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佛教动态 > 正文

热闻

  • 图片

保护兴教寺:民族长远之计 国家安定之方

2013-08-23 12:29:14  来源:大公网佛教

\

保护兴教寺:民族长远之计,国家安定之方

  在这个多事之春,兴教寺的安危日夜牵挂着每一位佛子和关心传统文化、崇敬玄奘大师的人们。此前已被网友揭露的西安当地部门关于“兴教寺申遗”的谎言和猫腻又再次被搬上媒体,拼凑以新的诡辩,欲掀起新一轮对大众视听的混淆,以便为“驱僧夺寺”继续制造舆论的合理性。

  兴教寺护国,谁护兴教寺?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这是大乘佛教菩萨行的最好写照,用在兴教寺僧团身上再合适不过。僧团时时面临着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落下的危险,被人掐住了喉咙,不得出声。但即便被禁言,仍然有僧人勇敢站出:

  “如果我人间蒸发了,你就放一场焰口为我招魂。”

  这来自佛教界特有的无畏与幽默,却看得人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生活在拆迁事件夹缝中的主体,倍受外界关注,却被死死钳制。可即便被封锁了喉舌,兴教寺僧人们依然在雅安地震后为灾区举行祈福法会,继续顶着压力,将一年一度水陆法会护国息灾的祈福声传递到众生心中。

  兴教寺又名“护国兴教寺”,“护国”之名虽是后起,但一直是兴教寺的悠久传统。

  唐总章二年(669),高宗日夜望白鹿原,思慕已逝的玄奘大师,将玄奘灵骨移葬于少陵原畔,起建灵塔,名“大遍觉”,又建寺,名“兴教”,祈愿玄奘大师之灵护佑佛教兴盛久长。

  兴教寺为护持玄奘大师灵塔而建。大师一生,舍身忘躯,乘危远迈,杖策孤征。而天竺学成,虽有功名荣禄可享,毅然不舍故园,万里归国,集贤译经,开宗弘教,启兹后学,可谓“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只千古而无对”的民族脊梁。

  玄奘大师的不朽精神是兴教寺之魂,是一代代兴教寺僧恩报国土,心系苍生的无上典范。无论是风雨飘摇时还是盛世和平时,佛弟子的爱国情怀从来都是佛陀本怀的延续。

  从寺院诞生之日起,塔寺形影相吊,一路走过千年,期间寺院屡历兴衰,曾有“塔无主,寺无僧,游者伤目”,“败垣惊变相,残碣绣苔痕”的荒凉,也有“殿宇法制,精密庄严”的兴盛,而慈恩三塔成为寺院中唯一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圣物。

  民国时期兴教寺得到了前后五次的保护和修葺。其中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民党朱子桥将军于陕西赈灾期间,捐资修缮兴教寺及寺塔,并雕刻玄奘、窥基、圆测像。民国二十八年(1939),抗战期间,国民党元老程潜将军再次倡议修葺兴教寺,并电明中央,在兴教寺前冠“护国”二字,以示护卫国家,振兴佛教之愿景。后得政府批准,兴教寺正式更名为“护国兴教寺”。

  当时倡议修寺的还有国民党中常委张继,并在国民党内进行募捐,上至蒋中正、白崇禧、李宗仁、阎锡山等要员都悉数解囊,“或倡修周陵以振兴中国文化,或倡修茂陵以表现中国民族尚武精神,皆示国人以反本自奋为救国图存之地”,“又出其余力,倡修慈恩塔院,盖以佛法救正人心,拨□反治之本原也”,联合信众捐款共同修建了大雄宝殿、藏经楼、山亭、山门、僧寮、院墙等建筑,共耗资127006圆。

  伴随着寺院修复的正是西安地区的佛教复兴和抗日爱国运动的不断深入。民国二十年(1931)十月,康寄遥居士和杨虎城将军邀请太虚法师来陕西讲学,开慈恩宗寺创立大会,太虚大师被选为宗长,兴教寺住持妙阔法师担任副宗长。太虚法师大力弘扬法相唯识学,使西安佛教界出现了自唐末以来少有的崭新气象。妙阔法师和康寄遥,朱子桥居士积极在慈恩寺创办慈恩学堂,后来迁到兴教寺进行办学,这成为民国时期陕西佛教振兴历程中最为光辉的的一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安佛教界以民族大义为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参加了各种抗战活动。民国二十六年(1937),妙阔法师发表抗日声明,谴责日寇侵华罪行,呼吁人民和僧伽应积极参加抗战。8月12日,康寄遥发表了《佛教徒怎样抗敌》,主张佛教徒应该以佛教教义,积极参与救护,慰劳,募捐和宣传等各项抗战活动。后来又出版刊物,组织佛光纺织厂,为抗战提供布匹等。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兴教寺曾多次举行过护国息灾法会等佛事活动,祈祷抗倭战争胜利,追悼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

  康寄遥在社会慈善事业方面也尽力为之。他曾担任华洋义赈会陕西分会会长、华北慈善联合会主任监事等职,长期主持陕西赈济工作。他所主持的佛化社既是一个佛教居士团体,也是一个佛教慈善机构,曾兴办百善成就会,社内还附设有医药室及育幼园、贫儿园等,收容各地孤儿;与佛教会合办难民收容所,收容大批难民;灾荒年份,还经常派人到灾区施粥饭、施种子。

  妙阔法师和诸位居士的爱国义举,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也成为西安佛教复兴的重要原因,最终使兴教寺成为民国时期西安南郊最为严整宏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寺院。

  建国以后,且不论兴教寺作为慈恩祖庭,在弘扬玄奘精神、世界佛教交流和外交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重大影响,仅仅是寺院僧团在经历了种种社会变革后依然守护祖庭,护卫祖塔的行为,便是玄奘大师爱国精神的最佳延续和佛子报国土恩、众生恩的实际行动。

  就是这样一座千年屹立的寺院,一座延续着佛教命脉、民族文脉的古刹,没有倒在炮火之下,没有倒在文革之中,没有倒在历史的荒烟蔓草间,却要倒在和平年代的一纸纸冷漠公文、荒唐政令、贪婪项目和无良舆论中!这一座爱国护国的古刹,谁来保卫?谁来护持?

  在此兴教寺危难之际,我们不吝以最深切的悲恸和对民族文化、古老信仰最真切的关怀奉劝有关部门,头脑发热、急功近利之时,请为民族之长远生息计,请为国家之安定和谐计,请不要忘记大众内心的呼唤:“兴教寺是精神家园,请允许人的灵魂有个歇息的处所!”(作者:王兴)

相关阅读:
兴教寺圈地运动:谁动了玄奘大师的坟墓

责任编辑: 储外明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