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施鹿林 每一步都在接触佛陀的足迹

\

  来到波罗奈,黎明时分坐船于殑伽河上,想到了佛陀当年双脚踏遍殑伽河两岸。他来自雪山之麓,慈和不失其雄健,深思而不流于神秘,淡泊而薄苦行,创佛教,弘正法于殑伽河两岸,如今走在这里,接触着佛陀的足迹。

  朝阳从沙滩上生起,看着火红的太阳,有些许的兴奋,买了些鱼儿放生,看着这些鱼儿……“我们都需要今天,用来重新开始。”燃一盏灯,置于河中,愿这里的水族无危险。

  殑伽河的美景止不住朝圣的脚步,当走进施鹿林中,朝圣之旅就此开始。进门之后看到这里的残垣破壁,隐约能看出这里当年香室精舍的格局。手触这里的一块砖,似乎触到的是千年的记忆。

  在残缺的阿育王石柱前,我趴在防护玻璃上盯着五个断柱,柱子上刻的文字我虽不识,但我知道这个文字一定和雄姿英发的阿育王有关,我与历史的间隔仅仅是这一小段时间而已。

  走进施鹿林的大塔,这座塔又名“五比丘迎佛塔”,我想起了当年的场景:

  在尼连禅那河畔,五位修行人弃乔答摩而去,当世尊成道之后一步步的走到这里,只为了让更多的众生走向如他一般的觉醒。当时这五个人在施鹿林中,遥见世尊,便共立一制:“此沙门乔答摩放弃了苦行,他来了我们不应该起迎顶礼,也不要唤他坐下。若要坐的话就让他远点坐。”刚刚立制完,如来渐渐接近五人。

  当时这五人被如来的威德所震慑,从座而起,为如来安座、取水、洗足、迎接,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迎佛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塔,保留到了现在,供人们纪念这件事情。

  五人不知道世尊已经得成正觉,于是心生轻慢,说:“具寿乔答摩!你可以坐在这里。”

  世尊坐下之后便告诉这五个人:“不可呼唤如来的俗姓乔答摩、具寿、种族等名字。这样毁呰如来的人,是没有智慧的人,将会失去大的利益,将生生之处于长夜中而受苦恼。你们要知道,从今以后不可呼唤如来的俗姓。”

  五人说:“具寿乔答摩!你先修苦行没有得到正觉智慧的法。也不曾见你去善安乐住。如今你破戒弃舍苦行,如何能说自己已经得成了正觉?”

  世尊于是为五人开示了中道之理:“出家人不可以亲近二种邪师。一种是喜欢凡夫下劣俗法以及耽乐淫欲处,第二种是自苦己身造诸过失。这并不是圣者所行的法,这两种邪法,出家人当须远离。我有处中之法,习行的人当得清净眼及大智慧,成等正觉寂静涅槃。什么是处中法?所谓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这五个人立即放弃了苦行。上午二人侍佛学法,三人乞饭后回到这里充六人饮食。下午三人侍佛学法,二人入村乞食后回到这里充五人饮食,唯有世尊是过午不食的。

  世尊为五人开示了四圣谛法:“此苦、集、灭、道四圣谛法,你们之前从没有听闻过。”

  “所谓苦圣谛,你们不曾知,现在应该知。所谓集圣谛,你们不曾断,现在应该断。所谓灭圣谛,你们不曾证,现在应该证。所谓道圣谛,你们不曾修,现在应该修。”

  “苦圣谛,我已知。集圣谛,我已断。灭圣谛,我已证。道圣谛,我已修。”就这样佛陀在这里于四圣谛三转十二种。

  “你们要知道,我之前没有发现这四谛,没有生起净眼智明觉,不能超过人天乃至梵界,没有证解脱出离,没有离颠倒,我没有证得无上正智。你们要知道,我自修习了这四圣谛,证已即生净眼智明,了达正觉。那一刻我便超过了人天梵界。解脱出离,心离颠倒,得到了正智无上正觉。”

  世尊说完此法时,憍陈如立即于无垢无尘法中得法眼净。此时大地震动,诸天人护发等无不欢喜赞叹。之后不久,马胜、起气、大名、妙贤四位也相继证果,五位比丘的出现,从此这个世间有了僧宝的存在。

\

  憍陈如的证悟意味着释迦牟尼佛开始在这个世间说法,世尊这样的决定,我感到如此的庆幸,此生能得到人身听闻佛法,我是幸运的。如果世尊决定不在这个世间说法,那将不知还有多少人在无明黑暗中沉沦,我的生命又会如何?一定是在长期的黑暗中继续沉沦吧。

  在施鹿林中,五比丘相继成道。此时一位从小在奢华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耶舍”,他看到侍女沉睡中不堪入目的样子而惊恐,大喊着“可怕啊!可恶啊!”,惊慌的跑道施鹿林中,佛陀安详的看着这个孩子:“这里不可怕,这里不可恶,你过来坐下,我为你说法。”耶舍在世尊安详的语言中感到快乐并满怀希望。世尊依次为他说法,开示布施、持戒、升天;解说感官欲乐的过患、邪害与杂染,以及出离的安乐。当他看到耶舍的心已纯熟、调柔、热切并充满信心,便传授耶舍诸佛特有的教诫:苦、苦集、苦灭与灭苦之道。耶舍坐在那里,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随后就在这里,耶舍的父亲成为了佛陀最早的归依三宝的在家弟子,耶舍的母亲与前妻成为了佛陀最早的归依三宝的女弟子。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这里——施鹿林。

  我右绕佛塔念诵着内心的归依,脚下的每一步都在接触佛陀的足迹。我想把脚步放慢,想接触的再久一些。苦(恶果)、集(恶因)、灭(善果)、道(善因)。四圣谛的法在内心反复地回味,唯有通过修道,去达到烦恼彻底的止熄,这才是一个生命最佳的归宿。

  (文/净信法师)

责任编辑: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