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内涵

2013-01-25 10:14  来源:中国佛学院

  三、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价值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价值在于对现世人生价值观的体现,本来传统佛教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出世法的价值观,认为现世的“人我”是五蕴之体,由四大组合而成是假我。修学佛法就是要借用此五蕴假我来修证未来,通过对假我的体证而达到“无我”的境界,所追求的是出世的精神。而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主要是体现“入世”的精神,打破了人们传统上对佛教的认识,目的使要人们认识到佛教对我们现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在《人生佛教开题》中说:

  今之人生佛教。侧重于人生之改善,特出者即能依之发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即于此上,消极的则对治佛法向来之流弊;积极的则依人生之改善而发菩提心。”[11]

  传统佛教思想主张学佛就是为了“死的好,死了以后好”,使人们失去了对佛法信心,认为佛教是消极避世,也就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很大弊端。而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提出,大大扭转了人们对佛教的这种错误认识。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生改善,二是后世增胜,三是生死解脱,四是法界圆明。如在《人生佛教开题》中说:

  可略分为四:一、人生改善:一般佛经皆说到此义,即人民五戒之行,轮王十善之化。改善人间,即是目的;人生改善成功,即是效果。二、后世增胜:依业果流转而修行者,每希望后世增胜,即希望将来比现在之人作得好。三、生死解脱:此因看到后世增胜仍不免于三界轮回,若不修到生死澈底之解脱,终必流转;依于此种目的所获得之效果,即为罗汉。四、法界圆明:此为大乘特有者,二乘圣者虽了生死,然有所知障,不知一切法实相;纵略知法空,亦不究竟,故于一切法不能圆满通达而仍有障碍。”[12]

  此即说明了“人生佛教”的价值观所在,太虚大师认为人们通过修行五戒、十善来改善自己的人生观和日常生活,如果通过佛教思想理念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生观,这就是“人生改善”;人生改善成功后进一步就是对后世的增胜,换句话说就只有改善了现世的人生,才能是人在未来后世增胜,因为现世与后世是因果关系,改善了现世的因才能是后世的果增胜;而人们修学佛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生死”问题,如果不能彻底解决生死问题,仍然要轮回于三界,所以“人生佛教”仍然包含有“生死解脱”的含义在内,生死解脱也是“人生佛教”的关键;虽然了脱生死如果不能成就佛道,仍然不是最究竟,唯有体悟到诸法自性本空,才能认识到诸法实相,成就“法界圆明”。从这层意义而言,这是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四个步骤,而最重要的是第一步“人生改善”,只有作好了第一步“人生改善”,才能进趣到究竟的“法界圆明”。所以太虚大师在《人生佛教开题》中说:

  这四种,大概言之,通常五乘中之人乘,即此中第一人生改善;天乘即通第二后世增胜;至于二乘,则综合前二加上生死解脱之第三种;大乘又可综合前三而加上第四法界圆明。不过中国向来所重。大概为偏重于此中第二及第三,即浅近的求后世胜进,高尚的求生死解脱。”[13]

关键字: 太虚 大师 人生
责任编辑: 李兴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