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禅水向川流 湖北佛协四川参访琐记

 

\
大慈寺前合影(摄影:龚祥霖)

 

  文/心慧

  引子:

  恭礼本师释迦佛,一脉相传流到今。

  愿取真经归荆楚,天府佛国谢高僧。

  西行,西行,那天府佛国,有你来我往的法谊深情。

  东归,东归,那法流水接,有禅启黄梅的守本真心。

  六月,我们随师赴川参访,一路深深体味:川之与鄂,原本法流水接啊……本师与我等,原本平怀不二呀……

  举,僧问洞山:“如何是佛?”

  山云:“麻三斤。”

  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过去的评唱,在心头萦绕了再萦绕。

  法流水接,六祖袈裟传智诜

  在玄奘大师曾受戒学律的“震旦第一丛林”成都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师热情接待了湖北省佛协一行,笑语蔼然,谈到湖北和四川的法谊,说起一段历史。

  达摩袈裟,大家都知道传至六祖慧能,本不再传,后来袈裟到哪里去了呢?

  传给了智诜法师。

  智诜法师何许人也?

  唐代著名高僧,武则天礼请的国师,而他,是湖北黄梅五祖寺弘忍大师的弟子。

  智诜少年在四川求学,出家后最初是跟着著名的唐僧——玄奘法师学经论的,后来到黄梅冯茂山拜弘忍为师。他跟着弘忍学习禅法二十余年,后住四川资州德纯寺。武则天曾请其赴京内道场供养。离开时,武则天将从惠能那里请来的达摩传信袈裟赐给了智诜。

  听闻这一段历史,五祖寺方丈正慈法师笑了:“这一说又有续集了,又传四川来了。”

  达摩袈裟,经过智诜又传到哪里呢?智诜于德纯寺,首尾将近30年,化导众生。长安二年(702)六月,命处寂扶侍,遂付传信袈裟,说:“此衣是达摩祖师所传袈裟,则天赐吾。吾今付汝,善自保受。”同年七月六日夜示寂,俗寿94岁。

  智诜嗣法弟子处寂传法益州(今四川)净众寺无相,大弘其教。

  智诜与五祖弘忍,有二十余年的缘分。那个时代的人都很沉潜得住吧,智诜学习禅法,二十余年未离弘忍身边。弘忍说:“汝兼有文化性。”上元二年(675),弘忍临终前对弟子玄赜说:“我一生教人无数,后传吾道者,止有十耳。今后汝各为一方之师。”智诜就是其十大弟子之一。

  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曾请智诜赴京内道场供养。当时发生了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智诜曾经生病思念家乡,想回故里,但由于关山远阻,闷闷不乐。他的心思被武则天请来的印度三藏婆罗门知道了(婆罗门有他心通)。

  婆罗门对智诜说:“彼与此何殊,禅师何得思乡?”

  智诜答说:“三藏何以知之?”

  三藏说:“禅师但试举意看,无有不知者。”

  智诜说:“看去也。”于是他想着穿俗人衣裳在市场门口望张望。

  三藏说:“大德僧人,何得著俗衣,市中而看?”

  智诜又说:“好,看去也。”他想着身往禅定寺,在佛塔上站立。

  三藏又云:“僧人何得登高而立?”

  智诜云:“好好,更看去也。”即立刻入定,无念无心。

  这时三藏婆罗门法师什么也看不见了,惶惶不已,顿生敬仰之情,一下跪在智诜脚下说:“不知唐国有大佛法。”

  武则天见三藏归依智诜,问他“和尚有欲否?”智诜怕武则天不放他回乡,顺着武则天的意思,答云:“有欲。”武则天又说:“何得有欲?”智诜说:“生则有欲,不生则无欲。”武则天言下大悟,并对智诜倍加敬重。智诜因病上奏请求回德纯寺,武则天敕赐新翻《华严经》、弥勒绣像及幡花等,并将从惠能那里请来的达摩传信袈裟亦赐给智诜。

  这是一段五祖弟子得到六祖达摩袈裟的因缘。

  袈裟传给谁,其实不重要吧,“生则有欲,不生则无欲”的偈语,会得否?

  此是袈裟关要处。

  法脉中兴,身归昭觉忆克勤

  在素有“第一禅林”之称的昭觉寺,考察团一行虔诚拜谒了圆悟禅师墓和清定上师舍利塔。

  昭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初名“建元寺”。唐皇僖宗取“以其昭昭使人昭,以其先觉觉后觉”之意,赐名昭觉寺,为中国禅宗祖庭之意。寺院座北向南,气势宏伟,是典型的十方丛林格局,同时也是汉地为数不多的显密合修道场。

  昭觉寺历代高僧辈出,著名的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和现代的清定上师,都与湖北佛教有甚深渊源。圆悟克勤是彭州(今四川省彭县)人,曾随湖北黄梅五祖寺方丈、“天下第一等宗师”法演禅师学法,做过五祖寺的首座。他是个多么潇洒不羁的禅师啊,著名的悟道诗“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可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作得出的,而这首诗就作于五祖寺。圆悟克勤(1063—1135)是中国禅宗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集临济宗杨岐派之大成,“当今中国佛教临济宗人,木本水源,都是他的后世子孙”。他住持昭觉寺任方丈,为宋徽宗钦命,并曾赐紫衣及“佛果禅师”封号。

  去昭觉寺之前,现任五祖寺方丈正慈法师听说圆悟克勤禅师的塔在昭觉寺,当即说:“那要去磕个头。”

  终于到了祖师跟前,我们不仅磕了头,还绕了塔。静静的塔,圆圆的顶,青青的竹,静静地,话怎样一段无生的悟啊!

  静静地,一步步走;静静地,想起当年他在五祖寺“看脚下”的公案:

  三佛(佛果、佛鉴、佛眼)在五祖寺侍法演时,常在洞中夜话。归方丈,灯已灭。法演乃于暗中日:“各人下一转语。”佛鉴说:“彩凤舞丹霄。”佛眼说:“铁龙横古路。”佛果说:“看脚下。”法演说:“灭吾宗者,乃克勤尔。”

  一行人还拜谒了一代高僧清定上师的舍利塔。清定上师与湖北亦有殊胜法缘,曾在1946年代能海法师前往武汉莲溪寺讲经并结夏安居。待一部《菩提道次第颂》讲授圆满后,尚未解夏,他就地住藏经楼阅藏,读完六百卷《般若经》。

  礼塔后,一行人随即去拜访了昭觉寺方丈演法大和尚。

  大家在方丈室坐定,法师们端上了切好的西瓜,旁边贴心地放着牙签。参观了一圈,大家都很热,也很累,西瓜格外香甜,大家也就不客气了,而西瓜也很殷勤地一盘盘上了又上。

  慈眉善目的昭觉寺方丈演法法师,很慈祥地招呼大家:“快吃西瓜!”又对正慈法师说:“吃块大的!”

  一位湖北法师笑起来:“您不注意,我们都吃完了!”

  老方丈说:“多得很啦……”

  湖北是禅宗的发源地,演法大和尚问起湖北的坐禅情况,对黄梅四祖寺保持坐禅四支香的传统表示赞叹,并开示说:“修行人,禅宗是最高的境界,没有禅,不能成佛。不坐禅,静不下来,要打坐,修止观,把本性找到,守本真心……”

  一句来自黄梅五祖寺弘忍大师的“守本真心”,令大家会心而笑。正慈法师代表考察团一行向演法大和尚赠送了琉璃宝钵等礼品,慈悲的上师回赠了《清定上师开示录》和《圆悟克勤传》等法宝。一脉相传啊,四川和湖北的殊胜法缘,至今绵延不绝……

  圆悟克勤禅师不仅是昭觉寺的方丈,还奉旨当过四川名刹宝光寺的方丈。

  考察团一行也参访过宝光寺。当时,僧侣迎接队伍将正慈法师等引领到方丈室跟前。宝光寺古物众多,正慈法师目不暇接。宝光寺方丈意寂大和尚出门迎接,旁边的法师向正慈法师介绍方丈,正慈法师却指着丈室上的“方丈”牌匾说道:“原来方丈在这里啊。”

  众人忍俊不禁。 呵呵,正慈法师看到了,故意与意寂大和尚开玩笑了……

  在藏经楼门口,正慈法师指着做成一本仿佛打开的书的牌匾,对意寂大和尚说:“你这有创意,我们慢慢地读啊,这一本书……”

  慢慢读啊,读圆悟克勤禅师的《碧岩录》,听他说一段评唱:

  言语只是载道之器,殊不知古人意,只管去句中求,有什么巴鼻! 不见古人道,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见道即忘言。若到这里,还我第一机来始得,只这麻三斤,一似长安大路一条相似,举足下足,无有不是。这个话与云门糊饼话是一般,不妨难会。五祖先师颂云:“贱卖担板汉,贴称麻三斤。千百年滞货,无处著浑身。”尔但打叠得情尘、意想、计较、得失、是非,一时净尽,自然会去。

  “但打叠得情尘、意想、计较、得失、是非,一时净尽,自然会去”——

  会得否?

  法承一脉,顶礼本师释迦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玄妙的公案,总要落实到净心,落实到愿行。

  这是一次朝圣的学习之旅,考察团期待着在普贤菩萨的圣地,“以普贤行悟菩提”。

  此次赴川参访学习,短短四天中,考察团一行马不停蹄地分别赴乐山凌云寺、乌尤寺,峨眉山华藏寺、万年寺、伏虎寺、报国寺、大佛禅院以及成都文殊院、宝光寺、成都大慈寺和昭觉寺等名寺古刹进行了参访,受到四川佛教界的热烈欢迎。天府佛国的各大禅林分别按佛教礼仪,僧众在山门口排班相迎,钟鼓齐鸣,迎接湖北省佛协会长正慈法师到大殿拈香,并热情地安排法师专程陪同考察,令远道而来的考察团一行备感温暖。

  在成都文殊院和宝光寺这历史悠久的两大禅林,来自湖北的佛子,虔诚顶礼释迦牟尼佛舍利和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备感因缘殊胜。

  凌云寺方丈照观法师、宝光寺方丈意寂法师、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师、昭觉寺方丈演法法师等各大寺庙负责人相继与湖北考察团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就寺庙建设、人才修学和日常管理和佛教的现代化发展等开展了深入探讨。鄂川佛教界双方互赠礼品,或分别挥毫互赠墨宝,表达了两地的殷殷情谊和对彼此的良好祝愿 。

  经过了数日行程满满的四方参访,正慈法师对高度评价了四川佛教的发展,表示颇有获益,“这次考察很有见识,见识见识,不见不识啊。”湖北省佛教协会秘书长洪利民也表示,必须“亲临现场”,的确受益匪浅。

  亲临现场,朝礼峨眉山普贤菩萨的路上,黄梅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师受请介绍普贤菩萨的特点,他娓娓道来:“华严会上,最大的菩萨全来了,请普贤菩萨讲法,普贤菩萨大家根本看不到,只听到声音,哇,太稀有了,赶快请普贤菩萨给大家现个身,大家看到了特别特别庄严的普贤菩萨…他骑着六牙白象,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最有力量的代表,所以我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就是有力量。普贤十大愿王,修持得有力量。没有力量来落实的话可能成为空想。他有力量来落实,因愿导行,行为力,行动力,执行力……”

  “我修普贤之行愿誓登绝顶不辞劳”,在峨眉山顶, 在庄严的普贤菩萨像前,考察团一行还恭敬唱诵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慈眼视佛子,高僧大德悲心悯众生,大家一起在普贤菩萨面前发下深沉的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发愿后普为大众回向:“愿销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每到一处寺院,考察团一行总是受到当地法师的热情接待,从最先的迎进山门,到最后的送上大巴,四川人的好客与周到,令人分外感动。

  每次参访后离开,车快开时,明基法师就提醒大家:“挥手,挥手!”于是大家一起笑着向窗外送行的法师挥手。说了两次后养成习惯了,明基法师不说,其他人也开始笑着扬手互相提醒了:“挥手,挥手!”

  爱,就要大声表达出来。挥手,让你看见我的手,让你明白我的心。

  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一样是佛的孩子。

  性相不二啊,在在处处,我们要以身践行普贤行。

  作者手记:

  大师的摄受是不可思议的。在昭觉寺大雄宝殿,看到清定上师法像的刹那,望着定公上师慈祥微笑的容颜,忽然就要落泪了。田园将芜胡不归?我已流转太久,为什么还不能决定心?

  绕塔三周,我愿学上师,清而定。

  那棵著名的“树包碑”的大树,曾昭示了定公上师为道魁祖师。我走过那棵华荫如盖的树,忽然听到坐在树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盯着我说:“你是菩萨!你是菩萨!”——我不是菩萨呀,没有菩萨那么好!可是在菩萨的眼中,众生都是菩萨吧。后来想,也许是菩萨点化我吧?告诉我,应该学着做一个菩萨。

  我为什么一直不敢担当呢?那点我,就这么放不下么?

  绕圆悟禅师塔,想着当年他在五祖寺“看脚下”的公案,愿时时刻刻,看好脚下。

  念念要清明,虽知梦影。念念为众生,何有幻我?

  有幸,得昭觉寺现任方丈演法大和尚加持,上师以其念珠置于我的头顶,念念有词。感恩。

  弟子太愚钝,愿销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上师的加持,是无处,无时不在的;但是,只有一颗干净的心,才接得到法。

  归心,归心。

  这一路,顶礼了这么多的佛舍利,玄奘法师顶骨,这么多的祖师大德,不可以不可以,辜负。

  人身难得,不可以不可以,辜负。

  苍生太苦,不可以不可以,辜负。

  一江禅水向川流,又回头。

  千江有水千江月,净者见。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