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8年北京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的大会上赵朴初先生就说: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的重要意义,第一是因为二千年的历程不同寻常,其间有多少舍身求法的高僧,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有多少真理的智慧之光,有多少艺术的夺目色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仔细品味,古为今用,面向未来。二千年是一座宝藏,到这座深山中去探宝,一定会有难以想象的收获。今天我们召开《科学与佛学》的研讨会,就是一次探宝,就是一次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盛会。
去年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曾以2比1战胜韩国九段围棋手李世石,今年阿尔法狗以3:0战胜号称世界第一的中国九段围棋手柯洁;前几天,机器人又用25分钟做完了北京高考数学卷,得分l05分。作为计算机科学分支之一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科学的日新月异,说明了科学在探索世界、改造世界中正起着巨大的作用。当今世界,人类对自然,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已经将历史的车轮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因此,任何文化,哲学,如果不与时俱进,不顺应时代潮流,如不能给当今的思想和社会意识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不能产生积极作用,它就会衰落,佛学也是如此,它也需要面向未来。
科学是什么?科学和佛学有什么关系呢?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学科的知识体系;佛法是具有独特性质的一种文化体系、社会教化体系。
佛法包含极广,诸法本性、一切世间乃至宇宙之微妙善语、一切智能和方法,乃至其他真实与正确之事理等,一切真、善、美、圣,“一切法皆是佛法。”狭义的佛法指佛所说之教法,是让人们觉悟宇宙、人生之大法,是佛的一切表现形式及其方法,也就是天地宇宙乃至超越可观测宇宙的、涵盖一切智慧的方法、技能,其显现无所不在,涵盖于一切缘起——色空——灭度及其运化之中。
佛学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者追求的目标都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真理,而各自使用的方法不同,故两者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同。
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科学和佛学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解释:“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设想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象瞎子。”(《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l979年,第182—183页。)
他还说过:“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了!”
爱因斯坦所写自传中谈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赵朴初先生也说过:“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从以上名人的讲话可以看出佛学的意义,它博大而精深。它是文化的宝藏,它是哲学中的哲学。科学与佛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双轨,缺一不可。越精通佛法,便越会带来科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有很多学者从佛经中找出了佛学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等的关系,努力验证佛学和科学是接轨的,说明科学的发现只是与佛学的说法不同,本质是类似的。甚至还有人说,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这些观点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我想讲一点浅显的道理。科学的发展无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活的便捷效率的提升、认识的升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各种技术和设备都会应运而生。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如原子能,它可以造就核电站,也可以制造成原子弹。如果人心极端的凶残,其使用的科学技术越先进给人类带来灾难就会越大。物质在低层次上的丰富和发展,不会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丰富。
人类社会的幸福发展有赖于人心的改善和精神灵魂上的升华,科学也需要更上层和高尚的精神指导。天的科学世界需要向善的能量,更需要更广大上层的理智和更高尚慈悲精神的指导。
赵朴初先生说:我一直强调佛教文化,我们对传统的继承,是运用般若智慧,建立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
赵朴初先生提出的人间佛教涉及到佛教与人间的两个方面。首先,佛教是宗教,五戒、十善、四摄、六度是佛教所提倡的伦理道德,自利利他是佛教的精神实质。但佛教是在人间,是在现实中,要报国士恩、众生恩,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奉献社会的精神。只有面向人间,服务社会,自利利他,自度度人,才能功德圆满。佛教在人间,人间万物众生的要素是人,所以要做事先做人,成佛先做人。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正如先生所言“果真人人能够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且不说今后成佛不成佛,就是在当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积极地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也是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何况以此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文:鲍宁远教授、朴老亲属、上海市赵朴初研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