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之最 "文革"险被毁

  京西石景山翠微山麓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处古刹名为法海寺。虽然早在1988年这里就已经和圆明园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一起名列国家第3批国宝级文物。

  复制辉煌:史上最大规模修缮历时7年

  应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国家开始了法海寺的修缮工作,分别于1953年、1958年、1983年和1986年4次拨款大修。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法海寺壁画,也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法海寺壁画的神韵,2001年在有关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文物部门决定采用“珂罗版”技术原样复制法海寺壁画,方便游客近距离观赏,同时复建藏经楼、药师殿等被毁建筑,恢复法海寺明代时的完整面貌。

  这一原样复制壁画工程得到了市文物局150万元经费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起,复制壁画的工作就已开始筹备,其间尝试过临摹、木版水印、彩喷等多种复制技术,但能表现壁画立体感的沥粉堆金工艺一直没有突破,直到2005年9月,北京一家艺术公司宣布研发成功在复制品上再现沥粉堆金的立体效果技术后,法海寺国宝级壁画复制工程才正式启动。

  石景山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壁画复制完成共历时两年,总共237平方米,为了和原画保持一致,局部还采用了手工描绘。与临摹、胶印、木版水印、彩喷等复制技术相比,采用珂罗版方式(照相平版印刷复制工艺的一种)复制的法海寺壁画拼接、用色、沥粉接近原作,有真实感。

  壁画复制过程中,克服了许多难关,比如壁画的拼接和堆金,采用了先进手法,拼接的缝隙基本看不出来,用手摸上去或用眼睛看能明显感到有凹凸感。为了追求更加真实的效果,复制过程中还使用了真金。这次复制后的壁画悬挂在法海寺药师殿和东西配房内保存展览,游客可以通过复制品清楚地欣赏壁画的精妙。

  而壁画真迹则采取了进一步保护性措施。2003年8月,壁画真迹所在的大雄宝殿内的日光灯管被取下,并加建了一座屏风,所有窗子都挂着厚厚的窗帘,遮挡外面射进来的阳光。游客想欣赏壁画,只能采用寺内提供的手电。但手电的照明范围有限,这一瑰宝只能在微弱的手电光中示人。而且存放壁画原件的大殿不仅安装了除湿、保温以及调节光线等设备,还采取了有限度开放的保护方案。

  考古专家、石景山区政协特约文史委员陈康告诉记者,虽然法海寺壁画至今保存基本完好,但是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光源的照射以及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对它产生影响。

  从2001年到2008年奥运会前夕,法海寺共获得了3.3亿元的抢险修缮资金,此次法海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历时7年终于全部完工,按明代原貌复建后的展陈面积扩大了一倍。

  内存

  法海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落成于正统八年(1443年),历时4年完成,为明英宗的近侍太监李童集资,汉藏两族官员僧众共同设计修建,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英宗皇帝钦赐寺额曰:“法海禅寺”。

  法海寺坐落在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北、翠微山南麓,群山环抱,景色宜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保存着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久和最完整的明代壁画,即大雄宝殿内的10幅明代佛教壁画,工艺水平精湛,在中国壁画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补白:“钉子眼”的故事

  法海寺曾面临过多次险境并最终化险为夷。其中康熙十八年和雍正八年的两次京师大震,法海寺均未受到严重破坏,壁画也保存完好。民国期间荒废的法海寺曾被大量士兵和乞丐据为落脚点,壁画开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日军侵华期间,山上大量松柏树被砍伐,随后药师殿和天王殿又相继倒塌,但是大雄宝殿和里面的壁画却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生了一个有关法海寺“钉子眼”的小故事。

  当时,中央公安纵队第25团2营5连驻扎在法海寺殿堂内。适值冬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该连一位战士洗完衣服,就直接在大殿北壁上钉了几个钉子,拉绳晾衣服。

  1950年4月初,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组织美术家参观法海寺壁画时,发现了壁画上的钉子,当即报告了文化部文物局。4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叶浅予在实地踏勘后亲自到文物局汇报情况,并提出了保护意见。文物局迅速于4月14日发函,责成北京市政府“设法保护”。

  与此同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惊悉法海寺壁画的保存现状,担心壁画再有闪失,立即上报文化部。4月18日文化部根据徐悲鸿院长的反映,由部长沈雁冰签署,再次向北京市政府发公函,要求“请即查勘,并通知借驻部队加以爱护,已经钉的钉子不用拔出,未钉死的轻轻把它钉进去,以免拔出时再毁坏”。

  接到上级部门的两道指令,市政府和北京市第19区(石景山区的前身)赶紧和驻区部门联系,对钉子进行了处理。不久,驻军撤出法海寺,这里又迎来了新的客人。

  当时在门头沟城子镇的北京九中校长赵峰派副教导主任、李大钊幼子李欣华在法海寺筹建石景山分校,法海寺殿堂又被用作了校舍。

  汲取之前的教训,1950年8月1日,学校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发出指示,要求区政府转告住法海寺的第九中学,要对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佛像和壁画加以保护。此时,九中刚建学校,校舍非常紧张,全体师生挤在法海寺内,不得不暂时借用大雄宝殿作为教师办公室。学校非常重视文物保护,不准学生随意进入大殿。为了保护壁画,特意用荆条编制成护板放在壁画前面,将壁画与办公室区域隔离,避免壁画受损。

  当时九中有一位工友名叫吴效鲁,为人老实勤恳,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吴大爷”。他负责照料法海寺内的教师办公室、男生宿舍,并掌管藏有壁画的大殿钥匙。

  “文革”期间,红卫兵手拿刀斧棍棒要吴大爷打开殿门,企图砸坏塑像、铲除壁画。当时吴大爷拿起一把劈柴的斧头,舍命保护壁画,并对红卫兵说如果破坏壁画就以死相拼。吴大爷的保护令这些珍贵的壁画逃过一劫。吴大爷在“文革”中一直义务保护着壁画,坚持二三十年,直到晚年病重下山,方与壁画道别。

  [原标题]法海寺壁画:明代壁画之最“文革”时险被毁(图)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