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菩萨为玄奘安排的师徒因缘 戒贤大师为何说“不须苦留”

  玄奘大师到达印度以后,一路瞻礼圣迹,最后来到了最重要的佛教圣地——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处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有两尊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向而坐。据传这是佛陀涅槃以后,诸国王所安立的,如果他们身没不现,就意味着佛法当尽,而玄奘大师到达此处时,南边的菩萨像已经没至胸部,奘师在树下,五体投地至诚瞻仰,心中却十分悲哀懊恼,不住地说:“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不禁潸然泪下,周围的数千人见此景象,无不哽咽悲泣。

  菩提伽耶充满圣迹,玄奘大师在此朝礼了八九天,到第十天时,那烂陀寺派了四位大德来迎接他,随后,更有二百多名僧众与一千多名信众,手持幢盖花香前来迎请,他即将踏入世界上第一座综合性大学——那烂陀寺。那烂陀历史悠久,也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出生和圆寂之处,其兴建年代有多种说法。按照玄奘大师的记载,那烂陀意谓“施无厌”,寺址本是庵摩罗园,佛陀曾于此处说法三个月,帝日王等六位国王先后在此建造寺院,尔后合为一寺,庭序别开,中分八院,诸院僧室皆四重,壮丽宏伟,在印度千万伽蓝中,此为其极。

  自从佛教的流传之始,这里就承载了印度佛教的法运,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佛教的“盛世”,龙树、提婆、无著、世亲、解脱军、德光、安慧、陈那、护法、玄奘、月称、寂天、法称、义净、释迦光、莲花戒、那洛巴、阿底峡……那烂陀这块热土上,闪耀一代又一代“舍利弗”的光芒,玄奘正走向它,正走向那个时代的智慧最高峰。

  抵达那烂陀寺之时,僧众在门前欢迎这位东土大唐而来的高僧,并迎请奘师升座,随后去谒见住持戒贤法师,法师德行深厚,大家都称他为“正法藏”,奘师见到一百零六岁的正法藏大师,极为恭敬,以印度最隆重的礼节,跪在地上,膝行肘步至法座下,行接足礼,问讯赞叹大师。

  正法藏大师请玄奘与诸僧就坐,问他从何而来,师言:“从支那国来,欲依师学《瑜伽论》。”正法藏竟热泪盈眶,唤自己的弟子觉贤法师讲述他三年前患病的因缘:

  大师曾患有风病,每次发病都手足拘急如火烧刀刺之痛,乍发乍息,如此经历了二十余年,到三年前苦痛尤甚,于是决定绝食而尽。可是夜里梦到了三位菩萨——现金色身的文殊师利菩萨、现碧色身的观自在菩萨、现银色身的弥勒菩萨,形貌端正仪服轻明,来告诉他,经中说身有苦,却未说厌离于身而自绝之事,你过去生中曾作国王却施加痛苦于人民,故招此报,如今当省察宿世罪业至诚忏悔,于苦痛中修习安忍,勤宣经论,罪业自然销灭。随后,大师礼拜弥勒菩萨说,“戒贤常愿往生于您的座下,不知得否?”菩萨告诉他“汝广传正法,后当得生!”文殊菩萨告诉大师:我们因为见到你不为利益众生而作无谓的舍身之事,故来劝你住世,要显扬正法,将《瑜伽师地论》等传授给未闻大法之众生,那样你的身体也会慢慢好起来,有一位支那国远来的僧人,好乐大法,想要随你学习,你可以安心地等候他的到来,悉心教导他。大师再度顶礼菩萨,菩萨言已不见。自此以来,大师的病就慢慢痊愈了。

  在座的僧众听闻这个故事,无不叹为稀有,奘师更是悲喜不能自胜,礼谢道:“若如所说,玄奘当尽力听习,愿尊慈悲摄受诲教!”

  在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里,玄奘顶礼正法藏,戒贤法师亲自讲述了这个故事“我之所以活了这么久,就是在等你啊!”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幕时,我也不禁流泪。对于一个有志于圣道的人而言,“亲近善知识”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事,能够在具有大悲心与正知见的师父身边修行,领受代代相传的清净法流,亲承大师的教诲与关怀,体会人格与智慧的感召,这种对心灵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一名大唐的留学生,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备受礼遇,他被安置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接受供养七日后,安置在护法菩萨旧居的北面一间上房。玄奘大师每日的供养十分丰盛:赡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摩揭陀国出产的大人米一升,又每月供养油三升,酥乳等都是随日取足,还有净人一人、婆罗门一人、象舆侍奉。在那烂陀寺主客上万名僧人,也唯有十人享受如此礼遇。

  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校园时光一样,在那烂陀寺的求学生涯,是玄奘大师极为宝贵的经历,这里有开放而严谨的学风,有高山仰止的师长,有和合精进的同学,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处讲席,学僧珍惜光阴潜心修习,德众所居自然严肃,建立已来七百余载未有一人犯讥过者,国王非常敬重,每年都供养丰富的资具,使得学僧不必为衣食担忧,专心于道业。这里僧徒主客常有万人,并学大乘兼十八部,俗典吠陀等书,因明、声明、医方、术数,亦俱研习。能够深解二十部经论的有千余人,能够解三十部的有五百余人;但能够解五十部经论的,包括奘师在内,十人而已;唯戒贤法师一切穷览,德秀年耆为众宗匠。

  玄奘法师又在那烂陀寺和王舍城附近的圣迹朝礼一番,回到寺院时,戒贤法师就开始讲授《瑜伽师地论》,这部论是弥勒菩萨所造,也是唯识学派的根本经典,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正是为学习此论,正法藏一开讲,闻名而来学习的僧众竟有数千人之多,讲堂里还传来忽而悲泣忽而言笑之声,正法藏派人去询问,这时一位婆罗门讲述了自己的因缘:我是东印度人,曾在布磔迦山观自在菩萨像面前发愿做国王,菩萨却现身呵斥我说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此后某年某月某日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将会为支那国的僧人讲授《瑜伽师地论》,你当去那里听法,自然会见佛,何必做无常脆弱的国王呢!今天得预听法,与菩萨的预言一模一样,所以悲喜交加!

  大众听了,也都欢喜踊跃,一同在此听正法藏讲授这部一百卷的大论,历经十五个月。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听经、阅读,学习,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度过了五年珍贵的求法时光,其间听《瑜伽师地论》三遍,《顺正理论》一遍,《显扬圣教论》、《对法论》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论》等各二遍,《中观论》、《百论》各三遍,其它的如《俱舍论》、《大毗婆沙论》、六足论、阿毗昙等,他曾于迦湿弥罗诸国听受,此时在寺中将以往的疑难逐一解决了。此外,法师还学习了婆罗门书印度梵书——《记论》。

  一片一片的贝叶经将五年时光匆匆翻过,玄奘大师已经完整学习了佛教各个宗派的重要著作,他的修为与学养都突飞猛进,想到西来不易,玄奘大师决定南游诸国,一边朝圣一边参学,这样又过了五年,他回到那烂陀寺,并在曲女城大会上宣讲大乘妙旨,德昭五印!

  当玄奘大师学成欲归大唐之时,大家不舍同门法谊,纷纷挽留,而戒贤法师却问他自己的想法,奘师答道:“此国是佛生处,非不爱乐,但玄奘来意者,为求大法广利群生。自到已来,蒙师为说《瑜伽师地论》,决诸疑网,礼见圣迹,及闻诸部甚深之旨,私心慰庆诚不虚行。愿以所闻归还翻译,使有缘之徒同得闻见,用报师恩,由是不愿停住!”(此处是佛陀的故乡,我何尝不爱乐圣地,但玄奘来印度之初心,乃是为求大法广利群生。幸而有师父您讲授《瑜伽师地论》,许多疑惑有圆满地抉择,还朝礼了诸多圣迹,学习各部微妙的义理,此行不虚,心中倍感欣慰!只愿能够回到故国,翻译所见闻的诸多经典,使得大唐有缘的众生都能同沾法益,以此来报师长教导之恩,是故不愿留在这里!)

  戒贤法师听罢,大为赞叹:“此菩萨意也!吾心望尔,尔亦如是。任为装束,诸人不须苦留。”(你这是菩萨之发心啊!其实这就是我对你的期许,你没有辜负我的厚望。去收拾行装吧,大家不要苦留了。)

  师徒相契如斯,实乃佛门之佳话,十余年后印度来信,正法藏圆寂,玄奘大师悲恸不已,想起此事,“辞还本邑,嘱累尤深,殷勤之言,今犹在耳”。当年的师徒授受、言传身教……在玄奘大师往后的生涯中,想必常常回忆起,他不辞佝劳传译、弘扬,将师父的智慧传承永续,当年师父就这么说“吾心望尔,尔亦如是!”(文/王冠)

责任编辑:DN019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