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大和尚与诸位演讲嘉宾合影 见到觉醒大和尚,觉光长老十分欢喜 核心提示:今年,适逢大师圆寂50周年,怀着深切的缅怀之情,觉醒大和尚再次翻阅大师的生平事迹,重温其光辉灿烂的事佛弘化之路,深感大师精神之崇高、事业之伟大。觉醒大和尚演讲内容如下: 近现代中国佛教,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寺宇林立,法务昌隆,呈现一时之兴。其间,高僧频出,英才涌现,引领一代时风,其中华南的虚云、华中的太虚、北方的倓虚,并称为中国佛教的三虚法师,他们的道风品行、学识思想、行持实践、教育弘化,深为世人所景仰,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倓虚大师,生于公元1875年,寂于公元1963年,河北宁河人,法号隆衔,俗名王福庭。1917年于河北省涞水县瓦宅村高明寺出家。不久,在浙江宁波观宗寺受具足戒,拜天台宗第四十三代传人谛闲大师为师。1925年被正式接纳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是年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联合会”。创建辽宁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复兴沈阳般若寺、沈阳永安寺、天津大悲院、西安大兴善寺等着名佛教道场,在北京弥勒院开办佛学院并住持北京法源寺。1931年在西安大兴善寺任住持并传戒办学。1932年到青岛创建湛山寺并任住持。1935年创办湛山寺佛学院。1949年到广州主持光孝寺修复工作,后移锡香港。1950年当选为香港佛教联合会首任会长。其后数届当选均以老病婉辞,集中精力从事佛教教育事业。在香港先后创办了华南佛学院、天台弘法精舍、谛闲大师纪念堂、中华佛教图书馆、青山极乐寺佛教印经处等佛教教育场所。毕生致力于振兴佛教,弘扬佛法,主张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创建丛林、佛学院多处,培养佛学人才广布海内外。在僧寺管理方面,施行住持十方选贤制,每届住持任期3年,信徒供养住持的财务归公有等寺院管理改革。1963年7月11日,倓虚大师圆寂于香港弘法精舍。 大师的一生,为振兴东北佛教、繁荣香港佛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其主要着作有《阴阳妙常说》《金刚经讲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天台传佛心印记注释要》《始终心要义记》《普门品讲录》《影尘回忆录》《读书随笔》《湛山文钞》《念佛论》《僧璨大师信心铭略解》《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略解》等。倓虚大师常自号“湛山老人”,因此以他为代表的佛学学派被称为“湛山学派”。 今年,适逢大师圆寂50周年,怀着深切的缅怀之情,我们再次翻阅大师的生平事迹,重温其光辉灿烂的事佛弘化之路,深感大师精神之崇高、事业之伟大。 一、教宗天台,行归净土 20世纪的中国佛教界,天台宗的弘扬和兴盛是一个主要的亮点,除了浙东、鄂西等天台祖庭所在地之外,就数东北地区的天台宗最为兴盛。正如蒋维乔居士所言:“天台一宗盛弘于北方,此乃智者大师创教以来所未有也。”作为复兴东北佛教第一人,倓虚大师以青岛湛山寺为中心,以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般若寺、营口楞严寺为据点,在东北地区力弘天台学说,大倡“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思想,为天台宗在当代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综观倓虚大师的佛学之路,其对于诸经学说,虽然无不弘扬,然而对于以《妙法莲华经》为代表的台宗经典却是情有独钟,倍付心血。大师常言:“法华乃是成佛之法!汝等虽然终日为事身忙,无暇读诵全部,然亦要每日读一品,即此一品之功,将来必有成佛之分”。因此其信徒弟子,无不受命以法华为常课。大师于哈尔滨极乐寺讲法华经时,定西老法师随众听经,深表赞叹,作诗云:“谈经红炉暖,室外白雪飞,我师如来使,何幸得依归”。 “教阐天台,行归净土”一向为许多天台高僧所主张并身体力行,倓虚法师同样继承了这一教学思路。对于天台与净土的关系,大师曾经精辟地概况说:“《法华经》就是大本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小本的《法华经》。”他认为:“一般学教人,大多是觉于口而迷于心,长于言而咄于行。这样尚不如从行门入手的比较可靠”。因此,他说:“行的功夫到家,自然就生出智慧来。因为众生本具妙智慧,无须另外去修”。所以,他到香港,成立佛学院,其宗旨就是教人“由解起行”,就是把学来的佛法,躬行实践,付诸现实。 那么,应该怎样实行呢?倓虚大师指出:践行佛法就是要“在行持上守戒;在修行上止观”。他认为:“止观,是以慧门入手,先悟后修;参禅,是从行门入手,先修后悟”。对于初学修止观的人,大师给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果最初修观不能观现前一念时,可以用眼睛定住了神,观现前的境。…把身心定住之后,再观现前一念。……观的时候,也不要怕起妄想,要回过头来观妄想找妄想,看这个怕妄想的,和知道妄想的是谁?到这时,一心不能二用,心里明明白白的,全是观照的力量,这种妄想就没有根了,大家应当在这里要眼地方多用功夫”。 大师晚年,提倡举行法华胜会,恳求港九佛教信众,以持诵法华经之功,祈祷世界和平,每年八月,聚会数百人,隆重举行回向仪式,祈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世界和平,万民安乐”,并对四众读诵法华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为近世之所少见。 大师不仅教人实修,更注重自我行持,即便是年近大耄之年,仍然坚持以《法华经》为日课,寒暑不辍。对于寺院修建、管理等日常事务,大都督导门人推行。大师除关注讲学外,其余时间多在修持。日诵法华,夜念弥陀,直至化缘告尽而后已。“不即不离即佛性,勿忘勿助尽法身”,大师自行化他、懿德示苑、引领后昆之用心昭然彰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