几个鼎,几个仪仗队用的东西,几个香炉、几个鼎就看出了当时所封的贵族的地位的大小。

  性妙:所以从唐朝开始,皇帝也封给了方丈半幅銮驾的礼仪。还有诵经的时候所唱的词牌,也是受中国古诗词的影响。可能在古印度的时候这种梵唱不是时时都有。所以说佛教今天这些大多数还是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佛教现在采取的乐谱还是宫词谱。

  史利伟:现在可以说中国的佛教信徒数以亿计,这个群体很庞大,但是我一直在想,这个信佛到底信的是什么?我有一个切身体验,就是我们深圳的弘法寺有一位本焕长老,听说也是您的师父。每天到弘法寺的人特别多,都是排队。本焕长老在法堂里面坐着,每个人进去之后,就在他膝下跪着,然后本焕长老就拿个竹片,说升官升官升大官,发财发财发大财,永远升官,永远发财。所以我在想,普通信众的信佛到底在信什么?是不是就追求这些?

  性妙:我们的信佛是培养一种平常心,本老这句话其实是一句祝福的话,按道理说应该分门别类去说,他为什么对所有人都说这句话呢?就是说平常心是道,让所有人都能去收获一份喜悦。因为佛教很多东西不是用世俗的观念可以理解到的,他说升官升官升大官,其实这个“官”,有的是上级给你一顶乌纱帽,当了官,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定位,长老说的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当你能够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你就是在当官,我理解的就是这个意思。

  性妙:我们有一句话,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你为别人服务的要多,为别人更有奉献精神才能当官。本老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在当自己的官,每个人都要为别人贡献自己。

  史利伟:如果每一个进寺院的人都是为了求自我定位的官、还是求发财也好,是不是信佛就是一种功利化了?

  性妙:我们作为佛的弟子,对世俗的看法很无奈又很痛心。当他们上了三支香去祈求什么的时候,真的把佛世俗化了,庸俗化了。当他烧完香,扣三个头之后去要官的时候,佛变成了组织部长,当他让佛保佑他发财的时候,佛又成为了帐房先生。其实佛教里边有很多东西,很多智慧都是要求和告诉我们、告诫我们怎样去为人处事。一个人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周围的人事,包括大自然,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周围的拥护,这个拥护包括人的拥护,事情的拥护,自然界对你的拥护,这个时候就是佛对你的保佑。

  性妙:我常常也跟我身边的朋友们讲,我说一个行善的人,他不烧香、佛会保佑他,一个非常仗义的人,讲诚信的人周边的每一个人都会拥护他,帮助他,这样的人不烧香佛也保佑他,为什么?他的为人处事的善良赢得了一切。反过来,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把那个香用汽车拉来当柴火烧,于事无补,因为周边的人都恨不得生吞了这样的人,佛保佑他也没有用。所以说佛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怎样去改变自己的言行。

  性妙:正因为佛的这些教诲在这里,所以哲学界给佛教一个美誉说佛教是道德的宗教。佛也说我不佑众生,众生自己保佑,我只是一个真理的传播者,而不能真正帮你们做什么。所以我们学了佛的教理教义之后,尤其是学了佛教传播发展的历史之后,我们反而觉得佛教更是理智的信仰。现在从我自己理解,佛教区别其他宗教的特点就在于佛教提倡智慧,这个智慧我个人认为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人世间的入世的智慧,一个是包括了佛所说的出世的智慧。

  性妙:入世的智慧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哲学、逻辑学。举手投足如果没有逻辑关系,别人看到我们就很滑稽、很可笑。所以说入世的佛学就是佛入世的智慧,这一块对人生来说就是方法论。从每一个人呱呱坠地,到呼吸没有了,停止了,一生用的都是方法论。从我们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过去,这一天都是在用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来自于哲学。

  性妙:那么佛教有佛教的哲学,佛教有佛教的智慧,这些都是指导佛教同门,或者说每一个学习了佛法的人去面对人生。另外还有一点社会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避世的,出家人,远离父母和都市了,跑到深山里面去消极避世,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性妙:大家看自古至今,所有寺院,即使在深山老林里边,寺院修建的也是亭台楼阁、小溪、花草、山石,非常优美的环境,为什么要营造这样一种优美的环境呢?因为他们热爱生活,并不消极,并不避世,如果真要消极避世,挖一个山洞住就可以了。所以每一个寺院都是一个极乐世界,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造一个人间净土。

  性妙:另外一个刚才您也提到了的问题,我没有说透彻,就是说形式上的东西是否也很重要,其实这个形式有些时候也确实会重要。比如说现在我们说喝茶的茶道,因为我也参加过日本人的茶道的茶会,他们那个茶道其实泡起来的时候是一个烦琐的过程,最后喝到口里的是半杯茶,你会在那里坐很长时间,但是你看那个泡茶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是非常享受的。

  性妙:另外泡茶这个过程当中,泡茶的人和等待喝茶的人都会有一个静心的时间段,这个时候你会放下心里的万念,静静地用心去等,把这杯茶喝到嘴里边去,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心情可能会平静下来,所以茶道这个形式就是让你静心的一个过程。

  性妙:那佛教很多形式也很繁琐,那么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其实起到的就是一个宁心静气的作用。平常很多人把念佛觉得只是单纯为了往生,其实念佛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静心,至于说往生是非常未来的一件事,但当下的作用就是要静心。我们想着佛的慈容善目,心自然而然就安静下来。当你心情烦燥的时候,当你达到一个极度喜悦的时候,你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这个时候如果能念上一句佛号,让你心平静下来,你再去做你手里的事情可能是非常理智,不会出现有漏的问题。

  性妙:那么当你在极度高兴的时候或者在极度悲伤、愤怒的时候你所做出的任何决定可能都是错误的,不能说100%都是错误,起码80%、90%会是错误的,失败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当你平静的时候,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所以这是念佛的当下的实用主义,这个实用主义我感觉对我来讲是可以推广的。

  史利伟:刚才说到信佛的形式,因为我们去佛教四大名山看到很多的信徒是相当的虔诚,磕长头,一步一步从山下到山上,到山上之后我们还看到一种现象,有一种香很高、很大,高香,当然价格也不菲,你对这样一个是拜佛的形式和烧高香的形式,有何开示?

  性妙:有差别的。其实磕头、五体投地,像藏族佛教徒拜佛的形式都是民族的背景,民族化的一种礼仪,这个从山下拜到山上可能表达了它的一种决心,一种毅力,这个我觉得是可以值得敬佩的,不一定要推广,但是值得敬佩。至于说烧高香,这个从佛陀的教礼当中都是反对的,佛经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说你的行为,你的心愿如果真正跟佛在一起的话,那就是最好的烧香。

  性妙:就是用你真诚的心去供佛,比你烧任何的香都要好,你心中有佛就不会有恶念,真正有佛,不是嘴上说的有佛,真正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内心都是虔诚的、慈悲的,胜过烧一切香。所以说我们有一句话叫“戒定真香”,用你清静的行为和淡定的心态去面对佛,胜过一切香。

  性妙:还有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反对烧高香,但是现在有急功近利的一些人,他们认为烧了高香就会得到佛的保佑,其实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在作祟,你烧了高香就得到保佑,那我就说像我是出家人,我不用修行了,我要是能够给你带来什么东西,银行都不要了,印钞厂都不需要了,是不是?所以这是不劳而获的这样一种思想在作祟,非常的不契合实际,佛保佑的是真正善良的人,真正慈悲的人,不会助纣为虐,所以还是要用自己的善行善念回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这种途径去创业去发家致富,佛会真正保佑他。

  史利伟:也有人跟我谈过,一柱香代表一种信号,传递给佛菩萨。

  性妙:这是个别人的一种解读,人真正感知到的还是真诚,你的慈悲心,用善待众生的心去烧香比烧看得见的香更有意义。

  史利伟:这一点对大家应该是很有启示的。大和尚您修行也有30多年了吧?

  性妙:没有,20多年。

  史利伟:20多年,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人转凡为圣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比较明显的一些体会或者是体验,对这佛法的一些感悟,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也就是说,最开始您是怎么信佛的,后来怎么样体悟到佛法的魅力。

  性妙:修行真是一个漫长的事情,不是出家就成佛,我感觉我出家二十五六年了,到现在自己可能是刚刚踏入门槛,刚刚对佛教有一点粗浅的感悟。初开始的时候我对佛教的信仰也仅仅停留在人云亦云上面,别人怎么告诉我,我就怎样去信,去听。其实这种信和听真的属于迷信,因为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

  性妙:我可以说从2005年中国佛教协会要召开世界第一次佛教论坛,向我们每个人征稿,在这之前我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和佛教协会的工作,没有真正用心去想佛教和人有什么关系,佛教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当它征稿的时候,题目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那么我就开始反省这个佛法跟人心有什么关系。

  性妙:在思考打腹稿的过程当中,我才感悟到佛法最高深的,对人生最直接有作用的就是佛教的智慧,这个智慧我个人理解,用现在的知识来理解,就是我认为是哲学,就是佛教的逻辑学,佛教的哲学就体现出了佛的智慧,把佛的智慧应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一个名词,如果形象地落实在我们当下的生活当中来讲,就是佛教的哲学,当然这个哲学不完全是我们入世的哲学,也包括了出世的哲学。

  性妙:因为佛教的理论从它的组成来看,就一部分知识、一部分佛教的理论是入世的,一部分是出世的。

  性妙:我们如果通常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客观地做事,客观第看问题,能够非常公正地看待周围的一切,能够找到这些处事的方法论,我觉得这是佛教对人生、对社会最有意义的东西。这也就是我在2005年才感悟到的,这之前我只是在诵经、念佛,真正产生震撼的是那次征稿让我能够静下心来让我思考了一个月左右,在打腹稿,去想怎样从作为所学的社会知识加上佛法的理论,去把我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通过那一个月的腹稿的思考之后,我突然感觉到佛法就是哲学。

  性妙:从那之后我才有了一个更能够说明问题的一个认识,我就觉得一个人学后天的生存技能,是随时可以补学的,唯有人生的方法论是先天养成的。比如说一个80岁的老人,他今天想用电脑,你可以教他3天、5天、甚至一个月,只要他想学一定能学会,但是你让一个80岁的老人去改变他的性格是万万不能的。一个10岁的孩子想改变他的性格都比较困难,你让一个老人去改变性格是万万不能的。其实这个性格是什么?性格就是由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这些东西都是靠道德层面建立起来的,没有好的道德就没有好的人生观,没有好的道德就没有好的价值观,应该说人生观是建筑在价值观之上得。

  性妙:所以我就感觉到学佛它给人类带来的现实主义的方法论就是要培养人好的性情。这个好的性情学到手了,按照佛的教诲我们学到手了,就是佛在保佑,因为性格即人生,佛告诉你一个好的性格培养的方法,你按照这个方法去培养了自己,你这一生都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你这一生都会顺利,都不会坎坷,一个性格乖张、怪僻的人,这一生肯定是坎坷的。所以这是我学佛之后的最大的认识,你一定要善待别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如何善待别人,佛告诉我们了,要按照佛的教诲去做,就是培养自己的性情,培养自己的人生观,我们就会走好一生的路。

  史利伟:今天听了您的一席话,我是终于对这个佛教有了更深的认识,佛教并不是简单的一种迷信,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它可能包含了您说的修行和教育,包括有很多很多东西。

  性妙:至于佛教,这儿我还想再发挥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扣题,是这样的。其实人类社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只不过是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才分工的,社会到目前可能有两次大分工:第一次是新石器和旧石器时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就是英国资本主义革命之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工。

  性妙:在这一次分工之前,其实搞自然科学的人都是宗教界人士,我很开玩笑地跟别人调侃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说为什么呢?当时世俗的人们都在奔于生活,在这之前,最有文化的人都是传教士,都是宗教职业者。你看西方的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都是神父,他们在得到了衣食保证的情况下,闲暇时间研究天文、地理成为了科学家,中国的也是这样,祖冲之是道士,中国的唐朝也出了一位天文学家一行禅师,这些人我调侃说他们吃饱了没事干,玩一玩自己的爱好就玩成了科学发明了。

  性妙:这个说明了什么问题?他们在闲暇之余不为生活去奔波了,有足够的时间研究自己的兴趣所向,这时候他们发现了很多大自然的一些奥妙的东西,成了科学家。那么现在尤其是中国人,对这个宗教误会得太多太多,总认为宗教界人士都是保守的、守旧的,应该是在深山里面的,其实这是误解。

  性妙:我们出家人必须了解当下的经济、当下的时事政治、当下的社会环境,只有了解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用现代的语言,包含用网络语言,网络的手段来向人们去阐述佛在2600年前所说的是什么道理。如果我用过去的文言文念给现在的这些人听,谁都听不懂。所以说语言要跟进,我们的阐述理论上不敢改变佛的宗旨,但是语言上面的遣词造句上面,我们一定要用现在的语言。

  性妙: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大家都有一个误会,说五四运动创造了白话文,其实不是这样,是佛经的翻译创造了白话文,五四运动推广了白话文,这是现代人普遍的一个错误的观点,都认为五四运动创造了白话文,其实白话文是跟佛经的翻译同步产生的,如果不是佛经的翻译,中国人现在还是说之乎者也。佛经翻译都是白话文,佛经翻译当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只有在皇帝的资助之下才有能力去把佛经翻译过来,没有皇帝的资助任何人搞不了这么大的一项工程的。

  性妙:所以说现代人对知识、宗教的看法很多很多的误会。

  史利伟:对,我相信今天大家听到了您这一席话,肯定会对佛教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信佛有一个更加明晰的方向。我记得我的一位领导给我讲过一句话,对任何新事物要做到三点:一看、二想、三行。看就是看清楚,想是想明白,行就是行要得体,要去做,还要怎么去做。其实对于佛教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更多人能够真正地去接近、亲近佛教,科学地认识佛教,我们会看到一个真实、客观的佛教,我们的佛教也会越来越健康的发展。

  性妙:应该是这样的。

  史利伟:今天非常感谢性妙法师做客大公网,让我们受益匪浅。

  性妙:我也感谢主持人,也感谢大公网的所有的观众,阿弥陀佛。

责任编辑:yanniwu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