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献给伟大的丝绸之路

  \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徐兆寿的跨文体作品《鸠摩罗什》

  \

  作者徐兆寿

  这部跨文体文本“仅仅是为了打开一扇名叫善的门”

  去年9月,甘肃武威籍的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徐兆寿的跨文体作品《鸠摩罗什》问世,记者访问他的创作缘起和目的时,他很有感触地讲了祖母的故事和祖母从小对他的影响,表示,过去有太多的作家都在写西部的荒凉、落后、贫穷,他也写过,但他还发现一个丰富的精神的西部存在着,在沉默着,在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它,它是中国的精神补给地,是中国人乃到人类的信仰高地。

  他说:“很多年来,我一直想为祖母写点什么,也想为家乡凉州大地(今甘肃武威市)写些什么,这个愿望依托在鸠摩罗什大师身上算是实现了。因此,本书是献给祖母的,是献给凉州大地的,也是献给伟大的丝绸之路的。”

  后来,他发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鸠摩罗什》研讨会上的发言——《打开一扇名叫善的门》。里面讲到创作的三个缘起:一是重新理解西部,从一个贫穷的落后的封闭的表面的符号化的西部深入到一个丰富的内在的精神化的西部。二是重新理解和我生活了十九年的祖母,因为现在每次回家上坟,村里的人都还在说,你们弟兄能有今天,都是大奶奶行的善。很多年来,我一直不理解这些,直到写《鸠摩罗什》的时候,才忽然发现,我终于理解了祖母,当然也理解了故乡——整个的凉州,整个的河西走廊人两千年来都是这样生活的。善的轮回观念在支配着那片土地。徐坤有一句话,她说,海拔越高的地方,信仰越坚定。当物质不太发达不太丰富的时候,恰恰需要精神来平衡。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平衡方式。西部就是这样,过去有太多的作家都在写西部的荒凉、落后、贫穷,我也写过,但我还发现一个丰富的精神的西部存在着,在沉默着,在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它。它是中国的精神补给地,是中国人乃到人类的信仰高地,所以,第三个缘起是重新理解伟大的丝绸之路。

  他说,这就有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的理解。鸠摩罗什是当时世界的精神领袖。但我今天想说的是,这些天来,我终于明白,我写这本书,仅仅只是想打开一扇名叫善的门,如果说整个的古典文化给我们留下过遗产的话,那就是善根。善是轮回世界唯一的向度,也是摆脱轮回之苦的唯一途径。《鸠摩罗什》不是一部伟大的书,但鸠摩罗什是一位伟大的先贤。这部书对于我个人是深具教育意义的。它使我理解了伟大的人类传统,同时也理解了善的道路是人类的古典脉搏。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部重新解释善的书。

  《鸠摩罗什》包括“佛国奇遇、出龟兹记、客在凉州、草堂译经”四卷和卷外卷“对话与思考”,共五卷。

  徐兆寿说:“《鸠摩罗什》不想仅仅成为一本艺术之书,它应当文质彬彬,这是写作这本跨文体文本——对,它不应当被命名为小说,小说于它是一种损害——它自成一体。近五年来,我在写作这本书的那些不眠之夜,翻开了一本又一本伟大的经书,曾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精神的洗礼。”

  对于这本书,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的评价是:《鸠摩罗什》问世,这标志着徐兆寿的又一次转型,这一次,他向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近了一步,相信会带来一种新的声音。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评价:中国的大西北不仅是中国神话生发之地,且是西域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汇交通之地,是今天文化复兴的命脉所在。兆寿近年来的写作就是在挖掘这条深邃的根脉,并且渐成气候。如果说《荒原问道》是叩问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一部佳作,那么《鸠摩罗什》就是叩问古代文化传统的一部大著。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评价:西部是一块需要阐释,且正在阐释的荒野。在旷野上,兆寿总在不停地行走、寻找、叩问,确立着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脸孔。并且,他野心勃勃、处心积虑地在绘制一块新的世界镜像。《鸠摩罗什》即是镜像中那块被智慧之光照亮的镜片。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评价:《鸠摩罗什》一定是中国西部文化的刻碑之作!

  鸠摩罗什是东晋年间古印度的后裔,他曾顺着丝绸之路来到古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后到长安,翻译佛经,传播佛教,将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对中国佛教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关于鸠摩罗什的资料和文章是很多的,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陈兵曾为华东师范大学龚斌教授所著《鸠摩罗什传》写的《序》中说:“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罗什的贡献不仅在传播印度佛学真髓,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佛学水平,而且在引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国人的理性思维,丰富、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罗什引进的般若中观学,当时给予魏晋玄学极大的刺激,后来又通过禅宗,施其影响于宋明儒学及宋元道教,渗透于整个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寺是现存的见证鸠摩罗什活动的最核心的场所。资料介绍,鸠摩罗什曾在此居住17年,学习汉语并翻译佛经,寺中的鸠摩罗什塔底地宫藏有其舌舍利。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曾为鸠摩罗什寺题字,该寺决定待复建工程完工,将饶老题字牌匾悬挂于该寺山门之上。(记者杨韶红)

责任编辑:yanniwu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