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台山普寿寺,探密尼众生活

2013-05-30 16:41:49  来源:佛教女性紫竹阁

  用过早斋,七点刚过,天已大亮,苍翠的群山清新可人。稍事休息后,寺里的尼众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居士则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居士指的是未出家的佛教徒,普寿寺中常有女居士来修行,她们住在护法苑,与尼众们住的院子隔街相望。比丘尼的课程,她们是不允许听的,她们只能上早、晚课和劳动,从锄草、搬砖运沙到和泥盖房子,什么活都干。昌明尽管是比丘尼,但因为是客尼,也只能住在护法苑,跟居士们吃、住、劳动在一起。

  这些弱女子,干起活来毫不含糊,非常起劲。米面运到了,沙弥尼一人扛起一袋,运到五观堂里;砖拉来了,十几个居士分成两组热火朝天地卸车,站在车上的往下扔,车下的接住后码放整齐,动作利落而有节奏;一个瘦弱的小居士努力地抱着一块沉重的木板往前走;旁边一群人在将暖气片上的锈打磨掉,再上防锈漆和银粉……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无边众生无量愿,一肩挑起莫踌躇”是小居士们在干活时常唱的歌。

  一个才来了一个星期的小居士让昌明看自己粗糙龟裂的手,说,“我的手以前跟你的一样细嫩,可我一点都不抱怨,反而很欢喜。每当我抱木头抱不动时,晚上躺在床上腰酸背痛时,我就念‘阿弥佗佛'。也真奇怪,我一念,就有了使不完的劲,腰也不痛了。”

  其实,整座普寿寺就是全寺尼众和居士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现在东院还有一大片在建的工地。1991年筹建时,除了政府批给的一块四十几亩的土地,寺里只 有105元钱。如瑞和妙音两位法师亲自带领全体尼众打井、拔草、盖楼。后来不断有居士来布施、添砖加瓦。今天,普寿寺名扬海内外,为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尼众。

  上午七点半到十点半和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是寺中尼众集体上课的时间。此外,每位尼众还有各自的功课和劳动。没有课的人,有的在教室和图书馆里读书,有的在宿舍里温习功课,有的在电脑室里打字、上网。知客师说,在这里,学习和修行是无止境的,最短的学制也要12年。

  暮课在晚上七点半开始,还是先列队站好,再排着队到法坛去诵经。普寿寺的比丘尼,哪怕只有两个人,也要一前一后地排着队走,互不讲话。在五台山台怀镇上,人们很容易认出她们。晚课结束一般在九点钟。出得殿来,四周又是一片漆黑,群山仿佛已被这黑夜吞噬,不见了轮廓,只有山顶各寺庙留一盏明灯。回到住处,有的尼众还在佛堂前不停地顶礼,跪地、磕头已经几十下了,还在不停地扣头,那是她们在做自己的功课。因为怕灯光会引来昆虫,而不慎将它们踩死,寺院里晚上不能开灯,昌明和居士们摸着黑洗漱,准备十点钟休息,以迎接第二天的早课。

  由于种种原因,昌明没有继续留在普寿寺,但她决心回到自己的寺庙后按照在这里的所闻所见修行。她不会忘记知客师常对她说的,“出家人要报四恩: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和众生恩;有国才有教,有教才有我们出家人。”她也不会忘记每天做早晚功课时要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她更不会忘记五台山所有僧众一起在万佛阁祈愿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和普寿寺全体尼众在电视里看到中国申奥成功时高兴的样子。 

  临走前,昌明郑重地抄下了普寿寺的修学纲领:

  学威仪不辱僧相

  改毛病早证菩提

  发心读完大学书

  立愿行尽佛子事

  学有所成自利利他

  修有所证度己度人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